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们收到很多来自食物、农业、生态、可持续和文化领域的书籍,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记录着这个世界的复杂和可能。 从疾行的劳动者到现代的草原牧民,从鹅肝背后的食品政治到种子保护的多样努力,从超加工食…
最近来自欧洲的重要新闻之一是,欧洲各国农民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欧盟贸易政策和土地管理政策,法国是抗议的主要阵地。 据这次抗议的法国主要农会领导人称,今年的极端气候和上涨的生产成本给农民带来了很大负担。然而…
食通社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共同主办的“酵醒生活节”开幕已经半个月了!《食物的炼金术》系列视频陆续发布了康普茶篇、马苏里拉奶酪和乳清奶酪篇,《发酵圣经》读书会也刚刚结束第二期共读。其实,这并非食通社首次与…
食通社说 1924年,费达生和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的师生们来到吴江县开弦弓村,建立了蚕丝改进社,至今将近100年。他们为的是改变当时蚕丝业凋敝、农村破产的状况。1930 年,国民政府中央合作研究班实地…
2021年,暴躁老农在线种地的真人秀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的第一季在豆瓣获得了9.6分的高分。今年2月10日,这部剧的第二季又要开播了。 曾经主持过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综艺节目《Top Gear巅峰拍…
食通社说 今年夏天,长江流域罕见的炎热天气让人们感觉“蚊子变少了”。极端高温不仅会让人体中暑,也会影响昆虫的活动。 昆虫活动的变化又会对农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食通社联合自然之友主办的《地球不在乎》读…
看完《隐入尘烟》之后,我在座位上有点回不过神来。 毕竟,上一部以女明星毁容式演技为卖点的电影是《秋菊打官司》,塑造的是一个执著抗争的西北农村女性。30年后,我万万没想到,中国农民还会以如此沉默、被动和…
近期最热映的电影非《侏罗纪世界3》莫属。 侏罗纪系列自1995年第一部影片问世以来,陆续推出《侏罗纪公园》1-3和《侏罗纪世界》1-3一共六部电影。作为该系列的终章,《世界3》最大的卖点之一是公园系列…
食通社说 上周三,食通社的线上读书会《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第一次讨论顺利举行。我们很高兴请到了本书作者长角羚和蚊滋滋,分享了山居七年实践过的生活技能,也就是书的第一部分“里山技”。 开启“…
食通社说 今天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的115岁诞辰。她用一本书改变了公众和政府对化学农药的观点,也启发了无数同辈和后人,投身环保事业,努力让春天不再寂静。 卡逊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作家,也…
2022年,正值美国环保作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撰写的《寂静的春天》问世60周年。作为环保运动的先驱,卡逊让公众第一次了解农药污染,也迫使政府重视农用化学品的监管。 野生鸟类无法…
对草原的研究,不知不觉已有二十年。吸引我的,不仅有草原上纯朴可爱的牧民、温驯帅气的牲畜和宽广深远的草原,还有在这里洋溢青春的知青、孜孜探求的老师和积极行动的朋友。 舒泥则是后面两类人物的综合体,求知加…
食通社说 我们平时消费的肉类大部分是工业化集约化饲养的产物。这种模式以“产肉效率”和控制成本为首要目标,把大量动物塞进拥挤的空间集中饲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动物增重出栏。这种生产方式虽然降低了肉蛋奶…
食通社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食可语”丛书近期出版了食品研究学者安娜·扎伊德的著作《罐头:一部美国公众的食品安全史》。本书讲述了六个有关罐头的故事,梳理出企业、消费者与政府等多方合力共同塑造的食品工…
一、食品安全靠常识和经验,还是科学和监管? 普通人可以鉴别食物是否安全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社会新闻里那些因误食野生菌而中毒的采菌人。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20年,云南省共发生81起食用菌…
在秦岭生活了一辈子,和山里的土法养蜂人合作也有快十年,但我从来没想到,一部讲述几万公里外欧洲北马其顿山区女养蜂人的纪录片,能让我有如此深刻的共鸣:“她的养蜂方式,居然和我们保育的秦岭古法养蜂如出一辙!…
作者 | 齐苗 鲍勃·奎因(Bob Quinn)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图坦卡蒙种子,是在高中时去的一次乡村集市上。一位老人给了他一把比现代小麦大三倍的麦种。根据传说,这个学名为“呼罗珊”(Khorasan…
作者|覃泳江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居广东。自2012年起担任Ethical Tea Partnership中国负责人,推行茶叶产业可持续项目。之前在多家外资公司采购部门从事供应链监管工…
– 食通社说 – 在互联网和平台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切生活所需只须我们低头轻按手机,连商店和菜市场好像也不需要了。在这样的时代,讲一个起源于半个多世纪前日本一群妇女共同购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