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草园遇见幸福果|农学毕业两年,我决定去农场回炉再造
来到幸福果百草园实习三个月,时间在这里已经模糊不清,我似乎只记得来时天空阴沉,离开时,晴空万里。
一、结缘百草园:新“桃花源记”
而我,今年24岁,来自300多公里以外的崇左,大学专业学农。毕业以后回老家,在糖业公司负责宣传政策和种植技术。但在下乡了解蔗农种植的技术时,发现老乡们频繁使用化肥、农药,而且打药时并不进行防护。
和他们深入交流后发现,其实有些农民也不想使用那么多的化肥、农药、除草剂,毕竟都是成本,而且农资价格越来越高,用量也越来越大。
可是甘蔗收购价低,他们为了保证甘蔗产量,只能依赖化肥农药,似乎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接触了生态农业后,我一直在想:提高土壤活力和肥力,增强作物抵抗力,或许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降低作物上的病虫害。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种苹果的农场主,通过在果树下面种某种草,从而吸引苹果树上的某种虫子下来取食而减少果树上的虫子。
当时,我每天看到的都是多菌灵、苯甲吡唑酯等化学防治,第一次看到完完全全属于人类文明智慧的生物防治,且正在使用,超级震撼!
我想,生态农业或许是可以走的另外一条路!因此,我常常思考生态农业与作物产量、土壤、农村等之间的联系,及其之间平衡的点在哪里?
恰逢年初食通社发布生态农业实习生计划。经过报名、面试、和农场互选后,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大王”来到了颜萍姐的幸福果百草园。期间,还有第三位实习生刘珩,在从珠海骑行到成都实习的路上,和我们共同生活了小半个月才继续上路。
幸福果百草园从地理位置上看,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西山峡山坡上的几十亩地。
在西山峡,当地村民挖井喝水,平地里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等,也种荔枝、枇杷、龙眼等果树。而大部分种了果树的山地都租给颜萍姐这样的外来户。
在我们来到这里之前,颜萍姐大部分时候孤身一人住在果园边自建的小木屋里,打交道最多的恐怕就是住在山脚的一位帮工,我们都跟着颜萍姐一起喊她大嫂。说是大嫂,但在我们几个年轻人看来,她更像一位亲切、可爱的小顽童。颜萍姐和大嫂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她们之间亲如一家,我们也常常跑到大嫂家玩。
幸福果百草园常常给我一种“桃花源”的感觉,不真实,似乎离生活很远,但又确确实实生活在其中。这里没有很复杂的人际关系,生存压力似乎也消失了,或者说是转移了。
在这里,我们几个年龄、背景各不相同的实习生和农场主人颜萍姐、大嫂共同劳动,但也不只谈生态,谈种植理念,也谈生活、情感、人性。我反而觉得这不像是在学习生态农业,更像是人的修行,从简单中寻到一些解决之法,抑或是放下之路。
二、劳动:种豆南山下,草胜豆苗稀
实习的三个月的时间里,沃柑从满树都有到满树都无,由原来随处一摘就能吃上鲜甜可口的沃柑,到现在给果树割草时,期待树下、草丛里有那么一两颗遗留下来的果,我们两个实习生也算经历了沃柑完整的收获季。
我很喜欢摘果,这种收获的喜悦和满足感是很多东西都替代不了的,以至于我常常在想:种上一颗种子,等待它慢慢长大,然后成熟,人们再去收获,真是一件让人无比满足的事情。
颜萍姐曾经写过一段话,在生态小农圈子里广为流传:
我有一个幸福的愿景
我们都能吃到
并随手可得
安全健康、富有生命力的食物
我们可以种养
并轻松愉快
种养出能养护我们生生不息的农作物
一亩三分地,能世代养活一家人
不过知难行易。
三月下旬,我们三个实习生一起种了一些花,还特地刨了坑。不过到六月份了,一朵花都没看到,鬼针草花倒是遍地都有。
种完花后,我们还种了大王带来的花生和本地的糯玉米,通过刨坑、放肥、施种、覆土和割草覆盖等步骤,成功让花生和玉米长起来了,就是长的不咋好!
