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学社说 –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之”认识食物”第一课“食物背后的故事”于7月28日开课,线下和网上直播同时开展。现场有40多位同学参加,网上注…
作者:任其然 自由撰稿人。曾任时政编辑和文化记者。 从传统广告中象征富足、文明的商业社会生活方式,到网络上“肥宅”们的快乐源泉,可口可乐总是能够毫不费力地在各类消费者中找到对应的品牌联想和定位。最近在…
– 食通社说 – 随着公众对健康越来越关注,新奇的饮食模式也层出不穷。各种公众号和APP也推波助澜,在某个饮食大法基础上,推出各种线上线下“训练营”。而在各种不走常规路的“饮食…
9月29日-10月1日,第七届全球慢食大会(7th Slow Food International Congress)正在成都举办。昨天食通君在开幕现场,见到90多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和上千名各界参会人员…
据说,没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自拍晒过照的,都没资格自称网红。 毕竟,恩格尔系数降到30%,人民群众开始追求美好生活,菜市场也面临转型压力。 如果你现在还不知道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或者恩格尔系数降到30%意…
食通社 作者 “一锅师太”夏莉莉 本名侯新渠。自然教育工作者、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者。关心人与食物的关系。《谈谈社区营造》作者。2016年移居四川蒲江明月村,创办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和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
作者 | 绿豆 化身“浣熊”钻垃圾箱 几个月前,我第一次尝试钻进垃圾箱找吃的,并大获成功。至此我开启了人生新篇章,加入了“垃圾箱潜水”(Dumpster Diving)的队列。 我住在多伦多,经常在本…
食通社说 :本周二,食通社发表了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总干事黄亚军的文章《公益组织做生意?入坑之前需三思!》,读者反响十分热烈。有的伙伴在文章下认真留言,继续讨论;还有更加用心的读者在后台发私信给食…
作者 | 黄亚军 食通社说 :最近几年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无论是做农村扶贫的,环境保护的,甚至支教助学的,都开始转型卖农产品。用NGO的专业术语来说,这叫“生计介入”。 这种转型对…
– 食通社说 – 新年伊始,中国的农业似乎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城乡融合等目标,纳入了全新的制度框架。其中,“小农户”的概…
– 食通社说 – 5月28日,16位“劳友”参加了我们举办的首期“劳动行”活动,跨城20-70公里,来到大兴的溪青农场,在“棚主”王鑫的带领下,干了一天农活:除草,起垄培土、以…
– 食通社说 – 儿童节快到了。当城里的家长在筹划给孩子买什么礼物,为孩子上什么学校和课外班焦虑时,农村的返乡青年们早就准备好了给孩子一生的礼物:在天地间与自然共同成长。 几年…
食通社作者|万尹亮 台湾逢甲大学公共事务与社会创新研究所助理教授。他在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消费文化、另类市场、东亚资本主义比较。近年研究食农网络在台湾和大陆的发展,探索生产者和消…
– 食通社说 – 在4月19日的首期“食学社”的分享现场,万尹亮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永续消费”的背景,以及台湾不同形态的另类食农团体。 他指出,消费不单能满足生活的需求和欲望,也…
– 这是食通社第052篇原创推送 – 食通社 作者 “一锅师太”侯新渠 自然教育工作者、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者。关心人与食物的关系。《谈谈社区营造》作…
作者 | 孙天舒 因为只有对“吃”才能保持持久而高亢的兴趣,所以立志将探索“如何更好地吃”作为终身事业。目前从事国际发展援助、可持续农业和鸡丝凉面烹饪研究工作。 人一天两三次感到饥饿——如果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