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冲鸭!| 夏季篇

我家住在北京城的乡下或者说城乡结合部,天安门往北30公里。周边环境马马虎虎,但商业一度很繁荣,五年前大批发市场有两个,早市曾有六七个,可惜因为“不够体面”,陆陆续续的被关掉,甚至“一把天火”烧掉了。从前年开始,早市只有文华市场一处硕果仅存。

对咱们这种职业妇女来说,早市意义不大,咱们下班不都去永辉吗,后来去盒马了。直到我爸好几次对我买来的菜大发感慨,说:“我算明白了,早市淘汰的菜都去哪儿了,原来全给超市送去了,超市都给你了!你瞧这蔫黄瓜,可没少要你钱啊!”超市的菜可不是都这样吗,还要怎么样?还能怎么样?

按我爸指的路去了早市,一去就三拜九叩五体投地。

〇通往早市之路。

文华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两层商业楼,早7点到晚8点营业,主打小商品、海产、鲜肉、面条、调料、家电旧货、快餐等。早市的位置在商业楼东侧小广场,早7点到11点,主要经营蔬菜和水果,当然,也有珍珠项链和老年内衣内裤可买,粗算有二百个摊位,每个卖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春天开始,6点钟就有人出摊了,蔬菜瓜果摆好,摊主轮流去买早点,老头儿老太太们拎着小拉车赶海似的来了,各奔熟人——卖姜的一直卖姜,卖蘑菇的一直卖蘑菇,严格遵守专业细分化。比如说,我爸是早市的常客,他说买蒜你得去找某个老头儿,他的蒜是活的。“谁的蒜是死的呢?”我爸说傻孩子这你就不懂了。(活蒜的事且看下回分解。)

1 去早市看心机大师比抖音快手更过瘾

如果从早市的北门入口进来的话,会先遇到几个挂胸牌的小伙子,举着宣传单页拦着你,“26万!东戴河!海景房!”听我的,先别买,也别搭讪,早市的南入口还有一家卖山东海景房的,营业到晚上8点。还是去看看新鲜蔬菜吧,新鲜不等人。

周末时,我这种懒人一般7点到,按说够早了吧,一进入口就听见东北口音的男人在喊:“刚下飞机刚下飞机!”我怀疑自己幻听,哪个白领这么拼?一下飞机就来早市?顺着声音看过去原来这人是卖荔枝的,荔枝刚下飞机······

这种口号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比“新鲜!刚摘的!”强到姥姥家去了,一句话带出了两个卖点:“什么快?飞机快!什么远?坐飞机才能达到的距离!”所以,你能给荔枝写的最恰当的促销口号是什么?“刚下飞机”的时效性、悬念感爆棚有没有?!口味呢?要是不好吃,它们坐飞机来干嘛?!

大约7点半,客流愈密,摊主吃饱包子大饼之后,电力满格。“嗨!嗨!老朋友!我在这儿呢!”郭靖遇黄蓉的惺惺相惜之情有没有?这也是一种优质而朴素的口号,主打是感情牌。耳边更常听的是“最好的最甜的!”“最大的最实惠的”。这种修辞违反广告法不说,也毫无新意。“随便拿!三块一捆!”简直自贬身价。卖芦笋的小哥果然格调高,高伸双臂,喊:“欢迎你,我的粉丝!”这是综艺看多了······卖猕猴桃的喊姐姐不喊大姐,情商爆表!

语言不是万能的,在雷同的产品中杀出一条生路,让买家记住你,卖蛤蟆酥的摊主是怎么做的?她对老奶奶说,“您下回还在我这儿买,您看我戴的这个小黑帽。我从5月到10月都戴这个帽子,记住我小黑帽!”(同时左右摇头,展示帽子。)

〇买蛤蟆酥记得找这位小黑帽。

2 如何得到正确的菜谱?

蔬果早市就卖个新鲜便宜,蔬果来自全国各地,常有生面孔,这里面不但有烹饪学的知识,还有地理学和植物学,有十万个为什么。土豆为什么要买黄芯的?黄瓜的绿芯意味着什么?进口洋水果有多少雷?日剧里小松菜的代替品?马齿苋和荆芥是什么鬼?发现南瓜高甜度的蹊跷了没?芥蓝和芥蓝笋是亲戚吗?

