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起回乡种栗子 | 小农故事

我叫王秀亮,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农友,在老家怀柔种栗子的。我就是传说中的栗子哥,因为姓王,大家也叫我栗子王。大家可能吃过我的栗子,对外的品牌是“清净栗园”,但是见过我的人不多。

2004年,我自己开公司,是做手机的;2012年,我自己做农场,是做有机的。我的栗子园在北京怀柔,燕山山脉,长城脚下。

做农业也快十年了,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直接的两个教训。第一个:种植的品种要少一些,选精——以我自己为例:我就是做单品,只有栗子,太多了顾不过来,也都做不精;第二个:成员要精简一点,别请一大堆人——因为小农经济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人员管理上。另外经济上也创造不出那么多价值,养不起太多人。

原来我请了一堆人,现在就俩人儿。一个是我,头衔是社长;还有一个是我同学,是副社长。他和我是高中上下铺的兄弟,被我拉下水做农业,一个农场就我们两个人,人少好分钱。

最近生态圈里都在说“返乡青年+家庭农场”的模式比较合理,我们还真都符合,我也算是个“返乡青年”,虽然也一把年纪了。后来我发现,我爸也算是“返乡青年”。

我父亲年轻时当兵,退伍后在外面上班。当兵前在生产队放过驴,但没有种过地。退休回来之后慢慢开始干农业,技术都是跟我妈学的。现在两位老人家种的特别好,还是用有机的方法种。家里人现在都吃上了自己种的健康食物,两位老人都特别骄傲。

除了带动家人一起务农之外,我们也用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了附近的村民去做生态种植。去年,有30个农户在我的标准下种栗子,我统一做品控、加工、销售。

做栗子,我过去相当于是整了一个全产业链,从种植到存储到加工销售都有。但我现在不得已把销售这一块砍掉了,因为实在是做不过来。但我很幸运,我做栗子第二年就碰到了沃土工坊(一个专门帮助全国生态小农的销售平台),跟沃土的小郝一见如故,我们现在是好兄弟。

沃土平台帮我卖栗子,我们专心做生产供应。生产和销售打好了配合,我的栗子在平台上很快就出名了,卖的非常好。前年栗子9月份上市,10月份就没有了。2018年12月初的时候,鲜栗子就卖完了。畅销的状态,稳定的业绩,让我看到了很多希望!我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四点,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

选品:选择种植当地适合的精品

第一个,我们说一下选择种什么。要选当地特别出色的,适合当地土壤的东西来种,如果选错会很惨。我们之所以选栗子,是因为我们那儿就特别适合种栗子,而且栗子口感特别好。明清时期的栗子树就很多了,怀柔的栗子全世界有名。解放后,直到80年代前,怀柔栗子全部是出口到欧美和日本换取外汇的,可见其品质有多好。

除此之外,对品种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想口感好,卖得好,就要品种好。如果口感不好,即便是有机种植的,也会在销售上有很大的压力。总的来说就是,选择种植当地地标性特色作物是第一位,第二是品种要选好。

我们栗子树都是老祖宗种的,也没有什么品种可言,每棵树的果实长的都不一样。我小时候一直在树林里面捡栗子,你给我一个栗子,我就能知道是哪棵树的。很多人问我,你栗子是什么品种啊?这问题把我问蒙了,因为我还真的不知道,都是祖先留下来的栗子树。

现在我开始精选一些老树的优良品种,逐步去嫁接改良其他栗子树。希望能藉此统一板栗品质。嫁接是我们现在做的比较重要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嫁接一次,至少三年没有产量。因此很多社员不会同意这个做法,我们只能从我们自己的栗园开始做起,看能否逐渐地带动更多社员。

生态种植:反哺水土,颐养生灵

用生态方式种植,这个排在第三位。不要说有机的就有多牛,有机种植是很牛,但如果口感和品质不行,也卖不动。大家说栗子不都是野生么?怎么还要强调有机?要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会说,现在栗子怎么可能是野生的,其实应该都是有人来管理的。

现在常规的板栗管理办法,一年至少喷洒1-2次除草剂。因为把草除了,地上干净了,捡栗子就方便了。另外,目前常规板栗还有采青的问题,就是栗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就打下来。这样不仅能省时间,还能让新采的栗子赶早上市,卖得高价。但没有成熟的果实品质永远都会差一些,风味上、口感上都比不了真正成熟后才采收的。

不用除草剂,怎么来管理栗子树呢?其实方法也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过去生产队时期是怎么管栗子的,我们就怎么管;之前老祖宗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每年我们也不施化肥,就只把草和树叶埋起来作肥,挖沟蓄水。栗子特别怕旱,我们就挖沟,把草埋到里面起垄蓄水,这样办法非常管用。其次就是,一定到等栗子自然成熟以后再采摘。

这两点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特别难,因为需要付出近10倍的人工和经济成本。现在村里又是老人居多,不能干太多体力劳动。所以,看似简单有效的办法,实际的执行其实充满了挑战的

品控和深加工:把最细节的部分做好了,就胜利了

我对栗子品控非常苛刻。因为我是做手机出身的,过去工作时,手机屏的品质要求都是几百万级的洁净度,比食品级的还高。所以我的要求特别苛刻,远远超过当初日本人在我们这儿收购栗子的标准。我从来不把从农户那儿收来的初级产品当成商品,那个差的太远了,我们要进行几次筛选,而且都是人工筛选,有很大的成本。

第一次用筛子筛,把树叶杂草筛出来。我们从农户那里收回来的栗子,总会混有很多的杂草和不和规格的板栗。农户没有品控意识,就靠要我们来把控,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人工挑选。

