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Foodthink

食通社Foodthink

Skip to content
Menu
  • 全部文章
    • 食物观察
    • 食书食影
    • 节气餐桌
    • 小农故事
    • 前沿食农
  • 加入我们
    • 招聘
    • 联系我们
    • 转载
食日谈Posted on2025年1月20日2025年1月22日

牛马也想五分钟开饭?你需要这样的“预制菜”|食日谈 Vol.45

听到“预制菜”时,你会想到什么?是中央厨房加工的“工业化”校园餐?还是连锁餐厅里出其不意的“料理包大餐”?食日谈播客的嘉宾豆豆通过自己的实践,把 “预制菜” 搬进家庭厨房。在她眼中,“预制菜”这个当下…

阅读全文
未分类Posted on2025年1月16日2025年1月17日

灌顶“醍醐”,原来是这种藏地发酵美食

因为工作原因,我在香格里拉生活过一段时间。和想象中的寒冷高原不同,农牧结合的香格里拉藏区地势多变,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物产被端上餐桌,牦牛奶则提供了饮食中最有营养的部分。 牦牛奶产量少且不易保存,当地牧民…

阅读全文
食日谈Posted on2025年1月15日2025年1月17日

一腔热血投身乡建,他所经历的农村二十年

食通社说 2004年,大学毕业的老六(黄国良)因为在支教时目睹乡村教育之破落,留守儿童问题之严重,而选择投身于改变乡村的事业中。在那个热血年代里,他一毕业就投身于河北定县的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这是一所…

阅读全文
前沿食农Posted on2025年1月10日2025年1月10日

美国人眼里的厕所革命长啥样?拉出来的,要吃回去!

五月底的⼀天,我去农场实习时带上了女儿。 那天分配给我的活是给马厩铲屎。农场主卡尔从⼯具房找铲⼦的时候,找到了⼀套塑料钉耙和铲⼦,是他的孙⼦孙⼥留下的。他把那套钉耙铲⼦递给我⼥⼉,她就认真铲起一坨一坨…

阅读全文
未分类Posted on2025年1月6日2025年1月7日

2亿多中国人每天都吃的外卖,我们了解多少?

食通社说 不知不觉中,以饮食文化为傲的中国人的吃饭模式,正在被互联网、算法、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深刻改造。 最显而易见的是中国人的食物消费方式。 据媒体报道,每一周,有2.75亿人在美团平台上解决…

阅读全文
节气餐桌Posted on2025年1月4日2025年1月5日

云南野番茄如何变身恶人谷番茄酱|酱匠扣子

“酱匠”,是2018年我在台湾务农时就开始讨论的话题。我在宜兰务农两年,种田只是副业,主业是各种吃吃喝喝:开课教别人吃吃喝喝,也写了两本关于吃吃喝喝的书。相熟的编辑问我为什么只有冷盘(各种酿造)没有热…

阅读全文
食书食影Posted on2025年1月1日2025年1月2日

这些食农好书,2025读起来

2024年,我们收到很多来自食物、农业、生态、可持续和文化领域的书籍,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记录着这个世界的复杂和可能。 从疾行的劳动者到现代的草原牧民,从鹅肝背后的食品政治到种子保护的多样努力,从超加工食…

阅读全文
食日谈Posted on2024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

通过食物,抵达理想生活|食日谈Vol.44

本期节目,《食日谈》的主播天乐与《100种生活》Sijia进行了一场串台特别对谈。这也是天乐第一次在播客里谈到自己如何从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的媒体人,成为一个和农业、食物打交道的公益人,以及她所理解和践行…

阅读全文
前沿食农Posted on2024年12月30日2024年12月30日

碳信用是拯救地球的良方,还是“市场拜物教”?

食通社说 面对气候危机,许多人主张以资本主义市场的组织方式实现碳减排。本文提到的便是其中一种模式:企业花钱购买碳信用,资金用于帮助某一地区减少毁林率并发展替代性生计,从而抵消自身产生的碳排放。 这一逻…

阅读全文
未分类Posted on2024年12月26日2024年12月26日

在最会吃的广西,这个农墟靠什么走过11年?

食通社说 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一件事做十年?这其中就包括南宁都市农墟,自从2013年第一次开墟以来,到2024年已经是第十一年了。两个月一次的农墟,每次都能吸引数十位售卖广西本地生态食材的摊主,其中绝大多…

阅读全文
前沿食农Posted on2024年12月23日2024年12月23日

转基因商业化是好是坏?来自全球反转运动的启示

食通社说 一些媒体将2024年称为中国“转基因商业化元年”。2023年,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品种审定,26家企业获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2024年,各地开始推广…

阅读全文
未分类Posted on2024年12月19日2024年12月19日

没了真菌,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生态何以可能?

