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够烧”,一个危险的伪命题

从6月初开始,一条标题为“从垃圾围城到垃圾不够烧,中国速度让西方看懵”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把碍眼的垃圾放到炉子里烧个痛快,再将燃烧释放的能量用于供电,许多人大呼为这样“完美”的技术方案感到振奋。

而在听到“浙江和上海的焚烧厂去其它省市抢垃圾烧”后,不少人开始感叹:“这个消息真的能让我放松地使用过度包装的商品了,以前全是负罪感。”甚至出现了“是时候号召大家多丢垃圾”或者“别垃圾分类了,都直接拉去烧了”这样黑白颠倒的观念。

鉴于该视频内容已经产生的误导性影响还在不断加强和扩散,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两位来自垃圾治理和环保公益领域的资深人士,一起来聊一聊“垃圾不够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现在垃圾真的不够烧了?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
  • 视频中引用了杜祥琬院士提出的“垃圾是放错位置的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垃圾处理的原则首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说垃圾焚烧应该是垃圾处理的最后一道手续?
  • 现有的垃圾焚烧技术真的能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避免二噁英,以及其它有毒排放物和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吗?
  • 垃圾焚烧能够代替垃圾分类吗?为什么高效的垃圾焚烧反而离不开垃圾分类?
  • 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既是关爱地球,也是关爱自己,很多一次性塑料垃圾都来自食品包装,你是否真正了解微塑料以及塑料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
  • 垃圾的大量产生与我们的消费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消费者和企业,谁该为减少垃圾生产负责?为什么垃圾焚烧反而有可能阻碍社会垃圾的减量和循环利用?

本/期/嘉/宾

毛达

环境史博士,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无毒先锋”行动发起人。二十年以来,一直参与多个环保机构的固体废物和环境健康项目的工作,目前其工作重心是化学品健全管理、电子商务绿色化、塑料垃圾污染治理以及零废弃理念的实践推广。

 

 

 

孙敬华

自然名“莲蓬”,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科普图书《垃圾魔法书》主编,多年来在垃圾减量与分类、校园零废弃等领域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及科普工作。

 

 

 

玉阳

食通社编辑,最近在思考塑料与人类之间的有毒关系

 

 

 

 

本/期/主/播

天乐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食通社创始编辑。

 

 

 

 

时/间/轴

01:00倡导了这么多年的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看到这条“垃圾不够烧”的短视频,心情如何?

07:01 垃圾焚烧为大家带来了一种“爽感”,也反映了人们对待垃圾不耐烦的态度

08:51 为什么垃圾焚烧是垃圾处理的最后一个选择?

14:21 在实时监测的条件下,焚烧炉能完全避免二噁英的产生吗?

18:09 中国为什么建这么多的垃圾焚烧厂?

20:33 焚烧厂烧不了的玻璃瓶,还像小时候一样能被厂家回收吗?

33:33 塑料包装中的“邻苯增塑剂”相当于一种人工雌激素

37:44 点外卖时,明明标注了“不需要一次性餐具”,商家为什么还会坚持送?

49:55 垃圾焚烧的产能过剩降低了处理垃圾的经济成本,但看不见的社会成本要由我们每个人承担

55:40 有哪些脑洞可以让商家减少或者回收利用一次性塑料包装?

59:45 如何把垃圾的减量和循环利用与自己的生活关联起来?

垃圾成为中国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曾经的“垃圾围城”带来的震撼与恐惧,促使人们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率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案。图源:《垃圾围城》剧照
被人们随意丢弃的大量垃圾会四散到山川和河流,也有可能沿着食物链向上回到人类的餐桌,最终进入人体。图源:毛达
垃圾处理方式的优先级 图源:毛达
我国部分地区焚烧发电厂的分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已建成超过1000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炉达到2172台,焚烧能力约111万吨/日。这种能力的提升使得中国的垃圾焚烧处理量远超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总和”图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
垃圾焚烧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图源:天下无焚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外卖垃圾。图源:食通社
生鲜超市经常见到的被过度塑料包装的各种水果和蔬菜。图源:食通社
某超市收集顾客自愿捐赠、免费取用的购物袋。图源:吴晓歪
为了倡导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设置了需要自带容器的“散打专区”。图源: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邮差慢递”活动尝试为人们搭建一个可以让二手袋子流动起来的循环平台。图源:Free U Nature

相关阅读▼

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荔枝 | Apple播客

订阅「食日谈」播客

欢迎在各播客平台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回复。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食通君微信小号,备注“食日谈”,进入播客听众交流群。

播客音乐:岜农

本期制作:小葡萄

本期策划:天乐

本期编辑:玉阳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