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说 最近气温明显转暖,北方很多农友即将结束冬闲,开启春耕。但对草原上的牧民来说,给牛羊接羔的冬春季算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也是基层兽医频繁去牧民家出诊、为畜群接种疫苗的时候。在绝大多数牧户都已定…
食通社说 农业究竟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食通社已经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今天分享一位一线种植者的心得体会。赵飞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加入从事有机种植的平人农场,在北京昌平和山西灵丘两地负责蔬…
2021年底,还在上海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我,看到了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生项目”的招募信息,像是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 报名通过之后,我选择了四川眉山的遇见农场为实习目的地。很不巧,赴川之前我遇到了上海封…
先锋物种在生态系统率先生根之后,会逐渐改善这个系统的容纳度,然后就会有越来越多其它的物种开始进入系统。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也是先锋物种被边缘化的过程。 —— 先锋物种,一个生态学概念 一 差不多1…
一、到农场去! 成都回昆明的路上,穿过很多长长的隧道,手机信号若有若无,像我此时的心境一样忽强忽弱。上一秒我还在成都生活市集上帮亮亮农场卖丝瓜,这一秒我就要又回到远离土地的城市去。
过去这两三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性,返乡种地、移居乡村的话题也成为媒体热词。 2022年的夏天,食通社来到广州北边的银林村,和这里的返乡青年和新村民们聊了两期播客。 在本期中,我…
提到生物多样性丧失,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濒临灭绝的旗舰物种,还是城市绿化的单调景观?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2021年报告,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首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食物生产体系,单一化种植、大量使用化肥…
啥人有啥人的命数,我也一样。 我叫张斌,今年18岁,出生在甘肃陇南偏远的农村,从小跟着放羊的爷爷长大。我的未来好像应该像影视剧里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跳跃农门,而我却选择了祖辈们走过的道路。 今年,在实…
小柳树的沙拉包、蜗牛农场的白玉苦瓜、悟博苑的虫虫蛋……我们在朋友圈分享工作餐时,总是尽可能把食材出处写得清清楚楚。 刚关注食通社的伙伴可能会纳闷:你们又不卖菜,为什么带货带得这么起劲? 既然问起来,那…
“虽然武力可以征服、毁灭、创新和改变(中国),但它对于揭开一个过去比现在还要先进的国度的奥秘是无能为力的,而我们那时候还几乎处于蛮荒时代。” 意大利养蚕人&探险家 G·B·卡斯塔拉尼 “中国养…
一、乌珠穆沁羊评选会 过去一年,我参加了《游牧的智慧》读书会,也没少吃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卖的羔羊肉,因此知道了东乌珠穆沁旗这个地名,和生活在那里的牧民都兰。 9月有机会去内蒙时,我便想去他们家拜访。都兰…
今年8月份,一则《离谱!商家为带货竟让鸡蛋长树上》的央视新闻报道引发关注。鸡蛋当然不可能长在树上。原来,这是一些电商卖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违反常识整活儿。问题来了:为何卖家会做出这等侮辱自己和消…
28岁的山西平陆小伙张源,今年决定重返乡村。 从2017年开始,张源做过的几份工作都和互联网相关。他和朋友一起代理过县城的外卖平台配送点,也在运城市盐湖区搞过团购。 去年开始他又玩儿上抖音,开始学习拍…
一、种不下地的红薯 家住广州从化乐明村的小玉姐,一向以美味的红薯干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但今年小玉姐家的红薯种得格外迟。 7月30日一早,我们抵达从化乐明村时,广州正在经历195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
一个80后上海人,为什么跑到北京用自然农法种了十年地?用农场主贤空自嘲的话说,这绝对不是正常人会干的事。 上周端午,我们开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距离北京市中心一百多公里的空空谷,拜访了这位“不正常”的农夫…
一、剪板蓝 国道切入山间柏油路,起起伏伏,转转悠悠。途径许多村寨 ,夜色里灯点如星子,聚浮在山间,仿佛越过一座又一座星系。转过最后一个弯道,缓速下坡,视野逐渐开阔。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大利侗寨。 …
一、工人封闭,农场告急 当3月初李钰和小米作为食通社联禾计划的生态农场实习生,分别从山西和杭州来到上海奉贤的乐田海湾农场的时候,她们没想过,自己的农场生活是这样开始的。 3月28日开始,农场所属的浦南…
我叫王鑫,是北京通州人,现在在大兴的长子营镇种了五亩地,开了家生态农场,名叫溪青农场。 其实我除了赶集送货,每天六七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地里。在地里干什么?其实很简单,每天就是种植、观察…
如何从外表判断蔬菜的质量呢?看叶子是否“亮、挺、厚、韧”,北京小柳树农园的农场主柳刚在务农十年后,如此总结。这也能形容他种出来的蔬菜——叶片光亮、植株挺拔、触感厚实、饱满有韧度。 他的菜不仅好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