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绝不能错过的滋味:雷声响,竹笋长

作者|侯新渠

自然教育工作者、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者。和丈夫、孩子离开北京后,在成都附近的明月村安家,创办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和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践行可持续生活。

“一锅师太”指导村内农家乐开发了广受游客喜爱的酱油焖笋。图片:侯新渠

明月村的雷竹林

春天里,我觉得最应该吃的和最好吃的当然是雷竹笋。因为,我住在明月村,村里有七千亩青翠、幽静,且年出笋量超200万斤的雷竹林。

2015年11月,第一次到明月村来看远远租下村民的老院子改造的阳光房染坊,车子从318国道拐下来,经过明月碑之后,茶田、马尾松林、竹林依次映入眼帘,直至明月湖畔春笋园,竹林一处比一处密。我想这地方一定很适合居住,因为我爱板桥,也爱东坡,更爱王维。村里这么多大片大片的竹林,那么,小时候在画里看过的修竹新篁,兰竹芳馨,只要抬脚出门,就能身在其中,而我的孩子,也一定可以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在村里长成那种认识笋子虫(以及和它相关的一切)的少年———抱着这样的心愿,我们产生了想要生活在明月村的念头。

使我们下定决心搬家到明月村的,是村民王洪林大爷家的火锅子。他家的火锅子,只要想起,就有一包口水往下掉:雷竹笋从地里撬起来,剥去笋壳以后不用洗,先切成滚刀或薄片待用,腊肉泡过水洗干净,切成片下到油锅里翻炒片刻后撒蒜末、姜末和一大勺自家做的叉海椒,炒匀,加水,烧开之后下笋子,煮到沸腾以后,撒下一把提前准备好的芹菜段,来来来,大家赶紧动筷!

藏在村民家中私房春天滋味:酸辣椒蘸水笋丝。图片:侯新渠

王大爷是雷竹笋种植大户。明月村能形成独特的茶山竹海景观,王大爷可谓居功至伟:

一个偶然的机会,村民王洪林了解了雷竹并在明月村引种成功。雷竹是每年出笋最早的竹子,通过覆盖孵笋技术可以在春节期间上市,弥补了四川当地春季无鲜笋的市场空白。每年只有出笋的1 个月左右时间需要采收管理,极大地节省了劳动力。雷竹经济效益高、管理技术简单、病虫害少、劳动力投入低的特点让雷竹产业在明月村迅速壮大。依靠最初引种存活的5 株母竹,迅速发展为万亩雷竹基地,并依托雷竹进行了适度的旅游开发,成为明月村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图6)。以茶、雷竹为主,柑橘、生猪、粮油为辅,形成了明月村较为稳定的产业结构,为村民的增收提供了保障。每年3—5 月的农忙时间,村民们通过挖笋和采春茶获得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其他时间或是外出打工,或是在家中做一些副业和田间管理。水田、旱田改种茶和雷竹,化肥、农药的国家补贴政策,让农民更喜欢用这种高性价比的方式种田,加上雷竹产业得到当地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利用了村内林地的林下空间,形成了本地特有的松竹混交林,阔叶树、灌木、耕地被进一步减少。

——王健庭、侯新渠、刘剑《四川蒲江明月村乡土景观的变迁与传承》

春分起,卖笋忙。图片:侯新渠

等待下锅的剥壳鲜笋。图片:侯新渠

正是因为王大爷的努力钻研和不懈传播雷竹孵笋技术,城市里的消费者才可以把雷竹笋从春节前吃到清明后,而王大爷自己在小区里的家,也在一片松竹混交林的边上,住在他家的两年,几乎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我都会站在阳台上往外望。就这样,我们跟着雷竹的生长节奏过日子,“发明”了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的明月村“雷竹纪年法”:

雷竹元年(2016年)

惊蛰,村民开始下地挖笋。

气温转暖就那么两、三天时间,收笋子的大卡车如约而至,我和王大爷家的女眷们一起在门口削笋,卖笋。

春分,春笋广场上搭起舞台,甘溪镇的农家乐都忙着开发春笋菜品来参赛,我们在家也天天顿顿变着花样的吃笋。

清明,雷竹笋的季节进入尾声,这一时期挖的笋主要用来加工,王大爷家的张二嬢每天都忙着用土法泡笋、晒笋。

谷雨,最后一次品尝当季春笋的美味——王大爷加用腊肉和雷竹笋一起打的火锅子,春笋季就宣告结束。

此后,直到夏至,都进行常规性的田间管理。夏至之后,育好的雷竹苗就可以撬起来卖,生长到期的雷竹也要做砍伐工作。

小雪之后,采用孵笋技术的笋农会拉来谷壳,覆盖在土地上用以增温,这样,春节期间提前出来的鲜笋就能卖上20元/斤的好价格。大部分不采用孵笋技术的笋农就进入了农闲,等待春笋季的到来。