食通社说 “真菌无处不在,但又极易被忽略。” 这些不同于植物、动物的生命形态,正以神秘、强大却常常被忽视的存在,在人类探索与自然共生的道路上给出提示。真菌如何和植物共荣合作?菌根真菌作为连接植物与土壤…

阅读全文
食日谈Posted on2024年12月17日2024年12月18日

菜价越来越贵,农民获益了吗?|食日谈Vol. 43

  今年无论在城里还是在村里,人人都说菜价贵。 但当我们抱怨着物价上涨时,田间地头的农民们却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少有人会追问:为什么菜价会这样上涨,种菜的农民是不是因此赚(赔)了更多…

阅读全文
小农故事Posted on2024年12月12日2024年12月12日

在黄土高原“牧猪”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腊月将近,陕西人的comfort food无外乎一碗简简单单的拌面:雁归情的红光头小麦宽面,秦椒面做成的油泼辣子,再浇上跑山猪肉拦的肉臊子,实是点睛之笔。 每次做肉臊子,我都会想起甘肃大山里那些快活的…

阅读全文
联禾计划Posted on2024年12月11日2024年12月11日

一个i人在农场的106天

最早知道生态农业是在2016年左右,因为接触自然教育,自然就接触到做生态农业的伙伴,知道有很多人在为了健康的食品、可持续的环境和生活而种地。 彼时的我在城市阳台种花草,开始尝试堆肥,因为场地有限,堆肥…

阅读全文
节气餐桌Posted on2024年12月4日2024年12月4日

解忧蔬菜店|一锅师太的小饭桌

一、靠天吃饭的小农和渴望摆脱母职惩罚的母亲 受气候影响,今年夏末时分种下的小苗存活率很低,所以前阵子成都郊外的胡雪梅的农场没有菜可以配送,我在小饭桌群里通知:这段时间主要吃菜市买的菜。出出子问:“秋天…

阅读全文
食日谈Posted on2024年12月2日2024年12月4日

在获奖之后谈谈为什么要做播客|食日谈×团力结构

最近“食日谈”喜获“第三届CPA中文播客文化节”公益环保类别的年度播客奖。也因为这次获奖促成了一次偶遇。11月23日,“食日谈”主播晓晶在颁奖现场遇到了同样获奖的老朋友——从浙江嘉兴采菊农忙中赶来的友…

阅读全文
前沿食农Posted on2024年11月26日2024年11月27日

法国外卖平台如何翻转全球平台资本主义?

食通社说 当外卖骑手面对剥削和压榨,商家面对高额的佣金,用户面对没有健康保障的食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评和审视平台企业。 不过,除了批判之外,我们能否想象一种另类的平台模式?这种平台模式长什么样…

阅读全文
前沿食农Posted on2024年11月25日2024年11月26日

先搞清楚农村基本问题,再谈论应对气候变化

食通社说 今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然而在刚刚落幕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仍在为资金问题争吵不休,令谈判一再陷入僵局。其中农业的气候资金缺口尤为巨大。 当我们谈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时,…

阅读全文
食日谈Posted on2024年11月23日2024年11月24日

离开书本,怎样办一场“言传身教”的农业培训?

食通社说 农民需要怎样的农业培训?在全国各地从事过近20年乡村工作的老六(黄国良)有话说。在他看来,想要了解农业培训,首先要回答农民需要怎样的知识体系。农学出身的他却认为,目前学校的科学体系,并不一定…

阅读全文

文章导航

Previous Page Page 1 … Page 3 Page 4 Page 5 … Page 32 Next Page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Foodthink is a Beijing-based non-profit dedicated to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sharing around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分类

  • 前沿食农
  • 劳动行
  • 小农故事
  • 未分类
  • 联禾计划
  • 节气餐桌
  • 食书食影
  • 食学讲座
  • 食日谈
  • 食物观察
  • 食物课程

联系我们 Contact

Email: zeen@foodthink.cn

微信公众号:

  • 豆瓣
  • 喜马拉雅
  • 新浪微博
  • 小宇宙

其他操作

  • 登录
  • 条目 feed
  • 评论 feed
  • WordPress.org
© Copyright 2017 – 2023食通社 Foodthink
Allium Theme by TemplateLens ⋅ Powered by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