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食通社第047篇推送 – 食通社 作者 侯新渠 自然教育工作者、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者。和丈夫、孩子离开北京后,在成都附近的明月村安家,创办乐…
食通社说 :我们应该不难理解当今世界自然环境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在一片公共牧场上,每个使用草场的牧民总想试图扩大自己的牧群:多要一点草地资源,再多要一点——最终,牧场被过度使用、土壤退化、生态崩溃。现…
在北京居住的人可能多少听说过“新发地”这个地名。做为北京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被称为这个城市“菜篮子”,负责保障北京近八成的食材供应。日前食通君跑了一趟新发地。看到了蔬菜瓜果们是如何以凌…
– 食通社说 – 大多数人们在提及“生态”、“有机”或“自然农法”时,很容易与“顺其自然”甚至“放任”等观念连结。食通君还在一次活动上听消费者说,她以为的安心食物就应该像日本“…
食通社作者齐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社区发展专业研究生,关注可持续食物体系重建及替代性食物网络,尤其是消费合作社在国内的发展。她同时也在加州“家庭农场社区联盟”(CAFF)兼职,担任“农场到学校/医院”…
– 食通社说 – 做为现代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并不缺吃的。但想要吃得干净、健康,却没那么容易。购买食物是门综合性的学问,要有知识、懂品质、有常识、有生活实践……在超市越来越…
– 食通社说 – 扶贫和农村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的工作。近年来,政府和NGO开始尝试用协助贫困地区的农民打开销路来“精准扶贫”,把资助、输血型的扶贫模式,调整为…
– 食通社说 – 过去10年,全国陆续出现了很多对接生态小农和消费者的平台,成都的天安生活便是其中一个。网店+实体店+农夫市集的模式,到底是如何形成运作的?希望本文的梳理对同行…
– 食通社说 –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令中国正式开启高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伴随而至的三农问题、城乡二元差异、食品安全等问题,则让很多消费者和生产者开始探索有别于…
– 食通社说 – 说到有机餐厅,你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健康?营养?还是高价?这些年,“有机”这两个字在餐饮业渐渐成了一种潮流。在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抓住商机…
– 食通社说 – 第五届“全国农民种子网络年会”选择在2018年的第一天举办,既意味着新年新展望,也为前一天刚闭幕的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勾勒了一个美好的尾声。农户们放…
– 食通社说 – 今天是联合国第26个世界水日。很少有人知道,农业是我国水资源的第一大污染来源。15年前,成都民间力量从治理河流开始的生态农业实验,为中国的社区支持农业(CSA…
– 食通社说 – CSA农场模式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据说过半尝试者都以失败告终。在12月31日的第九届CSA大会上,几位农友共同攒了一个“CSA生存论坛”,请几位“生存期”超过…
– 食通社说 – “社区支持农业”(CSA)在中国概念框架其实有较强的包容性,很多试图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业生产实践都可以被纳入其中。近十年来,农业进…
– 食通社说 – 几百位生态小农来到CSA大会,如何让消费者信任他们的产品是有机、生态的,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格,是他们非常关心的议题。农夫市集、自营微店/淘宝、消费者合…
– 食通社说 – “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本源于日韩,后渐变到北美。2003年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于十多年…
– 食通社说 – 豆瓣8.9分的日本电影《小森林》讲述了一个女孩子孤身回到乡村,自耕自食的故事。清新的画面和人物让这种简单却不粗糙、辛苦但也踏实的生活方式打动了很多观众,其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