下一步呢,就到了产品开发,也就是深加工的阶段。

初级农产品一定要经过开发的过程才能在市场上有好的销路。像我们鲜板栗每年卖出70%,剩下的30%做深加工。

深加工的原则是:原料一定是我们自己种的生态板栗,加工过程不添加化学香精色素防腐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浪费好的原材料。我们有两款产品,即食的和半熟冷冻的板栗仁,这两款产品都卖的非常好。

最近我们在研发拿栗蓉来做的包子和粽子,也在陆续上市,都是我找正规的加工厂做的。当然不是每个小农都适合做产品深加工,因为产品深加工是非常专业的领域,甚至比生态种植技术的难度还高。所以在决定做深加工产品前,一定要有仔细的评估,不要盲目去做。

市场:明确销售方式,实事求是,做适合自己的选择

除了这三点以外,我还想聊一下大家都关心的市场,也就是要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方式。许多农友只懂技术和产品,说到市场就糊涂了。但做农业的,缺少了了解市场这一步,那前面的付出就可能白费了。可以这么说,付出越多,损失越大。销售这块主要就是三种方式。

第一种,自己销售;第二种,批发给专业平台销售;第三种,前两种的结合。这三种销售方法当然都有优劣,但大家可以听我说一下我的个人经验,都是干货。

最开始我选了第三种。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更认同第三种,因为这是看起来最好最合理的。但我现在采取的是第二种方式,和专业的销售平台合作来卖货。二者的确是都各有优劣,自己想要有一个选择,就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实际条件。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完全是自己卖。不光自己卖栗子,还自己开了有机超市,卖全国返乡青年的产品,目的就为了帮他们卖东西。我自己还做过炒栗子,炒栗子香嘛,比较能够吸引顾客。这个店我开了一年,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方,可这一年赔了20万。开有机超市将近四年,赔了一百多万。

所以,我后来把这些业务全部砍掉,只专心地做种植、品控还有产品开发。所有和销售相关的操作,都交给专业的销售平台,比如广州的沃土工坊、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没和大的电商或生鲜平台合作?很简单,因为电商看不上我。找销售平台要门当户对,如果你单方面求着人家,最后的结果肯定不是很好。

我是赔了一些钱才把方式确定下来的。我也慢慢意识到一个人的精力非常有限,我不能把自己折腾得这么累,需要有“抬起头、看前路”的时间,就是自己要有时间学习,包括种植技术和个人成长。参加点活动、会议,和圈子里的伙伴多交流,不能闷头老干活儿。

以上就是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几点,农业有很多坑,一定要跟过来人多学习多请教。好在我们做生态农业的人还特别愿意说,换作在别的行业里,人家即便有经验,他可能不会告诉你。我原来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利是图的商人,商人就是唯利是图,很正常。

商人做农业的初心一定是赚钱,这没得说。我唯一不符合常规商人的一点是,我做生态农业的初心是不缺钱,因为我当时有钱。但是现在我改变初心了,我希望做生态农业要赚钱。我去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摆摊,就算卖两百块钱也挺高兴的。

大家还是把这个落到实处,也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好好销售出去,把钱挣到手里。我们的志向可以很高远,但还是要脚踏实地,因为锅是需要铁打的,没锅咋做饭吃呢?很多时候要先活下来、活得好,同时再有情怀,这样也许会更好。

那最后来展望一下吧。三四年前的好多展望,但现在感觉累赘,也都不说了。你问我有什么情怀,我没有啥情怀,坚持一天算一天吧。我现在走的比较轻松,也不会扛那么多的包袱和大旗。但是我的那些原则,没有任何改变!我的种植和品控,一直都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这些,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

本文根据王秀亮在“小农户的市场对接”研讨会发言记录整理而成(详情:小农户的市场对接|3月30日-31日北京

口述:王秀亮

编辑:棒恩乙

图片:王秀亮提供

板式:妞妞

关于农友故事集

农民,大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食物。但他们也是最不被看见的人群,城乡隔离和漫长的产业链让食物成为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背后的生产者和生产信息一概被抹去,消费者无从了解。

而生态农业(包括严格意义的有机农业)从事者又是农民中更加“边缘”和不被公众了解的一群人。除了农业技术上需要密集的管理和劳动力、他们通常还面临着销售压力、市场的过剩或短缺、资本挤压,甚至不规范的同业竞争……在大规模、单一化种植的化学农业一统天下的时代,这些生态小农偏偏反其道而行,每个人都有各自五味杂陈的经历和体验,“种地”和人生一样充满跌宕起伏。

食通社希望通过“农友故事集”这个系列,将这些从事生态农业的人的经历和想法勾勒出来。无论是口述、第三者视角,还是农友自己创作,我们是想让大家了解这样的食物生产者,了解食物的来源,知道农业种植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希望可以帮助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去跟农友们交朋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食材,支持他们的劳动。

中洞牧场:日本山地奶农的“硬脊梁”

海女之乡的“奇迹之牛”和养牛人

日本朴门农业:不压榨人类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疯狂农夫”王鑫:草莓好吃,全靠技术 | 农友故事集

“小柳树农园”柳刚:有机蔬菜CSA农园的精细化管理

天福园:从城市金领到乡野村妇,农业已是她的生活

听说种菜界最帅的农民直接把有机餐厅开在了农场里

麦田里的改造大师,他把种地变成花式炫技

一切为了好蛋:白塔家庭农场|小农故事集

自然与陪伴,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进山养鸡让我走出抑郁症阴影

看完农民收土豆,我对“丰收”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

最狂野的返乡梦想是在江南荒芜的河里划桨|小农故事集

一个家庭农场的账本和生活方式

生活本应如此简单

广东人有多会吃?食品不安全,找个研究生给我们种菜!| 小农故事集

“一墩青”家庭农场:谁买了我的土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