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人有啥人的命数,我也一样。 我叫张斌,今年18岁,出生在甘肃陇南偏远的农村,从小跟着放羊的爷爷长大。我的未来好像应该像影视剧里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跳跃农门,而我却选择了祖辈们走过的道路。 今年,在实…
小柳树的沙拉包、蜗牛农场的白玉苦瓜、悟博苑的虫虫蛋……我们在朋友圈分享工作餐时,总是尽可能把食材出处写得清清楚楚。 刚关注食通社的伙伴可能会纳闷:你们又不卖菜,为什么带货带得这么起劲? 既然问起来,那…
“虽然武力可以征服、毁灭、创新和改变(中国),但它对于揭开一个过去比现在还要先进的国度的奥秘是无能为力的,而我们那时候还几乎处于蛮荒时代。” 意大利养蚕人&探险家 G·B·卡斯塔拉尼 “中国养…
一、乌珠穆沁羊评选会 过去一年,我参加了《游牧的智慧》读书会,也没少吃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卖的羔羊肉,因此知道了东乌珠穆沁旗这个地名,和生活在那里的牧民都兰。 9月有机会去内蒙时,我便想去他们家拜访。都兰…
今年8月份,一则《离谱!商家为带货竟让鸡蛋长树上》的央视新闻报道引发关注。鸡蛋当然不可能长在树上。原来,这是一些电商卖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违反常识整活儿。问题来了:为何卖家会做出这等侮辱自己和消…
28岁的山西平陆小伙张源,今年决定重返乡村。 从2017年开始,张源做过的几份工作都和互联网相关。他和朋友一起代理过县城的外卖平台配送点,也在运城市盐湖区搞过团购。 去年开始他又玩儿上抖音,开始学习拍…
一、种不下地的红薯 家住广州从化乐明村的小玉姐,一向以美味的红薯干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但今年小玉姐家的红薯种得格外迟。 7月30日一早,我们抵达从化乐明村时,广州正在经历195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
一个80后上海人,为什么跑到北京用自然农法种了十年地?用农场主贤空自嘲的话说,这绝对不是正常人会干的事。 上周端午,我们开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距离北京市中心一百多公里的空空谷,拜访了这位“不正常”的农夫…
一、剪板蓝 国道切入山间柏油路,起起伏伏,转转悠悠。途径许多村寨 ,夜色里灯点如星子,聚浮在山间,仿佛越过一座又一座星系。转过最后一个弯道,缓速下坡,视野逐渐开阔。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大利侗寨。 …
一、工人封闭,农场告急 当3月初李钰和小米作为食通社联禾计划的生态农场实习生,分别从山西和杭州来到上海奉贤的乐田海湾农场的时候,她们没想过,自己的农场生活是这样开始的。 3月28日开始,农场所属的浦南…
我叫王鑫,是北京通州人,现在在大兴的长子营镇种了五亩地,开了家生态农场,名叫溪青农场。 其实我除了赶集送货,每天六七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地里。在地里干什么?其实很简单,每天就是种植、观察…
如何从外表判断蔬菜的质量呢?看叶子是否“亮、挺、厚、韧”,北京小柳树农园的农场主柳刚在务农十年后,如此总结。这也能形容他种出来的蔬菜——叶片光亮、植株挺拔、触感厚实、饱满有韧度。 他的菜不仅好看,也好…
在上一期的“宝器”系列文章中,我介绍了自己如何在猪屎网上建了一座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木屋,让我能在恶人谷的田野里安顿这副皮囊和心灵。 有的读者提了一些与建房有关的具体问题,让我觉得有必要再做一些解释。
还记得鲁迅笔下百草园的热闹场景吗?那是个充满着没听过也叫不上名字植物的儿时乐园。 食通社拜访过大大小小的农场也算不少,四川眉山的遇见家庭农场仍然让我们连连惊叹,大呼自己没见过世面。 “我们家种了二十多…
一、初入恶人谷 上面这张照片摄于去年6月16日,那天是我们进恶人谷的第一天。其实我的合作伙伴早就来了,但是一直做不到“进入”。因为十几年来,各种杂树茂竹芦苇茅草占谷为王盘根错节进不得人。 那天,我们租…
都市的消费者如何认识食物的来源——农民和土地?农民又可以如何在城市展示“农”的价值?食物可以怎样把乡村和城市、人与自然连接起来?每年一度在广州举办的“丰年庆”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参与和连接的可能性。 食通…
2021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当北京市民在故宫和景山排队看雪景的时候,京郊和河北的农民在忙什么呢?都说“瑞雪兆丰年”,农友们怎么看呢?我们和几位农友聊了聊,发现大家虽然对降雪有所准备,…
食通社说 上篇介绍河北唐山的有机农场三和雨顺的文章《我的食物我做主,自然生长的蔬菜最靠谱》发表之后,李技栋大哥对我们的编辑说,分享会讲了很多具体的做法,但是他担心别人如果没有因地制宜,贸然模仿这些做法…
我是河北唐山三河雨顺农场的李技栋。 我以前是做农资经销商的,主要批发农药、化肥、种子。因为长期在农田和农户之间行走,所以了解其中很多真实的生产状况。我就发现农业生产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 比如种蔬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