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丰收节
初秋时分,终于迎来了恶人谷有谷以来第一次自力收谷。特别强调“自力”,指从插秧、到收割,全过程完全自己搞定,事事亲力亲为一手包打天下。
2021年6月进驻恶人谷,错过了春种,当然谈不上秋收。从零开始,基本建设占据了全副精力,无瑕顾及土地,顾不得这才是我来到这里的初心。
第二年从一开始就雄心满满要种田种田种田,还跟邻居打了一个赌:自入驻恶人谷周年纪念日起全部靠自己、不外请劳务······结果,收割时下雨又加发烧(估计是阳了),请人收割不仅让我在赌局中输掉十斤瑞岩,最惨的是失掉了亲手收割的体验。
一、自力收谷:满汉全席般的收割节
割稻,我准备分成三天,慢慢消遣。在开镰之前,再留专门时间做准备活动,也三天。而且,一惯不注意拍照的我,在此之前,还专门拍照留念。
恶人谷一年两收,春天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秋天则是稻田。今年的稻田,确实值得一拍。
农作,样样都是正在进行时,遇到插秧收割这样的大工程,难免顾此失彼,做完了这个,那个变成烂摊子。所以要预留专门时间做准备,要保证自己完成收割之后能够气定神闲躺平喝茶。
收割倒计时第三天,清理周边。第二天,准备割稻饭,一整天做吃做吃,上午蒸了一屉红曲馒头、一屉豆角南瓜菜团,下午烧窑起火烤了鲜花饼。倒计时最后一天是采种,既是今年一季劳作最后的的仪式感,也是对土地的敬重,对来年生生不息的期许。
8月29日,割稻第一天就遇到极端天气:大雨。幸好我的收割预案已经考虑了天气因素,上午先修被冲垮的水坝,下午天气转晴稻穗风干,赶在下一场雨来之前割完了第一块田。割到一半,还专门停下来稍事休整,颇有仪式感地享用了割稻下午茶——洛神甜叶菊配自制饼干。
第二天上午还是下雨。不过没关系,我先脱粒,同时一遍遍庆幸自己高瞻远瞩买了电动脱粒机,并专门搭建了脱粒工区,让脱粒成了唱作,边哼歌、边工作。脱粒完成,雨也停了,午饭之后再割第二块地,并在下雨之前有惊无险地完工。
第三天,在雨中完成第二块稻谷脱粒,通过建房时事先预制的滑轮提升系统,将所有稻谷全部晾晒。然后从容撒了绿肥,打扫战场。惊喜发现:洛神花开第一枝。
必须承认,独力手工割稻,加上割、运、脱粒、晾晒诸工序对体力绝对是一个考验。好在这副用了50多年的机器顺利通过了每一道关卡,每天傍晚的游泳也没有中断,只是滑进水里的时候,随水围裹过来的痛那叫一个酸爽。不过没关系,过几天就好了,完全不影响事后吹牛的时候风轻云淡说一句“胜任愉快”。
打好的新谷,在透明板下的晾晒区风雨无碍,人于台风中软在吊床里隔棚观雨,不能免俗地学人自叹“躲进小楼成一统……”
这是2023年8月的最后一天,进入恶人谷的第三年零两个半月,如我所愿终于关起门来朝天过,在自给自足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二、恶人谷的吃货观
门口八个小字:耕田发呆闭门谢客。耕田,和发呆,是我在恶人谷的主要任务。之所以如此认真对待收割,也是有意做一个转变。完成收割之后,从2023年9月1日起,从每日更多耕田,变为更多发呆。
第一年艰难进入说起来都是学费,第二年初春左肋受伤开头并以秋末前胸青紫停工,全年拼命,第三年终于从全力以赴之春到入夏跟农事互搏能打平手,日升日落看似一切如常。入秋后,恶人谷的生活重心已经悄然发生重大转变。
挂挂吊床翻翻闲书刷刷手机,不香吗?翻到一年前链接,小吃一惊。对照食通社旧文里的配图,又拍了几张相同视角,惊觉周边环境和日常生活发生了蛮多变化。一切都在改变,不变的似乎只有吃货的吃货观。
恶人谷谷生理想是自给自足,这理想上不封顶,最高境界是“想吃什么有什么”,下有底线,“有什么吃什么”,目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境地。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手有脚有地,想吃什么就种什么。但我想吃苹果,种也没用。苹果树冬眠需要低于零下8度,恶人谷冬季最低气温零度上下、上下幅度小于三。苹果树冬天睡不着、不落叶,春天也就醒不来、不发芽,开花结果自然无从谈起。吃苹果,只能买——再怎么异想天开,吃货观里这一条恒久不变:尊重自然。
三、食物猎人的白露餐
白露这天“猎物”如图,分别是南瓜芋头葫芦瓜各一块,玉米花生白芸豆各少许,生姜适量,木槿花秋葵花随缘。
白水煮也有讲究:南瓜、芋头、葫芦切块,苹果切片,姜切丝。玉米须我也煮进去,微甜,且香。黑玉米须煮出来的汤汁微黑泛红,有红酒色相。如此搭配是这个季节果蔬汤上上之选,Q弹口感、天然油脂、蛋白质,全齐。不仅营养均衡,还好吃。食物本身的口感和香气,胜过所有调料。一口锅、一碗水,包煮天下。
这一餐,除了超市买回的红艳苹果身世不详、不知所来,余下九种食材,每一种背后的来历,皆历历可数。
白芸豆是邻居给的豆种,生命力极其强悍,随手种在河边那么瘠薄的地方,跟汹涌蓬勃的野草有一拼,在恶劣环境生存竞争中存活,还能开花绽放结荚得豆。除了这些顺应时令的芸豆,自己种出来的花生四季常备。但是糯玉米就要撞大运,碰得上、就有得吃。
淡绿色的葫芦娃是最后一块,颇有依依不舍之情。葫芦种蒙当地木匠师傅相赠,鲜嫩的葫芦娃跟菜市场里的瓠瓜论谱系是近亲,比口味天差地别,根本两个物种好不好?恶人谷嫰葫芦管够,这一个夏天每天都在吃。葫芦对时令极其敏感,如今福建热力依旧,人着背心短裤依旧动辄汗流浃背,但立秋过后葫芦叶兀自萎黄,我补水补肥皆告不治,只能眼巴巴看着美味渐行渐远。这是最后一个的最后一块,珍惜吃掉是最好的纪念。当然再深沉的纪念也不如藤上吊干的葫芦种,葫芦娃我们明年不见不散。
等到先下锅这几样煮到足够软烂,再下花——木槿和秋葵的花。其实现在恶人谷有的是花,单是野姜花就有黄白两色,还有荷花、金针、玫瑰、桅子花。但那些花口感偏柴,丝滑绵软不足,香气又太抢味,在清淡一流的果蔬汤里太过突出。如果煮的是番茄浓汤,那些花就没问题,拿来煎蛋亦可。当然喽,开谢的洛神花,但加无妨,同样粘软顺滑没杂味。
就算是没有照片对比无图无真相,仅凭文字叙述,不难想见:吃货已经从“有什么吃什么”,悄悄多了挑挑捡捡的权力,从“吃得饱”,开始迈向“吃得好”了。
本文插图图片均来自作者
编辑: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