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中原,一路麦苗青青|食通社在路上S01E01

2019年春节刚过,食通社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同事以及农友金鹏,从北京出发,开车一路向南,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历时15天,最终在广东惠州完成了“食通社在路上”的第一季。拜访了13家生态农场,采访了20余位返乡青年。

本篇为“食通社在路上”第一季的第一篇,我们来到华北与中原,为大家讲述沃翠源、归朴农园、迦南美地、绿色方舟四个农场的见闻与故事。点击了解这段旅程的缘起

制图:田风

全称

沃翠源原生态农作物专业合作社

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李庄乡北李各庄村

负责人

陈立业 陈子彧

创建时间

2011年

农场面积

约200亩

主要产品

面粉、挂面、杂粮

2019年2月23日,“食通社在路上”第一天,拜访保定农友沃翠源。下午4点从北京出发,京津冀浓厚的雾霾与烟尘一路相随,到达已是夜里了。子彧妈妈给我们包了饺子,人一到饺子就热腾腾地下锅。首发小分队的三人狼吞虎咽,金鹏只叹道是“故乡味道”,和在古源吃到的一样。

子彧的两个天使女儿绕着桌子追闹。大女儿默默是位赶集经验丰富的小农友了,早就在问:“北京的客人到了吗?”等我们真来了,只害羞的笑。子彧半是欢迎我们,半是带着女儿们玩儿,在门口放了串鞭炮,劈劈啪啪一阵热闹。鞭炮声刚落,里卧里传来了几声啼哭,原来还有一位奶娃娃。刚到市集时的单身小伙子,现在已经是三位孩子的父亲了。

左图:大女儿小墨和二女儿雨嫣。

睡前,子彧烧煤,给屋子加注暖气。我们的卧室安排在二楼,宽敞的大厅直教北漂租房的人心里羡慕得发酸。靠墙的书柜上摆满了体育类书籍,已经落满了灰。子彧之前是田径全能运动员,因伤结束了运动生涯。

大学毕业后转了很多行,上过班,开过冷饮店、烧烤店,“什么赚钱做什么,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几点起就几点起。”后来受父亲影响,他选择返乡务农。子彧描述返乡种地后:“找到了魂儿了,有了坚持的东西。以前就是行尸走肉,像一辆车子停在那儿,但是没有司机。”现在对家有了依恋,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是最幸福的,出门始终惦记着回家。

陈立业——子彧的父亲,1958年生。2011年,他联合37户农民成立了“清苑县源生态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不使用化肥、农药、不打除草剂,使用传统自留种种植的协议,以生态农业的方式开始种植小麦、豆类等。

第二天,早晨六点,大家都陆续起床了。吃完早餐,一家人带我们参观他们的石磨面粉加工坊。工坊就盖在后院,集加工、仓储、发货于一体。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买到的石磨面粉,挂面,就产自这里。

子彧给我们展示石磨加工的过程

上图:仓储区;下两图:配货区

去农场的路上,路过子彧的初中,学校正在翻修。本来已经停办了——人都走了,谁来上学呢?现在因为开放了二胎,学生要多起来了,学校又能开了。子彧手头一数,除了这所“起死复生”的初中,还是倒了三所学校。

农场附近是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电影《地道战》即在此取景。市集的王睿是第三次来拜访沃翠源,之前都是“过地道而不下”。这次,子彧特意在冉庄停下,带我们在地道里钻了一圈儿。地道战纪念馆旁有个养马场,这里是沃翠源的肥料来源之一。沃翠源为马场提供免费的干草、秸秆做饲料,换取马粪回来堆肥。

