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农法中的隐形劳动

今年春天,在来到广西贵港颜萍姐的“幸福果百草园”前,我带着一种错误的想象,以为这里远离人烟,生态环境非常好。实际上农场被常规果园包围,后者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非常普遍。就像我们果园里的小木屋,人们容易浪漫地以为是一个隐居点,实际上来小木屋的访客非常多。另一个想象,就是觉得自然农法很省力,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就可以。

但来这里实习后,我的想法开始转变。

自然农法的树上留果、留草、堆肥等反常识举措,在《反常识的自然农法》一文中已经一一列举。而维系这个生态,需要很多看不见的劳动。

一、生产端:重新养土

首先,如果一个果园依靠自然力量就可以运作,那原有的生态基础一定非常健康。但在大部分农场,这个基础已经被经年累月的农化模式摧毁,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投入——这也是做生态农业难的地方。

在常规农业基础上做生态农业,3-5年才能修复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以颜萍姐的果园为例,她从2019年开始在6行果树上尝试完全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的方式,发现可行后才全面开始生态种植。但在生态种植的前几年,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学习和制作堆肥、酵素,用来养地和养树,堆肥和酵素的投放也需要大量人力。

此外,即便土壤已经养好,如果种植短期作物和蔬菜,仍需要继续堆肥和做酵素:这些作物在自然环境里并非优势物种,需要补充肥料,才能在优势杂草围攻下生存下来。而要获得收成,还需要与各种小动物抢食——这一点我实习期间深有体会:上百棵向日葵虽然开了花,但最终被老鼠洗劫一空。

我们尝试了草里撒种、挖坑丢种和清理杂草开沟播种等方式,豆苗高粱米发芽率有明显改善。但因为果园里物种的丰富性(鸟类和老鼠尤其多),在颗粒归仓之前,依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近期颜萍姐分享了豆类和高粱的收获,看起来似乎还不错,至少感觉她自己很满意,我想,这种满足感与她本有的与万物共享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二、销售端:摘果、发货、售后的额外劳动

在上一篇提到的各种反“常识”做法中,也有大量的额外劳动。比如树上留果,一棵果树多次采摘,实际上增加了采摘的人力投入。果园帮工大嫂告诉我,他们开始摘果时很不理解,要爬高才能摘到顶上的果子,但一次却只能摘几个。满园子里寻找相对成熟的果子、把分散的果子运到装果台也多耗不少力气。

在销售上,想进入生态销售平台,果园需要经历严格的审核。合作分销的生态农友和消费者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认可一位新的农友和他的产品。

在整个销售期,还有大量的沟通工作。要及时与生态平台、生态农友沟通,才能让订单量保持稳定,避免积压或长时间没有订单。发快递时,也常遇到消费者在“已发货”状态下临时退单,这就需要果园赶紧联系快递公司,改单或撤回。

果园直发的模式,意味着农场需要跟进每一个订单的售后,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各个平台用的网络系统,和文档模板也不一样,这也是海量的文件工作。在沃柑销售期,颜萍姐经常半夜还在处理售后问题。

此外,直发的模式下,农场也需要承担快递运输中的风险。比如快递过程中出现果品损坏,都需要颜萍姐来承担损失。而新冠封控期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曾出现因快递时间太长甚至无法投递导致的果品整箱腐烂,这些损失的大部分都落在农场这边。而和快递公司的合作,也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后才慢慢顺畅起来。

生态农产品要得到各方的认可,背后需要做很多行业建设、平台建设和消费者教育的工作,其中相当部分的劳动需要农户自己来承担。

比如,在短短的几个月,我们接触到来小木屋的各类访客,有消费者、生态平台考察人员、生态农友以及像我们一样的学习者,这些都需要农场主人付出大量的时间来对接。

实习期间,我们有机会跟随颜萍姐参与南宁都市农墟、贵港荷城农圩以及其他学习参访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生态农友们对于学习交流的需求,也看到他们在行业平台建设和交流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颜萍姐与生态平台、生态农友、消费者、学习者之间通过微信电话的交流。这种交流既有生态农业相关的思想理念技术,也有产品销售和平台建设方面的,有时候她还会像知心大姐般地为合作伙伴提供心理疏导。

