一位人类学学徒的奇幻菌世界之旅|食日谈 Vol.07

“吃蘑菇”好像是生活里的一件小事,但是提到去云南吃“菌子”,似乎是一件又神秘、又昂贵、又好玩的大事。无论是松露、松茸,还是其他不常见的“菌”,这些来自云南的“野生菌”伴随着日渐发达的冷链物流体系和一系列都市传说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菌子”到底哪里好吃?它们为什么这么贵?吃菌子真的会“中毒见小人吗”?

在本期播客中,主播天乐前往昆明,跟着两位研究菌子和食物的人类学家逛了逛国内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木水花市场”,大开眼界,咬咬牙买了平生见过的最大的松露,但也经历了一场让人不甚愉快的讨价还价。

菌菌(左前)和铭旋(左后)在昆明的木水花野生菌市场。

从市场回来,天乐和两位人类学嘉宾一起聊了聊“野生菌”这种最近流行的食物和一系列令人好奇的问题。录完播客,三人带着采购的松露,去了食通社在昆明的据点“土生食馆”,吃了一顿横豪的野生菌大餐。

这其实是我们的播客“食日谈”录的第一期节目。有纪录片经验的机智的人类学学徒铭旋(右)还教了我们一招:把口罩放在话筒上,能有效降噪。

本/期/嘉/宾

李睿俊 “菌菌” 

人类学硕士。关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习俗、民族植物等,特别是人与野生菌的关系(正在埋头写作中),熟悉云南野生菌种类、贸易和文化,不断在中毒的边缘反复试探。

孙铭旋 

云南大学民族学直博生,全国十大环保社团——唤青社现任社长。选题是全球化与文化消费,喜欢泡咖啡庄园,跑茶山,交流风味与风土。

本/期/主/播

常天乐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食通社创始编辑。因为贫穷,没有培养出对野生菌的爱好。但为了这期播客,逛野生菌市场时斥巨资买了据说来自西藏灵芝的拳头大小的大松露,土豪了一把。

时/间/轴

01:08 现场:我们跟着两位研究野生菌和食物的人类学家,在昆明逛了逛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

03:44  一个叫“菌菌”的人类学学徒,回到家乡云南研究野生菌

04:50 奇奇怪怪的“菌”是怎么忽然就出现在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上 

06:30 野生菌界也有鄙视链:松茸、松露是野生菌界顶流吗?

10:29 现场:再次回到木水花交易市场,和菌贩子交易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境?

12:29 蘑菇和“菌”竟然不是同一种食物?人工的都叫“菇”,野生的才是“菌”?

17:50 如何品尝野生菌:野生菌也会有像精品咖啡、葡萄酒一样的“风味轮”赏味体系?还是只是觉得“黏黏的又滑滑的”。

21:26 人类学家怎么在野生菌市场里做田野调查?经历内心挣扎后被迫当上了微商少年,从“小伙儿”升级成了菌老板的“好大侄”。

28:01 在云南鱼龙混杂的野生菌市场买菌子,有没有什么“简易避坑大法”?聊聊买菌子的“交易潜规则”。

36:26 村民捡来十几元一斤对外卖的菌子,怎么在大市场里就要几百了?

41:06 听多了吃菌子导致的“人间中毒指南”、“蘑菇迷幻之旅”,吃菌子真的会中毒“见小人儿”吗?

45:09 从前形容菌子好吃,“如有肉味”。然而在物质极度发达、肉已经不稀缺的今天,当我们吃菌子时,到底在吃“什么味”?

48:24 人类学家给你一份“安全吃菌子不完全指南”。

录完这期播客,我们就去了昆明的据点“土生食馆”,请老板帮我们切了刚买来的小拳头一样大的据说来自西藏林芝的松露。

点击 链接 收听本期节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荔枝 | Apple播客

订阅「食日谈」播客

欢迎在各播客平台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回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食通君微信小号,备注“食日谈”,进入播客听众交流群。

播客创作团队

节目策划:天乐

制作:晓晶

封面设计:万琳

音乐:岜农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