子彧是位地道的“地道导游”,给我们介绍哪里能藏人,哪里是方便运粮过身的…还有以前各村各户底下地道还相通时,混乱无序下的旧事故闻。

农场与麦田。

沃翠源农场种养、休闲结合,几间平房预备修整,将来可以用来接待朋友客人。农场里有好吃得停不下来的红薯干,特别有嚼劲,临走前一人揣了一把,颠着口袋,去往下一站了。

农场里的动物们

扫码关注“沃翠源”微博

全称

嵩山归朴农园

地址

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古镇朱家坪村

负责人

王宁 冯润霞

创建时间

2011年

种植规模

约30亩

主推产品

高筋面包粉,高筋挂面,米花棒

2月24日,食通社在路上第二天,到达河南登封,拜访归朴农园王宁、冯润霞夫妇。巧遇南京的梨子哥,他索性加入“食通社在路上”小分队,跟我们继续南下。还有两位来拜访王宁的年轻人则是预备返乡,来向前辈请教。三波人不约而同站到一家门口,很是神奇。

冯姐明快敞亮,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说在外的登封人回了乡,第一件事就是吃碗“炒刀削”。“你们后面还有那么多生态农场要拜访,肯定顿顿都是生态食材。“于是带着我们一行人下馆子,吃地道的登封味道。夫妻俩一冷一热,王宁话不多,埋头吃面,好胃口,好吃相:沉默细嚼,一脸随和庄严。

第二天的早餐,胡辣汤和油饼。冯姐怕我们单喝胡辣汤嫌辣,又叫了两碗豆腐脑,可以拌匀在一块儿吃。

来到嵩山脚下,不去看那座著名的寺庙,要去看看王哥和冯姐的土地,中原大地最纯正的血脉胆气不在庙堂,在乡野。

他们并排坐在自己的麦田边,接受我们的采访。越冬的麦苗已很高了,两人边说话,手里边择着“面条菜”。周边的妇女们经常结着群来他们田里挑野菜,知道这块田的野菜好,不打除草剂不用药,可以放心吃。到了玉米季,更是满田都是野苋菜,比玉米还要长势旺,邻居甚至要带着镰刀来割。“但是只割菜,不割草。”大家都笑。

上图:左,王宁;右,冯润霞,都是1982年出生。下图:面条菜,听讲时以为是俗称,原来就是中文学名:“面条菜,为麦田常见杂草。由于麦田除草剂的使用,野生植株在大田较难见到。“

王宁高考那年赶上西部大开发,于是选择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本科。毕业后继续西行去新疆读研究生,专业是荒漠化治理。后来在科研中接触有毒化学制剂,身体出现不适,开始反思现代发展模式对生态与土地的戕害,于是决定返乡,尝试推广生态农业。

夫妇二人曾是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实习生。图文当时他们与温铁军教授的合影

回到家乡登封,边种地边做村官,想在村庄里传播生态农业理念,让农民转换思维与经营模式。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依然难逃边缘化的宿命,王宁的想法无法持续推广,加上基层工作与自身一些价值观的冲突,他最终辞去村官。与爱人小冯全身心耕作30余亩土地,回归家庭与农耕。

对于出身自公务员家庭的王宁来说,做全职农民所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最初种田,“希望父母、岳父岳母和孩子们能吃上健康的食物。“父母认可种出来的食物好,但是“能不能换别人来种,不是我的孩子在做。”

采访将近结束,两人面前的面条菜已堆成了座小山丘。冯姐说,“自食其力,养着孩子养着地。”无欲无求,女儿可心,收入尚可,这样挺好。他们的女儿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王冯一诺”。

临走前,冯姐跑着过马路,在烧饼铺买了几块“秦桧烧饼”,从车窗外递进来,让我们带着路上吃。昨晚的炒刀削,今早的胡辣汤,还有怀里冒着芝麻香的大烧饼,登封的味道,确实的记住了。

扫码关注“嵩山归朴农园”

微信公众号

全称

迦南美地生态农场

地址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大场村迦南合作社

负责人

白飞

创建时间

2012年

农场规模

75亩

主要产品

豆笋,黑麦挂面,花生米

2月25日,食通社在路上第三天傍晚,到达河南漯河,拜访迦南美地的白飞。

一见上面,先向白飞连道“恭喜恭喜”。这位返乡青年刚刚去郑州确定了与女友的婚事。

晚上就住在白飞家,中原农村的民居,高门大户,卧室开窗极高。早晨被各种鸣叫声唤醒,身醒舒展,好睡眠还是在乡村。

早餐有炒“卤”、稀面汤和烙饼。

迦南美地,《圣经》中的“应许之地”,流淌着牛奶与蜜。白飞的“迦南美地”,“流淌”的是小麦与大豆。

白飞是90后,小年纪却是老资格,很早就参与乡村建设。14岁,初三毕业,开始下乡,参与老年人协会。高中毕业的暑假,接触农村合作社。到了大学,每年寒暑假都会带着大学生支农队回乡。学生时期各种乡村建设实践,一步步铺垫着,最终在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