笋农在笋田劳作。图片:侯新渠

雷竹二年(2017年)

2017年,春笋季来临的时候,我们驻村研究的成果之一《四川蒲江明月村乡土景观的变迁与传承》发表在《城乡规划》杂志。文章通过对明月村50余年乡土景观随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变迁的调研,结合在明月村实地生活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以

“转型生态农业、建立共识社区”为核心, 用“走向生态村”的社区总体营造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明月村的乡土景观。并特别强调 以雷竹产业为先导,推动种植方式的转变:雷竹是明月村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万亩。雷竹病虫害少,基本不需要打药防治。成林后竹林郁闭度高,林下杂草稀少,也不需要专门锄草,零星杂草或专门种植的豆科绿肥可以在冬季孵笋时就地覆盖堆肥。只需要将施用的化肥改为有机肥或粪肥,就可以实现生态种植。因此可以以雷竹产业为先导,逐步实现茶、柑橘、猕猴桃、粮油等其他作物和养殖业的生态转化,逐渐确定废弃物可自我循环的种、养殖比例。当地野生菌资源丰富,停用除草剂后,野生菌培育等林下产业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川蒲江明月村乡土景观的变迁与传承》

就在这一年,我们萌发了自己种笋的念头,跟王大爷协商之后,从他家笋田里要了一小块地来“搞科研”——完全按照我们的设想和对生态种植的理解来进行田间管理,主要用于开展乡土自然教育活动,因为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以栽种雷竹出名的明月村,经济价值较高且对环境、生态都很友好的雷竹笋,也开始逐渐被经济价值更高的猕猴桃所取代。

乐毛家培养的村民导师正在生态笋田中指导城市居民如何撬笋。图片:侯新渠

雷竹三年(2018年)

赶在第一场春雷之前,明月村项目组组织了一部分新、老村民展开网上卖笋的集体行动,希望借此扩大明月村雷竹笋的知名度,用提高笋农收入的方式留住村里的七千亩竹林。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也欣然加入其中,因为只有保护住明月村的生态本底,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永续生活计划”进行下去,所以策划和执行了两期“一根笋·万物生”农耕体验活动,共襄盛举。

乐毛家生态笋田。图片:侯新渠

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在2018年春笋季策划执行的“一根笋 万物生”耕学堂活动。图片:侯新渠

小乐毛在自己笋田参加除草工作。图片:侯新渠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又开始每天换着花样吃笋,除了常见的炒笋和拌笋、酱油焖笋之外,我用砂锅煲出了“明月村腌笃鲜”,甚至还自创了“乐毛家多味笋”:笋子剥皮后切小滚刀(小手指粗细的条也可以),下油锅后加酱油、白糖翻炒匀净,加水没过笋子,投八角和桂皮少许,大火烧开,小火收干,一次煮一大锅,可以凉冷后用保鲜盒收入冰箱,每次吃饭前端上桌当开胃小菜,甚至用饭盒外带作为野餐零食也不错。

如果家里正好有头一年泡好的酸菜,那么,在春笋季可是派上大用场了。酸菜切成末,和切成薄片的笋子同炒,平时最不爱吃饭的人都要连干三大碗。如果上街买点处理好的牛肚,拿回来切成薄片,用前述两样煮成汤,也是非常清新爽口的一道菜,如果家里吃饭的人多,很有可能要发生碗底福根儿的争抢事件。

每年春笋季才能相遇的酸菜牛肚笋片汤。图片:侯新渠

一句话,在春笋季,我们总是优先选择吃笋:家里来客吃笋,走亲访友送笋,甚至还有义务性吃笋,因为,春雷一响,雷笋猛长,明月村的雷竹笋又甜又嫩,不多吃几根真是太可惜了。至于其他春天出产的菜嘛,都好吃,但再好吃也好像只是俏头,来为我们家的饭桌添彩。等下一篇,我再来写一写心中认为担得起“美好”两个字的春天滋味。

生长期结束后,被淘汰下来的雷竹大多会送往周边的造纸厂。图片:侯新渠

责编:春晖

版面:妞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