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成都妈妈:从自救到互助的合作之路

– 食通社说 –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令中国正式开启高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伴随而至的三农问题、城乡二元差异、食品安全等问题,则让很多消费者和生产者开始探索有别于主流的食物生产和消费模式。去年夏天,在香港公益机构“社区伙伴”的支持下,台湾姑娘陈怡桦来到成都,试图了解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拥有上千万人口、城乡差距距显而易见的四川省,怎么会成为中国社区支持农业(CSA)最为活跃的地区?在这里,“社区”如何形成的?“产销对接”怎样实现?消费者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方式参与生产?经过数周的调研,怡桦发现,在成都的城乡之间,有一批支持小农种植的消费团体,他们像一条隐隐却稳稳的线,连接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她所考察的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牧云坡、天安生活,分别用三种支持农家的消费团体形式,把农夫和消费者拉到最靠近彼此的距离。消费者用心意满满且有意识的消费行为,支持着返乡青年、支持世代务农的家庭、支持少数民族的村落和文化,努力让一切往更好的方向去。

回到台湾后,怡桦为台湾的“农传媒”(www.agriharvest.tw/)撰写了系列文章,介绍了成都这几个CSA案例。

食通社得到怡桦和农传媒的授权,在大陆首发该系列报道。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   这是食通社第036篇推送   –

从购买安全食物的成都妈妈,到开发本土食材、振兴乡村经济的消费者自治组织

食通社作者 | 陈怡桦

字耕秾。来自台湾。喜爱在新闻现场和土地现场间折返跑。

悠居南台湾,来自北台湾,留南望北,走在路上东张西望。

在成都城心的武侯区,走出华西坝地铁站,沿着满街银杏树走,离府南河不远的一个寻常社区的二楼住家,每到周五,从天微亮到天擦黑,总是熙熙攘攘忙忙碌碌。这里是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内文简称“爱生活家”)的取货站。

早上8点,志愿者(绝大部分是妈妈)陆续出现,赶在中午前让蔬果新鲜宅配出货,忙到下午2点才开饭。汆烫了当天送到的茄子,沾上刚拌好艳红的鲜辣椒酱,妈妈们一边盛饭一边坐下喘口气说:“好辣!劳动后的饭特别香呀!”

1

借鉴“台湾主妇联盟”,共同购买健康食物

2014年,爱生活家完成注册。李丹是创始社员,也是第一任理事主席。拥有农业专业背景、在政府机关的农业部门服务的她客气地说,自己只是“显得”比较专业,“我比较喜欢和农友打交道”。过去7年来,李丹肩负产品开发、检验、品管、与农友协调生产计划等重责大任。

在四川乡镇市县基层工作了八年之后,2009年,李丹回到成都,在省级农业部门工作。怀了老大加菲的她从那时起开始寻找安全健康的食材。问过身边的同事,请教了业内的专业学者,她得到的答案都是:“市场上哪有什么有机蔬菜?”这让身在体制内的她很惊讶,于是开始了自力救济的这一路。“虽然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我却发现过往的知识经验在面对一个新生命时,仍显得茫然且束手无策。”李丹曾在一次社员年会中这样说,直到今日,这仍然是许多新手妈妈的共同心声。

在爱生活家取菜点,左边是抱着二宝葵葵的李丹,右边是爱生活家另外一位核心成员方丽君。摄影 | 陈怡桦

拜网络发展之赐,李丹加入“成都妈妈网”的论坛版,接着又加入“宝宝菜篮子群”QQ群,顾名思义就是连宝宝都能吃的安全食物。当时另一个火红的QQ群是“宝宝健康群”,这两个社群加起来有上千位妈妈,大家一起寻找、分享、团购健康安全的食物。

约莫5年前,李丹无意间在网络上看到“台湾主妇联盟”的故事——一群台湾主妇在共同购买食物的基础上建立消费者合作社,倡导合作精神,推广环保运动。她想:“这不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吗?”行动力强大的她托台湾朋友收集了尽可能全面的纸质资料,浏览了网站上能找得到的材料,又请学妹拍下了入社说明,开始和伙伴们依样画葫芦。“最开始我们就是在复制台湾主妇联盟的模式,慢慢地根据实际情况再改良。如今在爱生活家微商城总共消费过的记录有近两千人,加入了微信群的有300多人,这三百多人可以算作一般社员。每周固定参加共购的“铁杆家庭”约两百个社员(家庭)。社员是需要对爱生活家合作社有基本了解认知的,而不是一次性纯消费者。

2

由全职妈妈和职业女性构成的大家庭

每到周五的配菜日,平均有6位志愿者从早忙到晚。凌晨5点菜送到,在取货点分租房间的志愿者先协助接菜;8点左右,其他志愿者陆续抵达,赶在中午前完成快递配货,同时也等着零星自取的社员到来,直到下午6点。

