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气候变化,农村往何处去?NGO可以做什么?

花椒树往山上跑

2004年我在四川茂县村子里调研。有位老乡说了句:“花椒树往山上跑。”意思是以前花椒树在河谷长得最好,现在不行了,反而是在半山腰长得更好,而原先种不出花椒的山顶,居然也能种出花椒了。这就是人人都在说的“变暖”,当时给了我很大触动。——杜玲·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

苹果当成葡萄种

过去西北地区十年九旱。现在明显感觉到雨水多了,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气候变化对农村影响最大的是极端天气。我们去村里出差,老远看到果园搭着一排排的架子,以为种的是葡萄,靠近才发现,竟然是苹果树。后来了解到,这是政府推广的矮化密植种植的苹果新品种,树形小,单株结果多,果树负载量较大,所以果园需搭建格架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固定果树,还可以固定滴灌系统和防雹网。如果遭遇极端干旱、冰雹,农民可以减轻一些损失。——虎孝君·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乡村需要什么样的能源韧性

去年山西芮城遭遇罕见寒潮。从平原通向山区的高压输电线结冰,造成大规模停电。一个星期没有暖气没有水。四块太阳能板给全村人的手机充电。晋南地区本来就没有储煤习惯。当然前些年大气污染严重,煤炉子也不让用了。煤改电之后太依赖电网了。——杜杰·晋青可持续发展公益服务中心

从能源到基建,从生产到生活,从生计到健康,在我国农村,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正日益凸显。政府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村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然而,这些政策更侧重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占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的小农户、以及日益空心化的农村来说,依然缺乏系统性的支持。同时,依靠外部资源输入和行政部门推动的适应策略也往往限制了农民自主行动的能力和空间。在此背景下,社会组织在农村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变得尤为关键。他们可以通过在地调研、一线干预和社区动员来弥补政策不足,也为政策如何更好落地提供宝贵的基层经验。

●广州市从化区深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从化北部山区的仙娘溪村进行气候风险调研后,发现随着村民减少水稻种植,很多水渠年久失修,导致村里供水短缺、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存在洪涝灾害隐患,于是在今年10月发动村民开展小微灾害治理,清淤修渠,减少气候风险的同时、也唤醒了大家对于村庄的集体记忆和情感。供图:凤连
尽管过去二十年间,社会组织已经开始涉足气候议题,但在农村自觉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战略和项目设计者仍是少数。另一方面,这些组织拥有丰富的发展乡村产业、帮扶弱势群体的经验,与基层社区联系紧密,其过往工作实际蕴含了丰富、实用的应对气候变化本土智慧。气候危机当前,急需将真正有用的经验总结、推广,更需要通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工作手法,充分动员社区内部的每一个人、一切可用的资源——这也恰恰是在地社会组织所擅长的。基于此,食通社在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的支持下,发起《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路径》调研,力图总结和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在气候变化工作中的成果、挑战和需求,为社会组织、资助方、政府部门、社区、学者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开展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和建议,以帮助农村社会组织更好地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 调研对象  –   

本次调研面向的“农村社会组织”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工作的机构和团体,包括但不限于: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发展、扶贫组织;◉在农村开展环保工作的社会组织;

◉在农村服务弱势群体的社工机构;

◉从事农村救灾的志愿者组织;

◉定点下乡调研或开展工作的学生组织;

◉乡村自发建立的志愿者组织;

◉农村助学机构;

◉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研究、倡导型组织。

具体工作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脆弱人群、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和文化教育等。

组织形式也不受限制,如: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基金会;工商注册、但确实在农村提供公益性质社会服务的企业和合作社;也可以是尚未注册,但已经有相对稳定团队的社区自组织或志愿者团体。

   –  调研产出  –   

您所提供的信息将支持我们完成《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路径》的研究。同时基于问卷反馈,项目组将邀请业内专家和社会组织开展不同区域的研讨会和交流学习,分享研究成果和行动经验。食通社也会借此调研,深度挖掘社会组织及其服务的农村社区所面临的挑战和已经取得的成果,通过我们的公号和媒体矩阵呈现这些内容。

   –  问卷填写  –   

诚邀您填写“中国农村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路径”问卷,请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此处” 填写问卷,耗时约10分钟。我们也会在收到问卷后,邀请部分机构深入访谈。

调研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31日

有关此次调研的任何问题、建议或其他反馈

欢迎联系本次调研负责人

孔令钰:lingyu@foodthink.cn

统筹:令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