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回到浙北农村:我种菜这一年

我是六一,现在生活在杭州附近的农村,有一块半亩地的小菜园。

2020年辞去城市工作之前,我是一名装置艺术设计师,在这个行业工作了三年。从展馆的艺术空间到奢侈品店的橱窗展示,我在作品中实现了不少天马行空的创意,我感到很自豪。

可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不那么美的生产方式。每个装置作品从打样、生产、出货,再到安装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生产厂房和搭建现场堆积着各种一次性耗材,加工车间里的工人长期暴露在粉尘和刺激性气味中。

更不用说这些装置往往都是“快消品”,展期一过就会被销毁,送往垃圾填埋场。如果创意的代价是不必要的消耗与浪费,那我宁可不要。

我能否选择一种更平和、真诚的生活呢?

抱着这样的念想,我辞职回到浙北农村,开始了自种自食的一年,希望通过劳动贴近食物,近距离感受自然。

一、从零开始的小菜园

我从来没种过菜,但爸爸是本地农民,有丰富的种菜经验。去年正月,我们把屋子附近的半亩地开辟成了一个小菜园。

●开垦荒地,除草的同时顺便松土。

开荒地种菜,肥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以往,村里农户都是用掺杂了牲畜粪便的干草垛施肥,用自家化粪池的发酵粪水浇菜。但2017年前后,政府出于改善乡村环境的考虑,取缔了小规模的家庭养殖,还用统一的排污管道取代了化粪池。于是大量的农家肥很难再获取,有大面积耕地需求的农民只好施用化肥。

好在我们的菜园不大,两个人完全照管得过来,所以我们选择用羊粪作为主要的肥料,只在初期开荒时,往农家肥中掺了少量的化肥。

●被冻伤的小土豆苗。

土豆是我们种的第一批作物。雨水后播种,一个多月后就长出了15公分高的小苗,但春分后没几天就被霜冻打蔫了。

每每看到别人家的土豆苗长得茂盛时,我就忍不住感叹一句“你家土豆种得真好!”于是农户就开心地跟我唠嗑:“种菜有技术的咧!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你知不知道?这个时节尤其要注意防寒。”这之后,我开始格外注意气候变化。

二、暖冬之后多虫害

去年春天,浙北地区气候暖和,雨水少。对农民来说,这预示着来年虫害激增,地下越冬昆虫的羽化机率大大提升,我因此认识了不少昆虫。

四五月间培育黄瓜苗时总有虫子光顾,导致叶和花有多处缺刻,直接影响了黄瓜的生长和结果。村里的农户说这是萤火虫搞的鬼。真的是萤火虫吗?抱着眼见为实的心态,我在黄瓜苗周围好好观察了一番,发现了吃黄瓜叶的罪魁祸首——黄守瓜。

我仔细比对了它们的资料,完全不一样嘛!不同科属,不同食性,黄守瓜的成虫专吃瓜类作物的嫩叶和花,而萤火虫是肉食的,怎么能污蔑萤火虫呢?

秋季气候舒适,许多虫子也在这时为结蛹越冬储存能量,进入猖獗暴食期。

去年寒露,菜园里的斜纹夜蛾在十字花科蔬菜上饱餐了一顿。黄白菜的叶子最嫩,几乎被啃得片甲不留,大白菜和耐热小青菜受灾程度次之。叶菜生命力顽强,虫灾过后还能发出许多新叶,但错过了时间,就很难再包心了。

与十字花科同期惨遭虫袭的还有7月初播种的迟黄豆,刚开花时便被缘蝽给盯上了。缘蝽是专门危害豆科的昆虫,会刺吸花果、豆荚汁液和茎叶。临近丰收,果然有许多豆荚出现了瘪粒,茎干局部变黄,几天后更有许多植株枯死,几乎颗粒无收了。

三、菜园里的小生态

尽管遇上了不少病虫害,但我依然感到庆幸,因为它们让我感受到了自然时序下生命的相互关联。

我以品种和时间线为坐标,记录了去年一年园中40多种蔬菜的生长变化。橙色代表种植活动,绿色代表蔬菜的生长周期,蔬菜发育的旺盛期与采收时段大致相符,在图表中以最深颜色标示出来,病虫害则用红色警戒线做了标记。

有了这份图表,我能更好地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有助于我分析虫害发生的原因,提前准备防治措施。