每到周五,理菜志愿者总要忙到下午两点才能吃午饭。摄影 | 陈怡桦

偶尔周二要处理不能久放的水果。“爱生活家是一个半自助的团体,一开始就告诉社员,我们不像商业机构那样完美, 需要大家自助分摊工作,特别是夏季的分菜工作。”李丹说,志愿者是我们营运的根本,尤其每到周五的理菜志愿者需求特别大,这部分志愿者大都是长期参与的社员,而参加轮班的志愿者也有相对应的计分奖励机制。

爱生活家的运作粗分为财务组、产品组、营运组、公益活动组等任务小组,核心志愿者8位,既有全职妈妈,也有职业女性。最开始,有七、八位绝不轻言退出的核心志愿者,每个人交了几千块钱,置办了一些简易设备,让爱生活家有了最初的模样。爱生活家目前每月固定支出约人民币3000元,包含成本费、房租等例行开销。方丽君说,每周都有共购的产品,每类产品的利润不一样,折算后差不多和日常支出打平。

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的取菜点。摄影 | 陈怡桦

核心志愿者中也有辞了全职工作专心投入爱生活家的妈妈,前文提到的方丽君便是一例,她肩负爱生活家的财务管理和公益活动的安排执行,把这些当作自己的事业在做。

“每位核心志愿者都能做爱生活家的入社解说。”李丹说,“我们参考台湾主妇联盟合作社的入社说明,并制定了很多种版本,有针对政府的说明,也有针对消费者的说明。说明内容包括爱生活家的组织架构、营运方式、产品开发原则、如何入社、如何下单买菜,以及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介绍等。由于这阵子申请入社的人太多,目前面对面的入社说明不得不暂停,改成在网络上利用微信分享精简版本,让更多有意愿入社的消费者了解爱生活家和一般平台的不同。

3

食物分享是走进社区的最佳方式

“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是成都第一个注册的社区合作社,隶属高新区芳草街道办,目标是扎根社区,和政府合作进行社区工作。目前合作社渐渐走上正轨,也获得许多社区的认可。“我们算是打擦边球吧!最开始在民政局闯了几次,都不给过。民政局说,‘合作社’是专业名称,公益组织的名字里不能出现这三个字。在中国,能正常行使经济行为的合作社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李丹说。

爱生活家“共同购买”概念图。

李丹和方丽君分享了当时申请为合作社的迂迴过程。“当时有位社员在芳草街道办工作,经常在办公室分享爱生活家在成都举办的各种好玩有趣的亲子活动,被领导注意到,便邀请爱生活家注册。”李丹也谈到,每家每户都要买菜做饭,每个社区都可以成立自己的合作社,而这个社区合作社也自然成为一个紧密的消费群体,住在城市里的社员,可通过合作社直接连接一个村子的生产。

爱生活家是从食物出发的组织。目前活动组有五位核心志愿者,个个都是烹饪烘焙高手,食物分享是她们走进社区,和社区居民进行沟通的最佳方式。比如中秋节到社区教作月饼,平时教做豆腐、烘焙,都是很受居民欢迎的活动。方丽君说,从刚开始外聘讲师、到从社员中寻觅高手,接着自办培训课程,或到其他公益平台或孵化机构等组织参与学习课程,能明显看到爱生活家的活动小组和志愿者群在一步步茁壮成长、一点点站稳脚跟。

4

情系南沟村:撑起灾后羌族地方经济

2013年芦山地震过后,某非营利机构进驻南沟村,进行灾后扶贫工作,教当地农民种紫土豆。临到收成却苦无销售通路,因缘际会找到了爱生活家。“农产品放不得,当时我们根本没来得及考虑成本,就这样帮着卖了两年”。2015年扶贫项目结束,该机构撤出。李丹回忆当时有南沟村村民问她们:“能不能继续帮忙?”从此,爱生活家从被动吆喝,到主动共购,正式展开与南沟村的合作。合作至今超过两年,种植面积达20多亩,每周共购一次,平均4~5种菜共1000多斤,供应爱生活家近200个社员家庭,以及一些散户的每周果蔬需求。

在南沟村,每周采收新鮮蔬菜送进城。供图 | 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

南沟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境内,在四姑娘山的东北侧。村子周围环绕着海拔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原始森林,属国家一级水源地,距离成都市区车程约3小时。

“腐植质的土又松又黑,像踩在地毯上,祖祖辈辈都不用化肥农药,而是用动物粪便加田里野草所累积的天然堆肥。日夜温差大的阳山坡,特别适合水果生长。”负责农资使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的李丹表示,南沟村的环境好,农产品品质也好。原本只种土豆、玉米、一点小白菜和大白菜,到现在连番茄都种了,而且番茄香甜多汁,口感像极了某种好吃的老品种。如今,爱生活家协助南沟村进行全年的生产计划,依照季节时序、适地适种。

由于多数村民不识字,在市场上也势单力薄,合作之初,爱生活家建议南沟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在一位青年村干部的协助下,2015年“南沟村高山种养生态农业合作社”完成注册。第一年,社员集资购买了一辆货车,担负每周送菜进城的重任。第二年,合作社又发起群众募资,购入养猪发酵床。李丹说,今年应该会有小猪出生。