白飞,1990年生。

白飞家在村口,田地就在家门口。前两年父母无奈,回来种田就种田吧,但又忍不住埋怨“你包的地就不能包远点?”这村口位置,人来人往,多少双眼睛盯着。

有一阵儿,他呆在家里不愿意出门。走在路上,看到前面站着一团人,会觉得人家在议论自己。白飞笑说呆在家里,足不出户也能知田野。村里人比他还关心田间动态,害虫了,长草了,都来报告,给他分析原因。总之啊,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就是胡闹。

新闻的热闹已过,当初那个“胡闹”的青年还在村口种着地,而且还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还真种了出来,而且种得不错。

我们问白飞,心态有什么变化吗?他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慢慢入俗了,或者说落了地,没什么好坏的分别了。“以前总想着改变村里人的想法,现在觉得要相互尊重,相互影响。 

当初那个在村里推广垃圾分类,办妇女文娱队、养老合作社,发心”要让所有人都吃上有机“的青年真正的回了乡,家国情怀落入土地,从改善脚下的70亩地做起。

他说,就在昨天有一位大叔来找他要黑麦种子,也要试着用生态的方式来种一亩地。合作社里的两位大姐,也是这样,先种一亩地,自家人吃。这样的改变真实而确定。

扫码关注“迦南美地“

微信公众号

全称

绿色方舟共生农场

地址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薄山湖景区绿色方舟农场

负责人

梅红伟 苗九玲

创建时间

2009年

农场规模

300亩自然山林

主要产品

自给自足为主,丰余时有核桃、红薯粉条、紫薯粉条等

2月27日,食通社在路上第五天。梅红伟与苗九玲的绿色方舟农场,在河南省确山的一片山林中。有别之前拜访过的许多“生产型”农场,这是一个“生活型”农场,一个共生社区。一对夫妻,一群各有故事的孩子们,几只小狗,无数的鸟,大家在这里建房、种核桃、铺路,共同生活。

2009年,夫妻俩“一把砍刀就上了山”,路也自己劈出来,房子要自己盖,完全是徒手在荒山上打造生态家园。所有建筑都是自学建造,实践垃圾分类、逆渗透废水处理、生态厕所、火箭炉、雨水收集等等永续生活设计。船长与九玲善良,安定,有强大的在地生活精神力量。孩子们各安其事,不知不觉中获得健康生活的理念,在农场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

上图:雨水收集系统;下图:污水处理系统

我们也迅速而自然地融入了这个社区家庭。晚餐本来预备的是米饭,九玲看我们冻得慌,改成了围炉的火锅。蔬菜全部从后院的菜地里现摘现洗,菜地由小朋友们各自认领和打理。山间水好土好,露天生长打过霜的蔬菜,清甜醒口,滋味十足。一盘红菜苔,来不及涮锅,就被大家蘸着芝麻酱生吃掉了。

还有离开登封时归朴农园的润霞送给我们的秦桧烧饼,迦南美地的白飞之前带给绿色方舟的外蒙古的羊肉。几位农友,餐桌上相聚了。

一顿晚餐,大人小孩,主人客人,一齐忙活。吃得热火朝天,意犹未尽。

左图:火箭炉上的秦桧烧饼。右图:船长的火箭炉设计图。

后院的小菜园,孩子们各自认领一块地,自己选择种什么。

第二天的早餐。

扫码关注“绿色方舟农场“

微信公众号

……

下一集“食通君在路上”

我们将去往湖南

拜访耕心园、西畔山洲、橙橙农场与米酒先生

敬请期待

文字 | 食通君 金鹏

图片 | 金鹏 小树

排版 | 小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