我能感觉的到,有时候她也在感慨,觉得这不是她原来想象的农耕生活,并且有些活动分散了自己太多精力,希望有更多时间投入在果园的劳作上。所以,如何寻求平衡也是她面临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颜萍姐的果品包装盒设计也经历了多次改良,既要保护果品的运输安全,又想做到无塑包装,最后采用正方形双层纸箱方案,沃柑即可直接装箱,无需任何塑料包装。这在快递水果中也很少见,足见颜萍姐对环保的决心。

●果园的快递包装经过多次改良,实现了无塑目标。

三、生活中:环保的隐形劳动

作为生态种植的实践者,颜萍姐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着环境友好的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选择,但其实也是生态农业的出发点。

比如前边提到的快递包装的设计,使用双层纸箱可以不需要额外的保护,除了目前仍无法找到替代物的封箱胶带之外,快递包装里再无其他塑料制品。

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基本上靠果园自身的产出。虽然大部分主食、食用油、调味品需要外购,但颜萍姐在食材上非常严格,基本都是从生态农友那里买来或换来的。洗护用品也同样,因为日用废水直接排放在果园里,我们的洗护用品几乎全部是生态有机类的,这也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钱。

还有一个隐形的劳动,是妥善处理好生活废弃物。我们吃住在果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排泄物都由农场自己解决。厨余垃圾用桶存放,厕所是生态旱厕,其实就是一个便桶,每次如厕后用木屑覆盖,基本上可做到无异味。厨余桶和便桶基本上是日清,实习期间,我和一起实习的盒子同学每天轮流用扁担,把废弃物挑到堆肥处堆肥。

●果园中使用的洗衣液是对环境无危害的生态产品。

四、也有田园牧歌

我在农场一共生活了四个月,一直住在小木屋里。小木屋位于果园中部,坐北朝南,背靠一个山坡,视野很开阔。除了偶有附近果园喷洒的药味随风飘过来,以及雷电暴雨时会漏雨,让人有一些不安,大部分时间,这里是令人羡慕的神仙般的居所。

与我们共享小木屋的还有果园里的各种生灵:老鼠、牛蛙、蜘蛛、蚊子、跳蚤、蚂蚁、蟑螂等等。这些小动物们曾让我觉得恐怖和不适,到后来也慢慢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小木屋外还有更多的生灵与我们作伴,它们的叫声如协奏曲一样成为睡眠的背景乐。日月光也会以不同角度投射进来并不断变幻。

●图中依次为小木屋中看到的日出、阁楼卧室里投进来的晨光光影、夕阳。

春天沃柑皇帝柑开花的季节,整个果园里弥漫着柑橘类果树特有的花香,如果不离开果园我们很容易忘记她们的美妙。记得3月底从南宁农墟回来的晚上,打开车门的一瞬间,我们被这熟悉的花香包围,那种感觉无法言喻。夏夜里会有成群的萤火虫在果园里闪烁,那应该是我至今看到的最浪漫的画面了,萤火虫有时也会在熄灯的房间里忽明忽暗。夜晚的自然风也会让夏夜变得不那么闷热。

在这几个月里,来自北方的我也吃到了很多从未尝试过的食物和调味品:木薯、灰水粽、白花菜、鬼针草、十万棤、豆苗嫩叶、南瓜嫩枝叶、芋头杆、沃柑果发酵的馒头、扫把草嫩叶、火麻仁、黄皮酱、姜黄粉、木姜子嫩叶……

果园里坚持素食,为了让我和盒子同学补充蛋白,颜萍姐从大嫂那里买来她家的土鸡蛋,每天每人一颗鸡蛋,对于素食的我已经足够,但习惯了肉食的盒子还是略有挑战,所以想吃肉的时候她偶尔会到大嫂家打打牙祭。得益于大嫂家,我们也意外地实现过枇杷、荔枝和黄皮自由。

