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娃一狗50亩地,承德90后大学生眷侣的七年有机创业之路

食通社说

河北承德恋乡农场的任盈盈和温志强是一对九零后夫妇。常去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集友,也许会注意到他们总是笑脸迎人,还经常带着女儿可儿来赶集。可儿出生的前一天,他们还在市集出摊,而现在可儿已经三岁半了。

这也正是恋乡农场的缩影,他们以家庭为基础,从事农业生产。盈盈负责种植技术、对外销售和客服,志强负责养殖技术和赶集。同时农业也见证了他们一家人的成长。从八一农垦大学毕业后,盈盈和志强先在北京的有机农场工作。几年后,他们回到志强父亲的老家承德平泉,创办自己的农场。在务农七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历了怎样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听听他们自己的讲述。

一、两个人,从学校到农场

我和志强是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认识的。我们学校主要是往黑龙江的大农场输送人才,所以我们最开始想到毕业之后去做农业,也是去大农垦大农场。我学的是农学,志强学的是工业设计。

当时家里人不同意我做农业。但是我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人都要吃饭。做农业,种得出自己的食物,那么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我都能有口饭吃。

志强是农村的孩子,看见过父辈的辛苦,所以一般也不愿意留在农村种地。我说我们做和他们不一样的农业: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搞有机种植,还可以用有机的方式去养猪和鸡。因为人们都开始重视常规农业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要吃不喂饲料的鸡蛋和猪肉。正好他对养殖有想法,我对种植有想法,我们就开始梦想在东北自己承包一片地,做一个农场。

也是偶然的机会,我俩在CCTV4《走遍中国》上看到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看到他们也说“有机农业”,和我们想做的东西是一样的。那时候我们俩还没毕业,就来到北京,先是在平人农场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决定自己出来开农场。

因为做有机农业也要在北京周边,我们就回到了志强父辈的老家——承德平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给农场起名叫“恋乡”。

平泉离北京有290多公里,要比北京冷凉,冬季的阳光特别的足,土棚里温度更高。这种气候差异让我们可以和北京的农场差异化生产,在时间和品种上都有优势。

农场在两山环抱的一个小平原里,景色特别好。这也是我们选址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农场总面积50多亩,可以种植的有26亩,还有一片30多亩的树林,我们会在那里面养殖。

我们是一个很典型的家庭型农场,家里一共五口人,我们一家三口,加志强的父母。我们还有两个长期雇工,一个阿姨管大棚,一个阿姨管动物。夏季拔草工作量大,还会临时雇工,抢收时还会雇更多人。

●农场的四季。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先是小规模种植香菇。那时我们就在树林露地和简易的蘑菇棚里种香菇。因为资金特别紧张,我们都是一点点投入,买二手的旧钢管,塑料薄膜,还有遮阴网来建棚子。在香菇之后,我们慢慢增加了蔬菜的品种,也开始引入动物,因为我们一直想做一个综合的技术型农场。

二、缺少帮手:在农村雇工的困难

做农场,最根本的就是要自己掌握技术。每一年的苗子都是我一颗一颗种植的,每一茬口该种什么、什么时间种都是我来做计划。但是由于孩子越来越大,我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就经常带着我姑娘在地里干活。我们原来也想把一些工作分出去交给工人去做,尝试过让工人育苗,但是他们不能像我这样细心管理,出苗率等各方面都不太行。

●盈盈带着女儿可儿在地里育苗。农场每颗蔬菜都是她自己育苗。

真没想到,在我们家工作的叔叔阿姨们,没有上过学的概率会有这么高。叔叔阿姨一般是50多岁,在我们家工作年龄最大的是64岁。他们也是小的时候家里穷,有的能上学,有的不让上学,所以导致他们不识字、不认称,打包这些工作都要我自己来弄。

和他们打交道很容易出问题,得一遍遍沟通处理。有一天我让一个阿姨到那边去把大白菜拿来,结果她砍回来一些正在包心的娃娃菜。

他们自己只种萝卜、土豆、白菜,豆角这几种菜。我们种的东北油豆角,他们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多大的是成熟的,有时候会在豆角很小的时候就摘下来,但其实油豆角可以长到很大。

我们也找不到比他们再年轻的人。在农村,40多岁的在家照顾孩子,不出来做农活。再年轻的像我们这样30多岁的,全都远离农村,可能从小到大连自家的地都没去过,更不要说做农活了。

