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吃货,我不吃肉,但离不开豆子,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鹰嘴豆。虽然我排斥外购,尽量吃自己种的,但是恶人谷平时的豆制品消耗量一直都不小,以前豆腐豆干豆皮都一大包一大包地买。 但是最近我决定不再外购豆制品。看…
前一阵,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新闻铺天盖地,大家都不确定自己是否也中过招。吃饱早已不成问题,吃得安全和健康却不能保证。 我想起前几天在西瓜摊,有大爷一直在问摊主:“哪种西瓜是有籽的?……不想吃太甜的西瓜,…
一、尝试回乡村,结缘鹏程自然农场 我在粤东地区的某个客家乡村长大,小时候经常向往外面的世界。2015年,因为上学我如愿来到了大城市——广州,此后一直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到现在已经有大约9年的时间。…
巴黎奥运会已于上周闭幕,兴奋剂争议却硝烟未散。风波中至少涉及三起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 最终,这三起事件都被认定为由于食用了被兴奋剂“污染”的肉制品所致,不是运动员主观故意服用兴奋剂,因此涉事运动员都…
这个人的苦难遭遇使我震撼,因为它们没有必要发生。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以外卖骑手为题材的电影《逆行人生》已经上映一周有余。很少有电影在上映之前,就引发如此广泛而激烈的争论。 在这些争论中,有两种鲜…
从采集狩猎到刀耕火种,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转基因无人机人造肉甚至AI技术,从囿于厨房到坐等外卖,人类的农业和食物系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发生在农田中的巨变,既体现了科学和技术对农业的影响,又对自…
食通社说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提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野生动物或亚马逊雨林,很少有人提及农业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 事实上,在过去70年间,农业的扩张和集约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系统的…
食通社说 2024年7月19日,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去世。一时间,各种纪念文章纷纷开始重新梳理他的思想,关于农民和农业、日常抵抗、国家和社会、无政府主义。 …
本期食日谈邀请食通社的新同事玉阳作为特别嘉宾——他不仅是我们团队的新成员,还有一段独特的经历:曾在2021年短暂做过四个月外卖骑手。他对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感兴趣,但他说,去做骑手并不是为了“体验生活”…
提起孟山都,我们很容易将这家企业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危害联系在一起。美国环境史学者巴托·J.埃尔莫尔的《种子帝国》表明,以孟山都为代表的农业资本对于人类食物体系的影响其实远为深刻。 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
7月17日,就在2024年夏季奥运会在法国巴黎开幕前夕,多家国际组织发起了一项“将饮料巨头踢出体育”(Kick Big Soda Out of Sport)的倡议,向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全球最大软饮生产…
编者按 上一期专栏中,一锅师太向我们展示了她在城市,如何通过“小饭桌”,让周围的朋友吃上安心、可口的饭菜。而比她更“硬核”的,则是小饭桌上大米的生产者——四川眉山遇见农场的主人陈英。这一期专栏,一锅师…
本期《食日谈》聚焦于近期备受关注的油罐车事件,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虽然经历过多次食品安全事件,但消费者似乎还是对食品安全环境无能为力。从新手妈妈育儿的角度上看就更加明显:打过农药的水果…
因为一辆矿物油与食物油混装的油罐车,油,一时热度无两。人们关注怎样才能吃到安全的植物油?而作为一个吃货,我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吃精炼植物油吗? 一、没有炒菜的历史 在恶人谷,油脂丰富的作物消耗量…
编者按 人如其食,好好吃饭从不是一件小事。油罐车运输食用油事件再次引发食品安全焦虑,入口之物的溯源困难重重。从土地到餐桌的漫长链条,消费者如何才能真正掌握对每日食物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在成都玉林社区,…
最近,煤制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乱象引发舆论哗然,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话题再次牵动了大众的神经。实际上,来自食物的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今年3月,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
最近,罐车运输食用油的乱象再次引起公众对食安问题的担忧。从生产到加工,从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影响着食物的安全,而每个环节背后的劳动者、管理者、监管者、研究者和资本,共同决定了最后抵达我们餐桌的食物品…
一、覆灭式减产,荔枝遭遇“超级小年” 广州市从化区是广东荔枝主产区之一。7月正是当地荔枝成熟的季节,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景象却在消失——过去荔枝挂满枝头、树梢垂落,现在被满树绿油油的叶子替代,凑近才能发…
“这些燕麦是去年10月中旬播种的,我们发现‘老鹰’这个品种的表现最好。如果采取密植的方式,单产会更高。”“请问你们有没有试过稀植?” 6月12日,距柏林一小时车程的有机农场Gut Wilmersdor…
一、“您被处罚降级为店员” “您被处罚降级为店员。” 几个月前,在北京某便利蜂门店担任店长的L女士忽然在手持移动终端上收到这样一条消息。平时,她在日常工作中无时不刻都要盯着这个长得和智能手机一样的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