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带头搞生态农业,能成功吗? | 扣子奶奶

一、半路杀出个村支书

“生态种植?”背对我们的樊汉权突然转过身来:“我想试试。”

我小吃一惊。

那一天是2022年的2月23日。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从我2021年进入恶人谷,直到现在,他是唯一这样回应我的人。

●樊汉权在收割过的稻田里。摄影:王昊
那天有朋自远方来,在邻居家小聚。几位朋友正在找抱团养老的地方,不过他们不打算种田,甚至不甘仅在一处画地为牢,最好夏逐清风冬拥暖阳四方旅居候鸟飞翔。

而我自从有了恶人谷,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原地清零,仅关注我的一亩三分地,又和他们提到拒绝化肥农药除草剂,生态种植最重要……

话说到这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邻居的客人本来一直背对我们,转身乱入:“生态种植?我想试试。”

那人端着自己的茶杯加入这一桌,我们就这么认识了樊汉权。

听他自报家门,又吃一惊:居然是个村支书。

彼时我到恶人谷不满一年,心态已经发生了蛮大的变化。关于生态种植,一开始我见谁都说,干净的土地空气水源不是孤立存在,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但很快就不说了,不是我变了,而是累了,因为说了也是白说,不说也罢。

果然,言谈间,樊汉权很快就说了一个“但是”。我一听就习惯性心灰意冷,“但是”后面往往没好话:“生态种植好归好,但是我们做不了。”

可樊汉权不一样。他先说了一些困难,接着说的是:“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

二、正在消失的村庄

认识樊汉权的当天,几个朋友一起去了他的家乡,深山里的村庄有个好听的名字:梅村头。

我愿意去,是因为他愿意尝试生态种植;老朋友是想安家,因为梅村头许诺给外来人提供支持一二三、法律保障四五六;吸引另一位厦门朋友的,是樊汉权说可以参照台湾农友的“谷东制”,用购米包地的办法来做生态种植。

樊汉权本人不种田,也不会种田,初中毕业就外出,后来在外成家立业。他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很少住在村里的“飞行支书”(2005-2009;2015至今),是因为“没人”,不仅没人做支书,甚至没人愿意留在村子里。

梅村头是离连城县城最远、面积最大的行政村,户籍千余人,常住不足四百。大山深处机会少,只有高龄末代农夫留守。随着老人凋零,家乡可能消失,樊汉权用的表述,是“灭村”。

●梅村头的山村景象。供图:樊汉权
必须实话实说,初去梅村头,几人各有失落。

传统的客家木构老屋大多闲置,小小的村庄有一个大大的村委,二层楼加大操场,是曾经的学校,撤村并校也加速了村庄的凋敝。安静的山村确实风景优美,但对跳动在云南和海南之间、游走于西宁到西藏的老朋友,显然缺乏吸引力。

关注生态种植购米包地的伙伴对田边的农药瓶忧心忡忡,指出购米包地对杜绝化肥农药除草剂有硬性要求。显见樊汉权很失落,但是仍然表示:“就算购米包地做不成,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就用我自己家的地,让我老爸种。”

但樊爸担心“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稻谷不长”。这样的话我听得太多,特别是这代农夫。他们刚赶上化肥农药登陆,杂交品种引进,除草剂大行其道,普遍产量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较之上一代过上了好日子,并把樊汉权这一代子女送出去过更好的生活。他们的劳作浸润在化肥农药除草剂里,一日三餐迷失在味精鸡精调味包里,建立了一种对化学品的谜之信仰,这甚至比身体伤害更可怕。

人类农耕上万年,化肥农药在中国不过五十年,怎么可能离了它们就不长?别说不种田不知种田难,我就自己种田,靠土地养活自己。

说到现下高产良种不适合生态种植,于是我介绍了上杭金帛园农场的锦炎,生态种植十年,同是梅花山海拔千米的山村,金帛园能做的,梅村头一定也行。

樊爸笑而不语,我知道这是客家人对客人的礼数而已。樊汉权说“我立即联系”,我也笑而不语,大概率说说而已。

三、生态贡米,能收多少?

