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豹子精申小豹,以机灵可爱的形象赢得了众多观众喜爱。 然而,电影中的他身受重伤、生死未卜,让人联想到现实中濒危的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
近期,关于平台态度松动,表示要为外卖员缴纳社保一事引发热议。此举能让多少外卖员受益,是否切实改善外卖员的工作境况,我们拭目以待。 在食通社最新一期播客《食日谈》中,我们则从外卖带来的环境问题——巨量一…
食通社说 位于广州从化的银林农场占地70余亩,2013年开始实践生态种植。农场的创始人郭锐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了大学又返乡种地的年轻人。 入行12年的郭锐,于2021年成为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计划农场导…
听到“预制菜”时,你会想到什么?是中央厨房加工的“工业化”校园餐?还是连锁餐厅里出其不意的“料理包大餐”?食日谈播客的嘉宾豆豆通过自己的实践,把 “预制菜” 搬进家庭厨房。在她眼中,“预制菜”这个当下…
食通社说 2004年,大学毕业的老六(黄国良)因为在支教时目睹乡村教育之破落,留守儿童问题之严重,而选择投身于改变乡村的事业中。在那个热血年代里,他一毕业就投身于河北定县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这是一所…
本期节目,《食日谈》的主播天乐与《100种生活》Sijia进行了一场串台特别对谈。这也是天乐第一次在播客里谈到自己如何从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的媒体人,成为一个和农业、食物打交道的公益人,以及她所理解和践行…
今年无论在城里还是在村里,人人都说菜价贵。 但当我们抱怨着物价上涨时,田间地头的农民们却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少有人会追问:为什么菜价会这样上涨,种菜的农民是不是因此赚(赔)了更多…
最近“食日谈”喜获“第三届CPA中文播客文化节”公益环保类别的年度播客奖。也因为这次获奖促成了一次偶遇。11月23日,“食日谈”主播晓晶在颁奖现场遇到了同样获奖的老朋友——从浙江嘉兴采菊农忙中赶来的友…
食通社说 农民需要怎样的农业培训?在全国各地从事过近20年乡村工作的老六(黄国良)有话说。在他看来,想要了解农业培训,首先要回答农民需要怎样的知识体系。农学出身的他却认为,目前学校的科学体系,并不一定…
在这一期“食日谈”中,我们远程连线采访五位参与食通社“联禾计划”的实习生,听听他们每天都在农场忙些什么。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先后前往陕西泾阳的绿我农场实习。 你以为农场生活只是简单的种菜和拔草?…
在本期“食日谈”中,主播晓晶与食通社的梅颖共同采访了两位刚刚结束实习的年轻人——安添和三七。曾经从事自然教育、都是青年教师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农业梦想,来到了广东银林村,这里不仅有生态农场,还有一个围绕…
2024年8月,有两部关于外卖行业的故事片上映。在影片上映的同时,杭州连续爆发了两起外卖骑手的突发事件:8月,外卖员与保安发生冲突,引发附近外卖员集体抗议;9月,一位“单王”外卖员在电动车上猝死,引发…
本期食日谈邀请食通社的新同事玉阳作为特别嘉宾——他不仅是我们团队的新成员,还有一段独特的经历:曾在2021年短暂做过四个月外卖骑手。他对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感兴趣,但他说,去做骑手并不是为了“体验生活”…
本期《食日谈》聚焦于近期备受关注的油罐车事件,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虽然经历过多次食品安全事件,但消费者似乎还是对食品安全环境无能为力。从新手妈妈育儿的角度上看就更加明显:打过农药的水果…
本期食日谈的嘉宾黄国良是一位资深的乡村工作者,和圈里的其他朋友一样,我们更习惯称他为“老六”。 自从2005年投身乡村建设至今,老六从事乡村工作已经将近20年。老六告诉我们,当年他就是因为在陕西支教时…
我们趁在南宁开会间隙,找到了老朋友黄亚军。 作为一名资深的乡村工作者,80后的亚军在十几年间已经经历过乡村发展的多个阶段,从民间的自发探索到政府主导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不同的村子里,他和村民种过水…
哪一部纪录片曾经影响了食通社的同事们的职业选择,促使我们决定投身于食农行业? 也许就是这一部《食品公司》(Food, Inc.)。作为一部上映于2009年的纪录片,本片揭露了美国食品工业的内部运作,特…
北京三月的一个大风天,我们在食通社办公室和从四川亮亮农场远道而来的唐亮回顾了他的十二年返乡路。 唐亮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西南大学生物科学系毕业后,唐亮找到了一份收入稳定的白领工作,却在几年后做出了一…
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今年回家你吃到了什么家乡味道?在这一期的食日谈中,食通社的同事们带着过年的美食记忆相聚到一起,从陕西到海南,再到哈尔滨和北京,各地都有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和饮食习惯。 来自陕西泾阳的泽恩…
如何分辨蔬菜水果的好坏? 单凭外观的规整美观?但在农场里各种形状不完美的“丑瓜丑果”,为何一上货架就消失不见?基因没有变异,但市场有所筛选。如果消费者只以外观来衡量食物的好坏,将会有无穷无尽的“科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