去年1月中旬,我发现蚕豆苗的叶背和嫩茎密密麻麻藏了许多蚜虫。蚜虫小而多,繁殖速度又快,蚕豆苗被虫毁近半。蚜虫出现几天后,我又看到了一只黄灿灿的瓢虫。本以为它是蚜虫的天敌,但多番查询才知道它是吃白粉病菌的食菌类瓢虫。这样看来,蚕豆苗不仅受蚜虫困扰,还可能感染上了白粉病。

粪肥施用不当、错过最佳播种时间也会引起虫害。芒种前后收获的土豆被蛴螬蛀了不少,我怀疑那些蛴螬来自未充分腐熟的羊粪。

播种较早的“一点红萝卜”(杭州本地老品种萝卜)遭遇了虫害,导致外表不端正,表皮上也结了黑疤。但中秋前后播种的“一点红”就没有遭遇虫害,结出来的品相也很好。

因为缺乏经验,黄瓜苗定植初期被黄守瓜啃噬时,我为救急喷了一点稀释过的杀虫剂。后来我才在书上看到,大葱、韭菜、大蒜这类散发刺激性气味的作物根部会附着拮抗菌,与黄瓜这样的葫芦科蔬菜混种,可以帮助抵御病虫害,我打算今年就试一试。

四、种菜而后知食

以前,我最常与蔬菜打交道的地方就是菜市场。那里的蔬菜全都干净整齐地陈列在贩卖台上。自己开始种菜后,我才明白自然生长的蔬菜形态大小各异,不同生长阶段的口感和味道也是丰富多样。

我的菜园是露天播种,应季采收。大棚胡萝卜从播种到上市可能只要3个月,但我的胡萝卜从去年7月播种到冬季收获,经历了近半年的阳光雨露。它们都长得特别有个性,菜园里找不出第二根形态相似的胡萝卜。虽然长得不咋滴,但我觉得,就连它们顶上的青皮头都比菜市场里那些形貌端正的胡萝卜甜。

●菜园里的每一根胡萝卜都很有个性。

采收时机也会影响蔬菜的口味。我种了生姜才知道,秋分前后收获的是嫩姜,根茎发育不充分,但是水分多,味道不那么冲,适合榨果汁。而霜降的姜是老姜,根茎已经充分膨大,也是产量最高的时候。又比如秋葵的果期长,可以从6月一直吃到10月,可惜秋葵易老,日产又不多,不然可以做成秋葵干,囤起来慢慢吃。

园里40多种菜中,最让我有好感的莫过于南瓜了。它全身都是宝,茎、叶、花、果、籽通通都能吃,采收期可以从夏至延续到立冬。

午后,授完粉的雄花就可以摘来享用了。我试过南瓜花酿肉、南瓜花蛋饼、清炒南瓜花,不过最经典的还属炸南瓜花。去掉花柄、花蕊后放在盐水中驱除小虫,沥干水份,蘸上鸡蛋糊下锅,喷香软糯的南瓜花就出炉了。

●我用菜园里的南瓜做出的各种美食。

8月收获的老南瓜,储藏得当的话可以吃到过年。我用南瓜尝试了各种美食:蒸熟的南瓜瓤和面,搭配南瓜泥做馅,可以做南瓜吐司。南瓜籽攒起来晾干炒熟,就是平时重要的零嘴。

深秋的青皮秋南瓜,兼具老南瓜的粉糯和嫩南瓜的清脆。直接洗净切块,在锅中与大蒜子、剁辣椒炝出香气,一盘酸辣秋南瓜彻底俘获了我的味蕾。

五、开启菜园2.0

在村里种菜这一年,我没有为下一份工作而过多忧虑,更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我确信的是,今年我还会继续种菜,继续记录菜园里作物的生长变化,因为我喜欢亲近自然的农村生活。在这里,我切身地体会到,万物生灵与我并不疏远。

转眼又到了春耕时节,我和爸爸汲取了去年的经验,尝试挖坑堆肥,将鸡粪、锯木灰和菜叶层层叠加,在最顶层覆膜封闭,期待几个月后的发酵成果。

3月中旬,种下的土豆顺利出芽,豌豆开花了,黄花菜冒出嫩叶,春兰和杏花也开得热闹。

不知今年的菜园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食通社作者 | 六 一

是个拥有天然好奇心,经常一头扎进食物、农耕和自然,琢磨着十万个为什么的人。有啥新奇、好玩的捣鼓出来,恨不得马上分享给你!微信公众号:glekiliuii

编辑:泽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