有时候我们想找个会电脑的年轻人来帮我们处理订单,这样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投入生产。但是在当地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所以现在农场的大小事务都要我们俩亲力亲为。

三、不用农药,怎么对付杂草和病虫害

我是学农学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懂。在上学的时候,我们学到的有机农业,就是课本里一句话带过的事儿——“有机农业指的是什么什么”。一句名词解释就完了。

对于有机农业可用的、处理具体病虫害的方法基本上没教过。所以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就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寻找新的处理方法。

因为我们做有机农业,不使用任何的除草剂,地里的草只能全部靠人工除,所以每年我们用工最多的环节就是拔草。比如每一茬花生至少要除四遍草,像今年这种连续大雨,还不止四遍。有的时候可能这一片我还没除完,下一片就已经长出来了,感觉就像在草地里种庄稼。草根本除不净,顶多就是我觉得这片草太长,耽误植物生长了,就赶快除除。

●2021年8月8号露地的豆角,草已经长到60公分。因为雨水太大,只能等稍微放晴的时候赶紧拔草。

因为不用农药,这几年我们也尝试了很多的方法来杀虫。

17年爆发的棉铃虫害,我们的西红柿减产一大半,前三串一点没有收获。我们雇人来捉虫,那些阿姨们说,你们不要捉虫了,这还不够人工费的,还不如直接都拔了。那个时候之前我们俩商量,我说别拔了,你用人工把虫子赶快捉掉,不管多大多小的虫子全部捉掉。柿子也不要掐尖,让它再继续往上长,把下面遭遇虫害的全部都拔掉。这样至少我们还能得到一半的西红柿,要不然那年就是颗粒无收。但是即使这样也损失了六七千斤。

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关注虫害,虽然后来再也没有这么严重过。比如今年我在柿子上面发现有虫子,每天早晨我就让干活的工人什么都不干,先抓一遍虫。

●因为棉铃虫害坏掉的西红柿,最后拿去喂了鸡。

但是也有解决不了的病虫害。19年的时候,我们遭遇了病毒病,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常规农业可以打专门管病毒的农药,但是我们不能打,就只能控制温湿度,一旦再遇到恶劣的天气,就完全没有办法。

还有香菇上面的虫害,基本年年有。有的时候爆发起来,香菇被它咬得千疮百孔。但是我们俩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到底该怎么处理,泡水,冷冻,都不行。去年我们晒了一批香菇干,但是后来我们发现有虫子晒到里面了,香菇都晒干了,它竟然没晒死。最后没有办法,去年晒的香菇我们一点也没卖。

好在经过努力种出有机食品,质量还是可靠的。有经销商拿我们的菜去做检测,各种农残都是零检出,什么有害物质都没有。这也给我们一个定心丸。因为虽然我们不用农药之类的投入品,但是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我们的产品怎么样。这样检测下来,我们也知道我们做的完全没有问题。

四、天灾难免,但依然乐观

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自然灾害。像今年连绵的阴雨天,造成我们不少品种绝产绝收。鸡沾水之后,就容易感冒生病,成批地死掉。很多顾客想买我们的鸡蛋,但我们实在没办法满足。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关注气候变化,因为就怕这种极端异常天气。

种蔬菜,时节最短的叶子菜要1个月;最长的果菜从育苗到收获,需要4个月。遇到自然灾害,重新再来的话,这一年就过去了。

●这一片我们种的是老八趟玉米,已经全都在水里,跟稻田一样。但是也有好事:我们的鸭子和鹅往年都是旱鸭、旱鹅,今年他们有水了。

有一次在市集上,有个顾客跟我说,从你们发出来的水灾风灾的照片,看到今年你们损失挺大,但你怎么还能这么开心。我说,因为自然灾害是天灾,我没有办法,我只要把我能做的做好就行了。遇到问题,想办法做好我能控制的事情,尽我最大的能力去解决就可以了。

五、这些人,伴随农场成长

前年,我们资金特别紧张,就发了一个招募会员的公告,会员提前支付买菜钱,能享受一些优惠。其实就是一种众筹。

让我们感动的是,好多人并不是看上我们的优惠,就直接把钱打过来,说你拿去用,反正到时候也得买你的菜。可见大家都非常理解支持我们。我们从来没有大力宣传过我们的农场,就是通过顾客朋友口口相传,才能够走到今天。

