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文/尚毅 我们居住的这座美国中西部小城有一个农夫市集,每周六上午开集,我们叫它“小市场”。头些年,每次回国逛农贸市场我都为我们的小市场感到自卑,它相比之下确实有点小,品种单调秩序井然,象…
食通社说 很多人都发现,水果味道不如从前。本文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桃乡的年轻人,他的观察让我们看到:种什么桃、如何种桃、如何定价等问题早已不是普通桃农能独立决定的了。希望读者看完此文,对于桃农的境况和选…
从苏格兰南下:我要去当农场志愿者啦! 2018年夏秋之交,我提交了硕士毕业论文,从气候诡谲的苏格兰小镇圣安德鲁斯一路南下,几经辗转抵达南部小镇刘易斯(Lewes),开始了为时两周的农场家庭生活。农场是…
齐民生态农场是一个新农人团队,除了我是80末,团队都是90后。我们2013年在河北定兴承包了100亩土地,开始进行有机农业的种植探索。目前不但有蔬菜的种植与宅配,也有水果玉米、铁皮柿子、草莓等高糖高品…
食通社说 《在死海寻活水(上)》中,方平老师详细介绍了以色列如何把生态作为技术研发的出发点,因地制宜发展出一套农业技术,生产食物。但除了技术,特殊的社区组织与生产关系,也让这个颠沛流离的民族,真正在“…
5月出发前,查以色列的天气,似乎并不算太炎热。但当我们真正置身其中时,车外动辄50摄氏度的高温让我们不禁好奇:以色列,怎么能在如此干旱和炽热的自然环境中,成为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的输出国? 我们带着这个问…
全球最权威的气候变化评估机构日前发布报告警告:气候变化已经影响了全球粮食安全,如果全球升温2˚C可能引发粮食危机,这一威胁将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影响最大,包括我国秦岭和淮河以南地区。 报告指出:农业和毁…
夏日蚊虫咬,做罐草药膏。7月14日,食通社驻加拿大的作者孙姗回国探亲,我们请热爱草药的她在编辑部做了一个车前草药膏工作坊。来看看我们都学了点什么吧!
大家好,我是文森特·德洛贝尔,来自比利时。今天,我来跟大家讲一讲我家“灰十字山羊奶酪牧场” (La Chèvrerie de la Croix de la Grise)的故事。&n…
作者 | 金书秦 经济学博士,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长期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 ●本文根据作者在食通社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联合举办的“2019农友大会”上的发言整理…
食通社说 继六一天福园的“小农夫摘樱桃记”后,6月28日,我们赶在麦子成熟的时节,来到北京郊外的房山——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割麦子劳动之余,也请农场主张志敏老师分享生物多样性的…
如今,我们常常被教导说:要多食用当地食物和时令食材,因为其它食物牵涉到长途运输,要么是在高耗能的温室中种植的。这背后都隐藏着许多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但情况并非历来如此。16到20世纪期间,城市农民仅依…
在北京房山的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自然放养的动物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这些小小“十万个为什么”和张老师的对话,不禁让人想起法国歌曲《蝴蝶》里的祖孙对话:
作者 | 冯利平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所在的粤北小城乐昌,端午节又有“过荒节”之称。“荒”就是缺粮的意思,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各家各户储备的粮食都吃得差不多了。但是端午前后,又是乡下忙着种…
作者 | 冯可慧 在距离爱丁堡一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的地方,有一个沿海的小镇,叫做圣安德鲁斯,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镇”。这个小镇只有三条主街,各个科系的教学空间都零散地分布在沿街的建筑里。小镇上的居民…
食通社说 :今年春节刚过,在农友金鹏的撺掇下,食通社联手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从北京一路南下,急行15天,沿途拜访了13位从事生态农业和乡村发展的返乡青年。食通社之前对这次行程做了简单汇总,详情请见:食通…
作者 | 齐苗 鲍勃·奎因(Bob Quinn)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图坦卡蒙种子,是在高中时去的一次乡村集市上。一位老人给了他一把比现代小麦大三倍的麦种。根据传说,这个学名为“呼罗珊”(Khorasan…
食通社说:明明还可以吃的食物,在超市却难逃被扔进垃圾桶里的厄运,造成巨大食物浪费。有一群柏林人,决定拯救剩食,把它们低价卖给有需求的居民,让“垃圾”重上餐桌。在柏林生活的小予,将以自己的亲身志愿经历,…
不知不觉已经立夏了,大城市里感受不到季节,除了忽冷忽热的天气之外,最能让都市人感受到季节变迁的大概就是超市的货架了吧。多山的地理环境和四季分明的气候,似乎让日本人天生就对季节特别敏感,日本人对“旬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