比如这样的场景,有个姑娘站在普通大圆茄子面前,大声问摊主:“这个茄子怎么吃?”好像整个早市都安静了一秒,东北大姐也愣住了,左右看看,才蹦出一句:“你想怎么吃?”转身就招呼别人了,姑娘一定认为这个早晨不友好。但一回生二回熟,菜市场学问太大了,放低姿态、多打听总是不会错的!

〇荆介和花椒芽,你知道怎么吃吗?

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绿叶菜女王”的柜台。四月底五月初,市场里荆芥和花椒芽的价钱下来了。这是春季应季菜的局部,已经有两个知识点。浮皮潦草地说,我家邻居李老师是河南人,看见荆芥俩字就走不动了,全是乡愁。对北京、河北等地的人来说,新鲜现摘的花椒芽,无论是拖面油炸还是整枝入菜都是治愈之源。

待我在京菜大师佟长友先生的《京味烹调280例》里摘一句话:“椒蕊黄鱼。北京人吃鱼有讲究,听说必在春天头一次雷响之后吃才鲜。椒蕊即初春(三月初)绽吐的花椒树嫩叶,味特别香。”捧着这页给我爸念出来,你们小时候第一次春雷响后就吃黄花鱼吗?我爸表情惆怅地说,“打雷没有用,我们要有钱才能吃鱼······”

〇凉拌扫帚苗,目测蒜泥要加量。

春天是野菜大量上市的季节,枸杞芽来了,马齿苋来了,蒲公英来了!我被一个老太太鼓动买了一大把扫帚苗,老太太说了,“焯水后凉拌好吃,包包子也好吃,猪肉扫帚苗馅你就吃去吧!”

〇绿叶菜女王和她的菜摊子。

上图这位女士是本早市的绿叶菜女王。她家只卖精品绿叶菜和时鲜豆子,你能想到的绿叶菜:豌豆尖、南瓜尖、紫苏、香芹、水芹、芦蒿、芦笋,生菜又有多少样——绿生菜紫生菜圆生菜扁生菜的······大约在季节的,她的摊位都有。关于蔬菜的品种、做法都可以咨询她,百问不烦。因为新鲜,菜价更贵一些。

这女人还特别会招揽生意,我买完紫菜苔,眼睛看看小香葱,女王就说,大姐拿两根小葱呗,拿呗!小尖椒也拿两根,配色去!唉,这么周到,不发财也难。我是她的死忠粉,从十年前的另一个市场,追到如今。

3 季节的味道,如露亦如电

从初夏到盛夏,早市的颜色向高饱和度递进。荷花、莲蓬、莲子,招摇过市,荷花从最初的十块钱四支到十块钱六支,莲蓬十块钱可以买三个。

鲜花生和毛豆的摊子从不缺货,五香毛豆滋味普通,那就做糟毛豆:毛豆摘净,剪去两个角,煮八分熟,过凉水沥干,装保鲜盒,倒入上海糟卤,冰箱冷藏,把碧绿的毛豆腌两小时,装盘,口服。

鲜花生剥壳,用开水烫一分钟捞出过凉水,沥干,用盐、糖、生抽、香醋拌匀,滴两滴香油,撒一撮香葱末调色,也是度夏妙品。

7月中旬后,新疆的吊干杏成为早市之光。价格只相当于超市价的七折,在超市花十五六块买一小盒,早市上市前期14一斤,中期稳定在12一斤,继续下降到10元一斤,12和10是最高性价比。当8月中旬,降到8元一斤的时候,吊干杏已经沦为普通黄杏,是说撒由娜拉的时候了。

〇每斤八元的吊干杏。

摊子上的吊干杏可以挑拣,本来很新鲜的杏,一个老太太抓一把在手里像挑珍珠似的一粒一粒地捏,不是十全十美就放下,又抓一把在手里揉搓,太讨厌了。而且这个老太太用眼神暗示我也这么挑,“别吃亏!”如果这一堆杏不是有把握11点卖光,我看摊主应该砍人了。

蛤蟆酥,不是点心,是水果。瓜皮翠绿和墨绿相交,像青蛙的皮色,所以叫蛤蟆酥。卖蛤蟆酥的小黑帽,大声喊,“别捏!别捏!”在早市这种地方是不能对顾客有行为约束的,这是跟超市完全不同的地方。老奶奶就问:“为什么不让捏?前几天随便捏!”摊主说,没办法,这几天瓜熟透了,太酥了,一捏就碎了,没法卖了。老奶奶不捏了,马上就买了两个,我买了三个,7块5。回家一吃,真是又甜又酥,入口即化。