●实习期间意外获得的水果自由。
●实习期间吃到的各种美食。
农场的物物交换也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颜萍姐会和生态农友换购食材,解决了限于规模、精力和土地条件等无法种植出全部所需但对生态食材又有刚需的问题,也可以相互消化掉产出,缓解销售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农友间建立交流连接、相互借鉴与监督的一种方式。

参与农场劳作也刷新了我对一些词语的认知,比如“不浪费”、“不费力”。

最开始做沃柑分级的活,我总狠不下心,觉得每个果子都这么好,丢掉回肥太浪费了,心慈手软地把看起来很不错但不能经受快递折腾的果子放进次果里。大嫂检查时总会说我:“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末了,还安慰我:“我开始时也这样,总是觉得这些果扔掉可惜,被老板娘(她对颜萍姐的称呼)说,后来说得多了就改了。”想想也是,现在不舍得,人家收到烂的果子,不能吃了,还要理赔很多钱,不是更浪费?

印象中第一次在百草园听到不费力这个词,是我拿柴刀劈柴烧火时,颜萍姐说你不要用蛮力,手腕放松,用手自然下垂的重力即可。她示范了一下,我照着做了一次,果然比用蛮力劈柴要轻松很多。割草时,大嫂也提及这个词,说颜萍姐曾多次言传身教她们如何不费力地割草,后来,“不费力”智慧的习练一直贯穿在我们果园实习的劳作和生活中。

五、回到城市

也许听起来有点泄气,结束实习已经好几个月,我仍未开始行动,想法也在经历一次次的变化。但值得庆幸的一点是,要做生态农业的想法比实习前更坚定了。得益于农场的实习,让我看到了生态农业的生命力和可能面临的实际困难,也让我更清晰地看到土地和自然带给我个人的滋养疗愈之力,这种力量是城市环境无法提供给我的。而在土地上生活和劳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寻求理想社会解决方案这样宏大的意义,更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最理想方式。

在果园实习的四个月,我重读了《一根稻草的革命》,注意到自己经历了从被技术吸引转向被心法吸引的转变。

正如我的实习生活,真正能经过时间沉淀留下的并非以上文字所传达的碎片观察与体验,而是我所遇到的人以及我与她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奇遇。福冈先生和颜萍姐所实践的自然农法并不能用“不耕地、不施肥、不用农药、不除草”这样的技术措辞所能概括,它是无法言说却融入每日劳作与生活中的智慧。也许真正踏上自然农法的道路后,会更多体验到福冈先生在这本书结尾的诗中所写“这是漂泊之身的空中行旅,而后化做原野,化作山丘。”

关于如何开启我的生态农业之路,我给自己设想了几种模式。最理想的方式是先找一小块地做试验,养地养技能,再扩大到适度的规模,最终希望能形成包括种植和加工,还有城市综合社区店的运作状态。

我可能会重新回到城市职场,再工作三到五年,为之后积累更多的资金后再启动,这样可以在不离开土地的情况下,能过上半农半X的生活,虽然这个X我现在也不知道可能会是什么。

食通社作者

大王

食通社联禾计划二期实习生,梦想着在土地上劳作和生活,仍在寻找种子可以落地扎根的土壤。

 

 

 

关于生态农业实习生项目

联禾计划“生态农业实习生”项目于2021年由食通社发起,旨在为有意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和成熟的生态农场提供支持,让年轻人通过实践掌握务农知识和技术,也能把资深农夫的经验总结、传承下去,同时也为农场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农村社区注入活力。

截至目前已完成2期招募,共计支持40余位伙伴进入全国10余家生态农场,展开2个月至1年不等的农场实习。第2期实习伙伴将于2023年年底“毕业”,第3期将于2024年1月进行公开招募!欢迎持续关注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生”项目!

除注明外,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编辑:熊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