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Foodthink

食通社Foodthink

Skip to content
Menu
  • 全部文章
    • 食物观察
    • 食书食影
    • 节气餐桌
    • 小农故事
    • 前沿食农
  • 加入我们
    • 招聘
    • 联系我们
    • 转载

分类: 小农故事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9月16日2024年9月16日

月饼厂的小孩不吃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亲戚朋友往来赠礼,多是月饼。礼盒或繁或简,广式或苏式,鲜肉或纯素,手工又有机,这厢是香港老牌,那头又来一个网红新店……而我则是来者皆拒,一年一度带着抱歉的笑容逐一解释道:“我们家以前是开…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9月5日2024年9月5日

拒绝草甘膦,我把大草坪改造成朴门菜地

认识Nichole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当代人的食物和生活环境有多么糟糕。 在美国,房前修剪整齐的大草坪是一桩环境灾难。据环保组织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统计,美国人每年往草坪上喷洒…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8月29日2024年8月29日

不炸皮肚,就不吃豆腐?|扣子奶奶

作为吃货,我不吃肉,但离不开豆子,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鹰嘴豆。虽然我排斥外购,尽量吃自己种的,但是恶人谷平时的豆制品消耗量一直都不小,以前豆腐豆干豆皮都一大包一大包地买。 但是最近我决定不再外购豆制品。看…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7月27日2024年7月27日

食用油危机当前,真的需要吃那么多油吗?|扣子吃货观

因为一辆矿物油与食物油混装的油罐车,油,一时热度无两。人们关注怎样才能吃到安全的植物油?而作为一个吃货,我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吃精炼植物油吗? 一、没有炒菜的历史 在恶人谷,油脂丰富的作物消耗量…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7月7日2024年7月8日

整整三个月的雨,让我领教了什么是“看天吃饭”

食通社说 今年南方的降雨让人揪心,我们不仅在新闻中看到各地受灾的情况,也陆续收到农友减产的坏消息。食通社的老朋友扣子身在福建,因春季以来的连续降雨导致自家的洋葱和小麦几乎绝收,因此感慨“天就是农夫最⼤…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6月20日2024年6月21日

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空间?|扣子奶奶

曾经写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实践证明,维持我全部生命需求,一亩三分地足矣。 那么,在一亩三分地里生活的我,需要多少居住空间?既要尊重自然,不过多侵占土地,又要满足功能需求,不苛待自己,多大才合适?…

阅读全文
前沿食农Posted on2024年4月22日2024年4月23日

鲜叶标准越高,茶越好喝?听听信阳茶农怎么说?

食通社说 谷雨毕,今年春茶的黄金时节暂告一段落。清明假期间,食通社介绍了信阳一座自然农法茶园的气候韧性故事。今日更新下篇,讲述信阳毛尖围绕“小浑淡”展开的一段风波,讨论单芽头成为最高鲜叶标准如何影响产…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4月16日2024年4月17日

在乡村,我们如何重新定义“挣钱”?

食通社说 土地和时节并不吃城里分秒必争、效率至上的那套。在成都亮亮农场的主理人唐亮看来,乡村生活有自己的节奏和美学,有区别于城市的价值取向。 在城市化和发展至上的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包容更多关于“安…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4月15日2024年4月17日

返乡办农场,耕地先学“耕心田”

食通社说 自2013年返乡创办成都亮亮农场以来,唐亮的实践为关心食农问题的伙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启发。2018年,唐亮的《一个家庭农场的账本和生活方式》用回乡六年的历程对 “做农业怎么生存、怎么生活?”…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10月17日2023年10月18日

恋乡农场:生态农业的八年打怪升级之路

从北京朝阳站出发,乘坐一个多小时的高铁,到达河北承德的平泉北站,恋乡农场的女主人任盈盈已经在车站外等候我们。盈盈个子娇小,头发一把向后梳起,精神干练,一脸松弛的笑意。这是今年9月初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9月14日2023年9月14日