社员们发起群众募资为南沟村买小猪养殖设备。供图 | 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

5

留在家乡幸福生活,是振兴乡村的最好方式

目前爱生活家正陪着村民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面临的困难很多,只能一步步来,一个个的解决。李丹拿着一个算作次品的茄子说:“这个茄子就太老了。刚开始村民不知道市场要什么么,以为可以采收时,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已经是过老,口感也不好。”和村民的沟通上不能太强硬,不能说这个不好,最好是说“你换成这个更好!”拥有和许多村民打交道经验的李丹说,村民都很朴实,只要知道消费者的喜好,肯定照着要求做。

南沟村生产者采收李子。供图 | 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

李丹认为,“还地于农”的同时,必须重视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掌握,有计划地开展生态技术耕作培训。“比如去年,本来我们确定村里空气水源土壤温度条件十分适合草莓生产,计划试验了半亩草莓试种,结果因为村民对于种植草莓一窍不通,导致几乎绝收。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南沟村的地理位置特殊,对于农时农事的把握,因地制宜还在逐步的探索掌握中,失败是免不了的,目前就是在不断失败中总结经验的摸索过程中。

“我们对村民都是口头承诺,不用写协议。但承诺保证一定做到,和干部有书面正式约定。”除了和干部沟通,李丹和伙伴也走访每家每户的地块,了解每家的家庭情况,跟村民一起分析比较外出打工收入和农务收入,再让他们评估合作意愿。”尽管目前爱生活家的需求还没完全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但当天交货、马上收到现金的方式却让村民觉得最安心。李丹感到,只要收入稳定,村民花的心思就不一样。

农产的定价由爱生活家和南沟村双边协商订定,包含了村民的劳动付出和土地管理成本,高于市场价收购,且不受市场波动影响。蔬菜类平均一斤人民币5-8元,每种菜的价格依照种植技术难度和产量略有不同。李丹举例,种植难度高的番茄价格就高一点,紫土豆的产量比黄土豆少,售价也高一些,完全不用药的樱桃的价格比市场的收购价格高一倍。有些水果需要提前订购,比如9月开始取货的青苹果,年初苹果开花时就下订单了。

爱生活家不定期举办到南沟村拜访生产者的活动。供图 | 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

南沟村是个很有历史的地方。三百多年前清兵入关,这一支羌族部落为清廷攻下藏族立了汗马功劳,封了这块土地给祖祖辈辈,几百年来他们遗世独立,保留了完整的羌族古文化。“每到冬天,大雪封山,山寨的老婆婆穿的都是道地的羌绣,鞋子、袍子全是自己绣的。”李丹拿出手机翻着照片说。由于生态环境太好,政府在当地发展旅游业,甚至影响了几个村子的团结气氛,过去还产生过内部矛盾。

地震过后,路修通了,也带来了冲击:“原本全村有一百多户,流失到只剩下53户。很开心的是目前跟我们合作的村民也有年轻人。希望更多的羌族年轻人能留在家乡,好好保护自家的净土和文化。”李丹认为,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是支持本乡本土的农民留在自己的土地上,而不是公司转包,或城市人转业做农民。

对爱生活家而言,支持南沟村的意义在于稳定村民的生计,协助村民照顾土地,维持友善的生态环境。而村民不外出打工留在家乡,也间接留住了羌族文化。“我们的想法很单纯,只要和这片土地产生连结,一切都有了意义。”作为“生态吃货”的李丹一脸满足地说,这里种什么都好吃,社员们知道食物是哪里来的、怎么种出来的,还有村民们很纯粹的心意。

每年六一儿童节,爱生活家的社员们都会带着家人孩子,一起去南沟村拜访农友。合作社会统一购买生活用品带给村民,社员们还会自发采买衣物和学习用品送给农友。供图 | 爱爱生活家社区合作社

爱生活家产品开发原则:本乡本土优先

住家的客厅是理菜的地方,李丹指着墙上的“产品开发原则”说:“这是参照台湾主妇联盟合作社的方式,慢慢改良成适合我们自己的。本地本乡本地是核心原则,尽量不找外地产品,计划性消费、提前预购,和农友合作,地域性产品则不在此限。

爱生活家生鲜蔬果类以川渝地区为主,缩减食物里程,有利于消费者与农友近距离互动,建立长期的纽带关系“。“身在物产丰荣的四川都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话,是不是自己的欲望和要求过多了呢?”作为消费者的李丹反问自己和社员。

爱生活家保证,所有产品都是经过多次亲自走访考察,从存放农资的库房到土壤都仔细地观察评估,连台湾来的产品也是直接到产地挑选,考察时间至少半年,依照每个品项的生长周期而确认。比如某种葡萄,爱生活家就考察了超过2年。

李丹指了指墙上挂的猕猴桃检验报告,其中详细记录了访问内容、访问时间、农场状况等记录。对于产品的把关,身为共产党员的李丹借用毛主席的思想说明了自己对于有机农业的想法:“我们要统一战线,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人,不是把人放到对立面,要合作。”也就是,爱生活家的社员愿意和农友一起朝着有机耕作的方向走,陪着农友一起度过转型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