一周后再次见到樊汉权,又吃一惊。他说与锦炎“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而且带回了老品种本地贡米的种子。

秋天,樊汉权送来他的米。米确实好吃,但是产量偏低。樊汉权专门买了一款测地神器,精确测算产量,亩产大米296斤。产量确实不高,但足以说服樊爸以及围观群众。

●梅村头的稻田和稻田鸭。供图:樊汉权

后来,恶人谷也种了同品种贡米,190平方米,收谷154斤,按7成出米率计算,亩产370斤米,加上三个月后的二期稻,稳过400,看来我确有种米天赋。

梅村头初试生态种植,更让我惊艳的,是樊汉权的“诚信机制”。

原来在台湾,靠的是“消费者信任+生产者自我约束”。但樊汉权自己想了新主意,利用wifi覆盖,在田边架摄像头,包地者通过手机可以24 小时监控。这是一种“不信任前提下的诚信机制”。

让我遗憾的是,2022年没能实现购米包地,我担心樊汉权失去动力。好在尝试还在继续,面积还扩大了。2023年,虽然购米包地仍未落实,村集体从零星农户手中包下50亩梯田,集中复垦整治,公开放话欢迎监督,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樊汉权用手机监控系统演示了整治中的田,就是村委背后的那一片。

这一次,是村集体投入,花钱雇人耕种,粗放管理,大米亩产只合一百多斤。

●包地种米的协议。这一年樊汉权靠政府内部消化解决了一部分米的去处,但仍然不是长远之计。
梅村头的高山贡米,谁吃谁说好,但谁买谁嫌贵。如果按照我建议的每斤25元,有得赚,就算是樊汉权希望的每斤15元,也可持续,但是大家习惯了超市里几块钱的便宜米,2023年,梅村头生态种植赔了七万块。

四、生态种植没有回头路

樊汉权后来说,他只是为在自己的村庄寻找机会,就算那天我们聊的是化工厂,他也会转过身来说“我想试试”。

虽然他本不懂农耕,但后来也慢慢开始聊土壤改良、酵素、EM菌,比较朴门和秀明农法……真的走心了。

可惜樊汉权和梅村头的运气不太好,各种尝试,不尽人意。2023年村里还揽下颇为热闹的“千人徒步节”。但我对大活动不看好,集中力量听个响儿,当时几乎没有给村庄带来收入,过后也没有回头客。

●2023年的梅村头举办千人徒步节的照片,也能看到梅村头的自然环境。图源:连城融媒

樊汉权常念叨“特色旅游引爆山区”、“外来人盘活古村镇”一类案例,憧憬泼天富贵也能重重砸在梅村头。很多案例我知道,有些还去过,除了实实在在的风景和捉摸不定的运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人。而梅村头最缺的,恰恰是人,没人没钱没内容没机会,恶性循环。

梅村头远离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逼”走了当地人。樊汉权自己就是,他的生意和家庭都在朋口镇,靠近县城,又有高铁站。自然优势藏在深山无人识,又“挡住”了外地人。

老村活化,都是外来人先做出特色,引来更多外来人,并吸引当地人回流,形成良性循环。关键是第一批外来人。

梅村头拿什么吸引外来人?拒绝化肥农药除草剂,打造一片人间净土,也许就能吸引更多生态种植同道。

2024,那片已经脱毒复垦的几十亩地又撂荒了,村集体的事业不能支书一个人说了算,继续种继续赔。续租撂荒,赔得少也是赔,终非长久之计。不续租,化肥农药除草剂就会卷土重来。可以说对于梅村头,生态种植没有回头路可走。

五、生态村能破解“中环境”困局吗

做生态农业,最多人想的是脱离化学品当道的主流“大环境”,搞好自己的“小环境”。但周围的几个例子都表明,“小环境”不得不受到周边“中环境”的影响。

我在恶人谷,是“小环境”的最小样本。没有经营压力的生活型农场,且是最小规模,一亩三分地。目前一切向好,自给自足关起门来朝天过,指年可待。但是除草剂让人防不胜防,近旁公路就打,还有邻田,撂荒十几年,还是有人喷。

●邻家喷了除草剂过后,寸草不生。摄影:扣子

我介绍给樊汉权的邹锦炎,六七十亩山林,二十几亩耕地,百亩家庭农场环境与经营渐入佳境。锦炎头疼的,是周边规模种植的菜地。福建夏季酷热,最热的几个月是蔬菜淡季,因其高海拔夏无酷暑,周边地区的大菜园化肥农药除草剂上全套。