四月中旬,种饭豆、花生、高粱……种法简单,简直“粗放”。将种子扔到两行沃柑树中间,拿割草机割草直接覆盖,杂草还蛮深的。高粱有些刨坑,长的不错;我扔的饭豆也还行,至少长起来了。
这一系列开盲盒似的种植尝试,让我不由想到陶渊明的两句诗:种豆南山下,草胜豆苗稀。因为鬼针草是一种强势的植物,化感作用强,其他植物基本就是在夹缝中生存。
大家发现这种方式大概率会没有收成,那么颜萍姐养活一家人的愿景恐怕就实现不了了。种木薯时,她想出了一个新方法:先使用割草机割草,割到可以看到土壤,再挖坑,把堆肥倒进坑里(量一般由大嫂按经验掌控),放一两节木薯种,盖上一层土壤,然后再把割掉的草覆盖上去,就完成一个木薯的种植工作啦!后来总体来看,木薯的发芽率算是中等的。
工作步骤说着挺多的,但做起来也没那么复杂,人多力量大!种完木薯后,昆山悦丰岛农场寄过来好几个老品种豆种,颜萍姐朋友寄过来的玉米和瓜种就开始种植了。
我们使用锄头挖出一行种植沟,施肥,撒种,覆土,覆盖,结束!种完后,手上多了几个水泡。几天后看到长出了一个个小苗,幸好,这次的付出是有成效的。
三、生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在这里,看夜晚的星星,看傍晚的夕阳,看太阳落下后的晚霞,坐在小木屋的栏杆旁吹晚风,看小木屋东南方向升起的月亮,我一直觉得:看过某地的夕阳,那便算是可以融入那个地方了。
最美的,还是早晨从小木屋东边升起的朝阳了。阳光平等的照耀到每一个生物上,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动物利用光照移动、劳作、收集食物。阳光推动着生命的循环!
但不要小瞧了广西夏天的太阳,夏季外出劳动被晒黑了好几个度是很正常的。在百草园,不只收获了劳作技能,还收获了一小腿的蚊子包和印记。
要说在这里最大的生活挑战,跳蚤是一个跳不开的话题。来时天冷,跳蚤不会那么活跃,睡觉又穿着长裤长袖,没什么感觉。后面几天温度升高,晚上被咬得睡不着,基本都在挠,睡觉质量大打折扣。晚上洗澡时看到腹部一圈红肿的跳蚤咬的包,还有手臂、大腿,我有点打退堂鼓了,内心问自己,这个“罪”是一定要受的吗?
可是也很奇妙,在我还没考虑好是不是撤退时,颜萍姐在我和大王的吐槽声中提议到,要不我们换房间吧?大王因为害怕下面没有门窗,比较危险;而我已经对被跳蚤咬深恶痛绝了,于是答应换到楼下的房间。
远离阁楼,被跳蚤攻击的问题便也解决了。不过,一楼蚊子很多,幸好只是咬出一个小红包,不痛不痒,倒也无所谓。
四、走,赶墟卖菜去!
农墟周末连办两天,第三天早上是农墟的年会。我作为旁观者旁听了摊主和志愿者关于农墟的讨论。
南宁农墟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冷清。三月份气温还很低,摆摊的位置又在风口,摊子也少,回忆起来似乎都没有到10个,几分钟就能逛完。倒是来自南丹的生态团队做老种子活态保护、扎染,也销售耳环、头绳等手工艺品,还有自己酿的酒,这是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和丰富的。
第二天的天气更好一些,早上有微微的太阳光,温度上升,旁边的小区有不少爷爷奶奶带小朋友出来溜达。在那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人流量增多,也是这两天中我看到人最多的一段时间。
农墟有一个内部食堂,摊主们将自己出产的鱼、螺、猪肉、腐竹、青菜等食材拿来烹饪,便是一场午餐或者晚餐。摊主们的厨艺了得,吃过的都说好。
农墟践行环保,不使用一次性碗筷,吃饭的人都需要自带碗筷。在吃饭过程中,因为没有额外的桌子,我和小伙伴们都得端着碗,或坐或站,吃完每顿饭。通过吃饭,大家之间的关系似乎更融洽、亲近,让第一次在农墟内部食堂吃饭的我感到分外轻松。
农墟那两个晚上都下起了毛毛细雨,大家都待在摊位的帐篷里避雨。但也因为这细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就近起来了。气温不高,大家支起小火炉,烤土豆、烤沃柑、烤面包、烤红薯。
比起温暖美味的食物,更重要的是,大家围在火炉边一起聊近况、聊想法、聊生态,让我这个新人深刻感受到生态农人间的真诚。这也是接受信息最快的一个途径,短短两天,我可以大致了解到广西生态圈的农友、产品和多样的生态农业模式。
唯一让人难过的是,晚上收摊时,雨越来越大,人都淋成了落汤鸡!