这时候,羊角蜜也正当时,甜而不腻,皮薄肉厚,吃一个肯定饱,而且能饱很久。有个常年减肥的朋友说“羊角蜜可是减肥利器,我专门买不甜的,比黄瓜顶时候。”

〇特顶饱的羊角蜜。

枣子在8月10号大量上市,甜味有一些,但是甜得不实诚。8月下旬韭菜花上市了,昭示夏天的全面结束,韭菜花只出现一周左右,5块钱1斤,摊主抓起来一把说:“你看这韭菜花多干松!买了吃你就知道!”除了腌韭菜花酱,我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吃法,打算回家问问我爸,因为这么多韭菜花出现,肯定有它的去处。

〇韭菜花。

一大早来早市还能干嘛呢,买鲜核桃!拎着菜篮子往早市入口张望,核桃篮子还没摆上,心想我的专属核桃摊怎么没出摊呢?一个男的从我身边走过,回头看我一眼,说:“大姐,我在这儿呢!”正是卖核桃的小伙,手里举着一个煎饼边走边咬。我说,“你怎么知道我找你?”他说,“我看见你往那边看呢,我今天搬地了,就搬一天。来,跟我走!”

北京本地核桃成熟晚,在我小时候,鲜核桃八月底才能吃到,那时候正是疯狂补暑假作业的时候。吃核桃费时间,开学又是紧箍咒,所以我很小就开始咂摸“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滋味。

大物流时代的青皮核桃,8月初已经上市,来自陕西或者云南,一直到9月上旬,价钱浮动很小,从12元下降到10元不会再降了,“青皮核桃之恋”即将结束。“核桃小王子”说他每年只卖到9月20号左右。进入9月后,鲜核桃的油性变大,嫩度和甜度降了,口感不如最初的20天。为这最后的滋味,好这口儿的人已经紧张起来,我前面的一位女士买了15斤,“核桃小王子”恨不得长四双手。排队的时候跟“大买家”闲扯,她说:“15斤也不怎么够吃,因为一周才能来一次,每天吃2斤的话,不正好嘛。”这位女士真猛,我的最高纪录是一天一斤半。

鲜核桃这种水果就像黄泥螺,不吃的根本不知道这是人间美味。青皮核桃是最有季节性的一样鲜果?干果?反正不是水果。可惜再见了。缘生缘起,如露亦如电。

〇夏天的尾巴谁也攥不住,莲蓬发紫是说再见了。
〇柿子已经等不及了。
〇忽而今夏,西瓜再见。
〇娇滴滴的眉豆(还是梅豆?)再见。
〇来自突尼斯的朋友隆重登场。

9月初的一天,突尼斯石榴远渡重洋来到了我们这个城乡结合部的早市。坐飞机转大巴坐小货车一路辛苦了。摊主特意写了牌子,大声吆喝:“世界上最好的石榴!”这是吃了豹子胆了,等云南蒙自的石榴驾到,您突尼斯就等着叫“好汉饶命”吧!

食通社说

北京曾经有很多早市,城里的人在菜贩子那里接上田野里的地气。现在北京的早市越来越少,倒是电商越来越多,层层包裹的塑料袋,把地气掩得奄奄一息。看完逛早市小能手李青菜给我们分享的早市游记,最大的感受是,和泥土蔬菜打交道的人,哪怕是菜贩子,也比工业化的电商更有人味儿,那是真真切切的三次元的人。他们的土味营销,要比快手抖音之类app里的网红更有立体感。

马上就是周末了,您不起早赶个集?

作者 |李青菜

北京人。70后。肥宅、社恐、冷场王。流浪猫咪领养中介员。供职于广告公司,业余从事写作。

特邀编辑:阿子

图片:李青菜

北京菜市场调研(上):为谁存在?为谁消失?

北京菜市场调研(下):为谁改造?为谁升级?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吗?

八百亩地的挣扎 | 美国农夫市集笔记

菜市场里看香港

北美流行的超市攻略:溜边逛,不要去中间!

莲蓉五仁不足贵,但愿饼模传百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