这几年,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也给了我们特别大的帮助,在我们困难的时候、遭灾的时候,两个社区店直接给我们预付款,让我们去建棚修理,用我们的菜来抵账。

我们以独立的农户身份加入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时候,正好刚有了我们的女儿可儿。

●这张照片是市集来我家PGS拜访时照的,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肚子里有了女儿。

我家姑娘4个月的时候,我们带着她就来赶集。我们俩忙不过来的时候,市集上的好多人家帮我们带孩子。可儿就一路在市集长大,一直到现在三周岁多。

其实我们很喜欢带她来市集,看着她和这里的人熟悉起来,我觉得这也是她在市集上的收获。

●可儿在市集上卖菜(meng)。

我们也曾想过放弃。当遇到自然灾害等无法解决的困难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到底还能坚持再干几年。但是困难解决后,我们俩又觉得农场可以继续做下去,还有希望!

好像农业就是这样,一旦你投入进去,就不甘心放弃,所以每一年都是这样坚持下来。一转眼也坚持了7年,都没觉得这么久了。我们一直就想着,等到我们姑娘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还在这里卖菜,只要市集在我们就坚持下去。

分享会进行到一半,之前在爸爸怀里睡觉的可儿醒了,来找妈妈。于是志强回答了剩下的问题。

Q:看你们遇到了这么多困难,那你们能盈利吗?

志强第一年肯定是不挣钱的。那时候我记得雇工的人工费我们都赚不回来,这还不算我们自己的人工,肯定是亏损的。但是从第二年开始,我们就一直是盈利的了。虽然我们没有仔细算过账,但是每一年都是盈利的。

Q:多样化种植的农场会是今后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吗?你觉得如果和单一化种植的农场相比,这种多样化种植农场有什么优缺点?

志强因为我们种了很多种蔬菜,又有养殖,好多人劝过我,说你们不能这么种,你们这么种太杂了,精力也消耗了,可能哪个东西你们都做不好。

但是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和那些单一化种植的顾客群不一样。单一化种植的农场需要走大渠道,没有这些渠道,做单一化很难生存下去。

我们之前有些产品还走渠道。虽然没有人提前说让我们种什么,收多少斤,但是我会估摸他们的需求,有几个品种多种一些。从去年疫情开始,有些渠道自然而然就断了,有一些是店面自己倒闭了,还有一部分是不再进我们东西了,因为我们送不进来。断了以后也就没再联系。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基本上都是个人客户了。这些渠道一丢,我就发现我多种的这部分产量很难销售出去。所以说如果依赖大渠道,就可能提高农场的风险。

我们现在抓住的是家庭客户群。有的顾客,以前在超市买有机蔬菜,后来发现我家又有养殖,又有种植,各种菜都有,而且都能买得起,基本上我们有啥,他都会在我们家买。

假如我们种20多亩土豆或者西红柿,就只能批发出去。但每样都种一点,面积小一些,我基本上都能卖得出去。所以得先考虑好卖给谁,然后才能考虑种什么东西。

通过这些家庭,我觉得我们也能维持下去。现在我们确实依赖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但我觉得,即使不再依赖农夫市集,综合性农场也是有立足之地的。

●志强在分享会上回答问题。可儿跟着妈妈。

Q:这几年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对有机种植和养殖认识越来越高。你们农场的销路会不会越来越好?

志强也不是说大家越重视,我们的销量就会越好。最开始做有机的人少,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开车回承德,发现路边到处写着有机草莓或者别的什么有机产品。为什么要这么写?说明有人认有机,对有机产品的认知肯定在提高。但是我发现我们的销量越可能没有原来那么大的飞跃,这几年比较平稳。

Q:你觉得你们农场还能如何进步?有没有想法把农场再做大一点?

志强我们没有考虑扩大面积,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还有好多进步的空间。每年到年终的时候,我们都会总结,然后就会发现,今年西红柿又没种好,或者某一样产品我们还是没做到位。我们要是把这几十亩地上的养殖种植都做好了,就已经够了。觉得如果我们能在管理的细节程度上注意一些,完全能做到收入翻番。

但是现在我们的销售要靠我们自己对接客户,这个非常耗精力。常规种植直接批给中间商就可以了,我们是要把100斤的菜,卖给100个家庭。我们每天就在做这些事,剩下来用在种植上的精力还是不够多。

〇本文根据2021年8月22日食通社“食农分享会”录音材料整理而成。

图片: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食通社 恋乡农场

编辑:王昊

版式:莳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