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蔡国强与始祖鸟在喜马拉雅“炸山”、破坏脆弱高原生态的“艺术”活动引发争议。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地文化探索是这场烟花秀宣传中提及的关键词。但以自然为卖点的表演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这片土地上的生命之网。…
食通社说 随着气候变化,农村的“天灾”正在变为日常。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止农民和政府在想办法,社会组织也以在地、灵活和贴近社区的方式,试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找到小小村庄的生存之道。 过去二十…
食通社说 《消失中的食物》是一部探讨全球食物多样性危机的著作,更是对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呼唤。 7月9日,食通社与贝页图书联合发起《消失中的食物》系列线上读书会,围绕食物多样性与地方品种的…
食通社说 从6月初开始,一条题为“从垃圾围城到垃圾不够烧,中国速度让西方看懵”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把碍眼的垃圾放到炉子里烧个痛快,再将燃烧释放的能量用于供电,许多人大呼为这样“完美”的技术方案感到…
一、从香蕉开始的旅程 香蕉是我过去近一年旅程里接触最多的植物之一。从非洲到巴西,这一路上我看了吃了不少香蕉——油锅里炸的、和西红柿一起炖的、用黄油煎的;如手臂一样长的、和手指一样短的、杨柳细腰的、膀大…
食通社说 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开始推广和使用“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这个概念。这个在中文世界略显陌生的词汇,常常被翻译为生态农业。然而,生态农业远不能涵盖农业生…
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特朗普签署了“美丽大法案”,宣布在他第二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核心议程在国会通过。这项大规模减税和支出法案涵盖了美国社会议题的方方面面。特朗普声称“美丽大法案”将向中低收入人群减…
食通社说 特大暴雨再次袭击北京。这一次,洪灾席卷北部山区。密云水库上游出现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达到6550立方米/秒——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水库上游多个村镇被淹,内涝严重。目前已通报密云和…
那款面包又卖光了。 周末,我像往常一样走进超市,购买下周的“生存口粮”。我走到烘焙货架前,寻找那款名为Jason’s Sourdough的酸种面包,却失望地发现:货架空空如也,只剩“正在补货”的白色标…
食通社说 日本超市大米“短缺”,价格高涨的连续剧从去年夏天持续到了今年夏天。政府连续干预下,米价不跌,反而越演越烈,被媒体称为“令和米骚动”。不仅日本民众怨声载道,农民也上街抗议,农业大臣也因为针对大…
亚马逊雨林正以每年数百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20世纪头20年,巴西亚马逊地区毁林面积高达4400万公顷,超过我国云南省面积。畜牧业开发是非法毁林的首要肇因——低成本的牧场和饲料,奠定了巴西牛肉产业的廉价…
2023年,我拿着澳洲打工度假签,来到精品咖啡之都墨尔本打工学习。不过,因为经验不足、墨尔本年轻打工者众多,我无法靠咖啡馆的兼职工作养活自己。 偶然看到网上有人在墨尔本市中心走路送外卖,我觉得很适合我…
食通社说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食通社持续关注全球肉类消费与亚马逊地区非法毁林的关系。2024年初,《香港自由新闻》(Hong Kong Free Press)与非营利组织“巴西报道”(Repórte…
“都是政治把戏!” 4月在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Mindanao)参访时,每当我问起政府的大米贸易政策,菲律宾人几乎都这样回答。他们当中既有市长,政府农技员,也有靠土地为生的普通小农。 确实,在5月1…
自去年年底到今年四月,作为旅游胜地的泰国北部城市——清迈,时常笼罩在浓烈的雾霾之中。 3月29日这天,清迈被IQAir评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AQI(空气质量指数)达188,是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
一、塑料危机,定期刷新 “微塑料进入人类大脑,脑中的微塑料重量甚至超过一个塑料勺。”前几天好几个朋友都给我发送来这条消息。 因为几年前进入环保机构工作,我开始格外注意日用品材质,经常有意或无意地提醒朋…
食通社说 “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正在将地球推向毁灭”,这是联合国介绍每年3月30日为“无废日”(Zero Waste Day,也称“零废物日”)的第一句话。而对中国城市居民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一…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乡村,农民马克·史密斯正面临一场困境。 从六七年前,他占地142英亩的农场,就开始饱受缺水困扰——小溪水位下降,去年夏天更是连泉水都已经干涸。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史密斯去…
食通社说 自2003年创刊以来,台湾《青芽儿》双月刊一直在记录海峡两岸和国际上的可持续食农实践,也启发、影响了一代从业者。《青芽儿》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这个不发稿费、为爱发电的杂志怎么就撑到了1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