农场越做越小,生活越来越快乐:一对夫妻的11年返乡路

乘坐高铁,自西直门出南口,穿过燕山山脉的高山,就到达了怀来盆地。虽然离开北京还不到一个小时,这里却已是另一番景象——开阔平坦的原野,连片的玉米地和葡萄园,其间散布着风电的巨大高塔。 此行的目的是跟随北…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8月29日2023年8月30日

越来越多的蚕丝被,越来越少的养蚕人

食通社说 1924年,费达生和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的师生们来到吴江县开弦弓村,建立了蚕丝改进社,至今将近100年。后来,合作社的经验被费达生的弟弟费孝通写入博士论文,即后来著名的《江村经济》,这也是费…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8月17日2023年8月17日

京津冀暴雨过后,小农户仍陷在气候适应的困境中

近日,还在 “60年来最大暴雨”余波中的京津冀地区又开始经历立秋后的高温,这个夏天真可谓“水深火热”,也让公众再一次见识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厉害。 城市的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但极端天气对农民的影响却非一时…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1日

文科硕士毕业后,我在房地产公司当果农

两年前的夏天,我社会学研究生毕业,期待又不安地入职了某头部房地产公司做农业。三条听上去毫不相干的道路就这样相交了,违背主流择业路径的选择也一度让家人朋友摸不着头脑。但的的确确,这就是我深思熟虑的选择。…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7月24日2023年8月7日

悬了一个月的心终于放下,农民可以合法卖干货了!

一、干货”能接着卖了 全国农民关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终于出台。相比之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饱受争议的“食用农产品”定义被简化,文本中不再规定食用农产品的…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7月17日2023年8月7日

为什么一百年过去了,办农民合作社还是这么难?

食通社说 1924年,费达生和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的师生们来到吴江县开弦弓村,建立了蚕丝改进社,至今将近100年。他们为的是改变当时蚕丝业凋敝、农村破产的状况。1930 年,国民政府中央合作研究班实地…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6月30日2023年8月7日

转场夏牧场的阿勒泰牧民,仍然活在暴雪的阴影中

6月下旬,我们搭车前往新疆阿勒泰东部江布塔斯村的路上,不时能见到骑马赶着牛羊转场的哈萨克牧民,汽车经常停下来给牛羊让路。现在,正是牧民们转场的季节。 阿勒泰地区的牧民基本还保留着半游牧的传统:夏天在高…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5月15日2023年8月15日

返乡九年,我好像刚刚开始摸到门道

一、伴我成长的黄土高坡美食 我是在黄土高原的山里长大的80后,喜欢山,喜欢黄土高原,喜欢在山花烂漫的山里野着。 家乡位于晋陕蒙接壤带,目之所及,高原上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民居聚落顺势而建,取材都是黄土高…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3月30日2023年8月15日

村里最后一亩杭白菊

“我有一个主意,不知说出来有没有用?” 婆婆和从前的管家不约而同地盯着了她。 她说:“咱们家春上是最忙的,秋季就闲了,不如趁这时间做了杭白菊生意,一样是冲泡了喝的,有人还喜欢以菊代茶呢!” “这主意从…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3年3月10日2023年8月15日

春季接羔,鄂尔多斯的牧民在忧心什么?

食通社说 在绝大多数牧户都已定居定牧的内蒙古地区,在被铁丝网分隔的草原上,牛羊中出现了很多铁丝胃穿孔的病例。而在引进了高产畜种的鄂尔多斯旗,还有一种新的畜病困扰着牧民。 人类学博士乌日汉的非虚构写作《…

阅读全文

文章导航

Previous Page Page 1 Page 2 Page 3 … Page 6 Next Page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Foodthink is a Beijing-based non-profit dedicated to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sharing around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分类

  • 前沿食农
  • 劳动行
  • 小农故事
  • 未分类
  • 联禾计划
  • 节气餐桌
  • 食书食影
  • 食学讲座
  • 食日谈
  • 食物观察
  • 食物课程

联系我们 Contact

Email: zeen@foodthink.cn

微信公众号:

  • 豆瓣
  • 喜马拉雅
  • 新浪微博
  • 小宇宙

其他操作

  • 登录
  • 条目 feed
  • 评论 feed
  • WordPress.org
© Copyright 2017 – 2023食通社 Foodthink
Allium Theme by TemplateLens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