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说 为什么果树得病了,农民不知道怎么办?为什么农民想学到真技术这么困难,最后还要事事指望农资公司和有经验的师傅?手足无措的农民轻信了农资推销商,就容易掉入农化体系的陷阱,加肥加药,产量却不见提升…
如今已经是入驻恶人谷的第二个年头,我习惯了一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活法。 得过且过,不仅不为明日计,也不为下一顿计,直到什么时候肚子饿了要煮饭,才拎一把刀去园子里打猎,打到什么吃什么。见瓜摘瓜见豆采豆…
再过60天,2022年就结束了。回望今年发生的公共事件,很难不感到抑郁与无力。 长期关注食农议题的食通社,感受最切身的是气候变化对生态小农的影响。 今夏的高温干旱让湖南洞庭湖畔的橘农经历了大幅减产;广…
食通社说 夏日的一个中午,我们拜访了金海兰。泡一壶茶,不知不觉中,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 2017年,金海兰发起了主要由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教职工和家属组成的“清北消费合作社”,组织消费者共同购买生态有…
接续上期,食日谈的两位主播王昊、天乐和清北消费合作社发起人金海兰在本期节目里讨论了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和她的思想。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阿伦特?在著名的“平庸之恶”之外,她的思想还有哪些能够用来分析当…
刚来荷兰时,我被超市货架上种类繁多的啤酒所吸引,同时又对啤酒的名称(IPA, Trappist, Abbey, Weisser, Blond, Dubbel, Tripple)感到迷惑。 但荷兰人谈起…
听到“合作社”时你会想起什么?也许是父母曾提过的“供销合作社”,也许是农民的“专业合作社”,也可能对此没什么概念。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来到由北大清华这两所大学的教职员、家属发起的“清北消费合作社”。这…
小柳树的沙拉包、蜗牛农场的白玉苦瓜、悟博苑的虫虫蛋……我们在朋友圈分享工作餐时,总是尽可能把食材出处写得清清楚楚。 刚关注食通社的伙伴可能会纳闷:你们又不卖菜,为什么带货带得这么起劲? 既然问起来,那…
日前,《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发表了一项的研究,发现同样是贴上有机标识的农产品,环境影响却大相径庭。农场越大,农场主就越不可能采取有利于生态的措施。 来自康奈尔大学土壤与作物学系的…
本文为了回答人生最根本的哲学问题,那个著名的灵魂三问: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 有人说:不对,灵魂三问不长这样。但人和人的灵魂不一样。吃货的灵魂三问,就是这个。
食通社说 2022年,或许已经成为国人关注气候变化的元年。经历了夏季的高温干旱与暴雨,反常的天气仍然没有结束。时至10月,湖南和江西的旱情仍在继续。 但正如三和雨顺的李哥经常引用的一句古语:“良农不为…
“吃牛肉不环保”、“规模化养殖造成污染和土壤退化”……在以消费工业肉为主的欧美国家,这些论述几乎已经成了社会共识。 但养殖一定等同于工业化养殖吗?这些年的研究让我发现,还存在一种更环境友好的养殖方式,…
“虽然武力可以征服、毁灭、创新和改变(中国),但它对于揭开一个过去比现在还要先进的国度的奥秘是无能为力的,而我们那时候还几乎处于蛮荒时代。” 意大利养蚕人&探险家 G·B·卡斯塔拉尼 “中国养…
一、乌珠穆沁羊评选会 过去一年,我参加了《游牧的智慧》读书会,也没少吃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卖的羔羊肉,因此知道了东乌珠穆沁旗这个地名,和生活在那里的牧民都兰。 9月有机会去内蒙时,我便想去他们家拜访。都兰…
今年8月份,一则《离谱!商家为带货竟让鸡蛋长树上》的央视新闻报道引发关注。鸡蛋当然不可能长在树上。原来,这是一些电商卖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违反常识整活儿。问题来了:为何卖家会做出这等侮辱自己和消…
这一期「食日谈」节目里,食通社的天乐和王昊依然人在路上,和嘉宾罗立双一起拜访农友。在途中,罗老师向我们谈起了他自己的故事。 曾经从事农资推广的罗立双,因为看到广东有大面积柑橘类果树患上“果树癌症”黄龙…
食通社说 今年夏天,长江流域罕见的炎热天气让人们感觉“蚊子变少了”。极端高温不仅会让人体中暑,也会影响昆虫的活动。 昆虫活动的变化又会对农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食通社联合自然之友主办的《地球不在乎》读…
一句“民以食为天”揭示了饮食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而这句话放在意大利恐怕也丝毫不违和。 意大利和中国的饮食文化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即使被快餐化到只剩其百分之一的精华——意面、披萨和炒面炒饭——也仍然能…
丝瓜秧不负我望,金黄花朵涌动的绿屏比想像中更好,挡得住目光,八面来风和日光月华通行无碍,自由流淌。 一、由吃瓜想起的往事 吃,是这片丝瓜给我的意外惊喜。先吃花,吃货爱拈花惹草,丝瓜花可以混在蛋液里,再…
今年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干旱和洪涝,在不断刷新人们对极端天气认知的同时,也让气候变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退潮,大多数城市人也许会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仿佛并没有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