后来,我们还参加了家门口贵港的荷城农圩(贵港别称荷城)。
荷城农圩第一次开圩在2023年4月1号,也是周末两天。开圩当天摊位都是满的,贵港的电视台还来采访了。农圩由当地农业协会的黄会长牵头,颜萍姐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她在农场,每次开圩,她都会报名参加。
贵港荷城农圩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每个周末都举办,且农产品不只限于生态产品,还有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南宁农墟相比,产品和生产者更多样。
抛开是否生态这个问题,我觉得所有一线生产的农人都不容易,大多数都面临着生存困境,在各个环节都存在被压榨、剥削的现象。作为平台,荷城农圩可以帮助他们扩宽销售渠道。
但问题也很显而易见:开圩频繁,大部分摊主参与度逐渐降低,人流量少等。当然这些问题黄会长和主要的摊主也都看得见,很幸运的是,大家会积极沟通和想办法解决,所以不妨把时间线拉长,期待一下荷城农圩未来的发展!
五、吃在西山峡
离这颗受欢迎的枇杷树不远,还有一颗长的很漂亮的枇杷树,果子好看,颜色均匀,基本没有被虫子和鸟打扰,不过这棵的枇杷水多味道淡,口感不好。两棵生长在同一块区域的枇杷树,因为品种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荔枝将熟未熟时,大嫂就邀请我们去她家摘荔枝,那颗看着不多的荔枝树,每一次采摘都觉得这一次指定是摘完了。不成想,它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采摘。荔枝这种水果很特别,吃少容易上火,吃多反而没事儿。
大部分时间里,厌倦了吃山顶上长出的百花菜、鬼针草、扫把草,轮到我当值做饭时,我也会向大嫂求助,请她支援一些她们家吃腻的青菜。这样,我们便会有空心菜或韭菜吃了。
百草园里也种有韭菜(量不多)和空心菜(刚种,还摘不了),还有红薯叶(有点老,可以吃),平时吃最多的还是白花菜。感觉再多吃段时间,身体的寒气一定非比寻常。
六、学:生态农业到底是什么?
颜萍姐常说:我们不需要去做额外的干预,有时候做了反而是帮倒忙。在不确定是不是做了这件事是对果树好的情况下,那就不做!在这种模式下,生态农业可操作性确实增强了。
我对此的理解是,重要的是 “适地适种”:也就是在合适的气候和地块去种植合适的作物。但后续的田间管理,每个农友、每个农场都不一样。在百草园,只需种下去,施施肥,做好植被覆盖即可,干旱时再浇浇水,不过多干预植物生长。但我也担心,这种做法,有可能会颗粒无收。
颜萍姐还喜欢说,“身体需要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我的理解是:拿果树为例,就是果树需要什么物质,就会释放某种信号吸引可以提供这种物质的植物或者动物,那么果树就自己达到平衡了。这个说法讲得通,但我们怎么去区分吸引到的东西就是需要的呢?
说回跳蚤,我的身体需要从跳蚤获得什么呢?宁愿忍着自己难受也要让跳蚤咬吗?人还可以远离,如果果树吸引到了让自己不舒服的动物,又不能跑,只能在被咬伤、啄伤后分泌一些让它们不要咬的物质,好可怜!这也是我不理解的点。
第二是提高生物多样性,以增强应对病虫害威胁的能力。
大规模单一种植最大的威胁稍有风吹草动或者病虫害爆发,就是全军覆没、血本无归。我们常常说生态农业拥有韧性,我觉得这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生物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除了天灾之外,基本很难发生大规模的灾害。
三是进行植被覆盖。
百草园中最多的是鬼针草、茅草,还有火炭母,严重到缠绕着整颗沃柑树,使果树的光合作用面积减少,甚至是没有,可见不同植物之间的排他性是很严重的。很多生态农友强调留草的重要性,的确,土壤上有植被可以起到固水土的作用,但为了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一定要把握好植被覆盖的“度”。
四是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化肥使用常常把握不好“适量”,所以现在常规农业中的化肥施用量基本都是偏高的,作物吸收不完全,下雨被水冲走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土壤中的生物“无用武之地”且离开了栖息地,引起土壤板结。
农药和除草剂都会造成土壤污染,持续性的破坏可能会引起一些物种灭绝,农药和除草剂中的成分还会在人体中积聚。积少成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引发一些病症。
我们无法保证在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时可以精控把握住使用量,所以选择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相较于化学防控而言,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友善。
七、行:新技能get,再次上路
实习走到尾声,我感到无比幸运,参加食通社的生态农业实习生计划,来到幸福果百草园学习,开始学习生态农业的第一站。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拜访了广西和广东的多家生态农场,了解到不同的农场在种植和管理上有很大的差异。这既体现了生态农业实践本身的多样性,也让我对生态农业更加好奇。
同时,还认识到很多在生态农业方面优秀的前辈,不仅收获知识,还收获了友谊!脑海中常常响起那么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经过这三个月的实习,我更加期待去了解在生态农业各个环节中,不同角色对生态农业的看法。未来,期望以各种方式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
祝福你我,未来可期!
关于生态农场实习生项目
如无说明,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编辑: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