另一个朋友黄姐在上杭蛟洋闲人谷,上百亩耕地加几百亩山林。她买了悬耕机推土机粉碎机全套大机械,将偌大山谷建成一个独立王国。但我几次去都碰上干架,不是黄姐好斗,而是总有人找上门来“碰瓷”。许多当地人觉得是一块大肥肉,都想来啃一口……不仅个人名目翻新车轮大战,就连所在村镇也从中做梗。如果不是黄姐天生强大,又懂法律,早被逼走了。

恶人谷是土地投入十万级别的袖珍农场,金帛园百万、闲人谷上千万,自身都可持续运行。但不论关起门来小环境再好,都面临各自的“中环境困局”。

我对大环境不抱幻想,工业化农业势不可挡,但是,并非人人愿意上时代的快车道,比如黄姐、锦炎和我。一个好的时代,应该能让所有人都有得选择,并能找到自己能够安身的“中环境”。

梅村头在樊汉权口中千好万好,总有些自家人滤镜,在我看来一般般。如果能打造出生态种植小农需要的“中环境”,论硬件,没有化肥农药除草剂;论软件,有樊汉权这样的支书,这些一般般就不一般了。

条件近似的金帛园,生态种植不仅为农场吸引了客人,还为村庄吸引了撬动改变的人。许多偶尔避暑小住的客人,慢慢变成年年来的熟朋友。由从土地到餐桌的采摘体验,发展出从插秧节到收割节系列活动,还有观鸟、植物标本、环境教育、微盆景……新客越来越多,老客越来越铁。后来锦炎引来从事乡村建设的“大无书院”和厦门“小而美行动学校”带来更多内容,他们又引来更多的人,村民也开始建民宿、做接待。

之所以给樊汉权出主意建“生态村”,为的是找到共同建设梅村头的人。有了人,才会有接下来的可能性。

●上图:锦炎引入乡建团队“大无书院”修旧如旧的客家老屋。下图:“小而美行动学校”在金帛园农场举办的插秧节活动。供图:锦炎。

六、拿出自家土地“筑巢引凤”

樊汉权决定拿出自家土地“筑巢引凤”。我曾为寻找一块干净的土地走遍南中国,深知净土难寻、开拓不易。恶人谷从开荒开始一直在往地里投钱,而梅村头免费三年的地,是樊爸爸正在耕种的良田,直接拿过来种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为什么我到处找田的时候,没有遇上梅村头呢?

坦率地说,樊汉权是我交的朋友里唯一一个村支书。我对村支书素来敬而远之,做公益和社会调查游走基层几十年,能够井水河水互不相犯那就谢天谢地。不是我对村支书有成见,而是唯求一稳的基层组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能理解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不怕麻烦,只要你愿意来生态种植,我就愿意提供服务;只要符合补贴条件,我们帮你去跑政府部门。”樊汉权一再申明他会全力帮助外来人,享受本地人待遇,享受国家补贴。“服务好了,就有人气,就不会灭村。”

– 梅村头村 –

◉ 一 :梅村头寻找承诺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态种植的新农人,承诺三年时间,每年至少八个月住在村子里。并为最早三人提供免费资源,最好是三个家庭、三对夫妻或者情侣。

◉ 二 :每个家庭能够得到一亩地和一间房,免费使用三年。土地,樊汉权自家的田;住房,村委小楼中的一间,公共厨房、浴室厕所、宽带水电一应俱全。

◉ 三 :需要更多土地,可以租小学后面已经整好的梯田水田,通水通路,每亩租金不高于100元。

◉ 四 :三年之后续租,土地租金每亩不高于100元,租住闲置院落每平方年租金3元起,30元封顶。

◉ 五 :更多人想来梅村头生态种植租房租地,同样享受上述封顶价。

不管是租房还是租田,特别标示了“封顶”。由村集体出面租下闲置房屋与撂荒地,明码标价上有封顶,租房租地合同都是与村集体签署。如果是在自然村定光村租田,还可以明文保证不会有邻田污染。曾有过400多人的定光村目前只有十几个老人留守,成片土地撂荒,自然实现了土地脱毒,因此樊汉权要在这里尝试建立“生态村”。

最后是招贤硬广

筑巢引凤引入的第一位新村民、有十多年种田经历的秦国新博士已经入驻梅村头,免费土地住房的机会还有两席,期待心怀生态种植梦想的同道一起共建生态村。如有意向可以直接联系他:18959029392(电话或微信)。

食通社作者

扣子

农夫毅行者,村庄酿酒师傅。全职吃货,兼职农夫,业余写作。

 

 

 

图片如无说明,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王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