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惑”到00后,为啥都来种地了?
2025年,祝他们在土地收获果实,也收获踏实的一段人生!来看看今年都有哪些年轻人要走向田野吧!
先介绍一下今年新加入实习农场
01 乐隐谷农场
农场占地60多亩,蔬菜种植面积30亩,水稻种植 30 亩,另外还有树林、草地、自然教育中心、餐厅等丰富的田园休闲放松的生态空间,可以开展亲子自然体验活动,生态营地露营、田园用餐等田园生活服务。
80后,湖南安化人,从2008年开始投身农业,过去十多年来一直致力生态可持续农业及生活方式的践行和推广。通过十多年国内不同地域多个生态有机农场工作实践、游学经历,擅长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传统农耕、自然农法、活力农耕、朴门、森林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14年的有机农场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目前负责上海乐隐谷农场的生产技术、活动、技术研究。
几年前由于自己的心境转变,结合自我艺术实践,萌生了想要学习种地、在农场生活的想法。这个想法在gap之中变得愈发膨胀,赶上一直关注的食通社发布了今年的实习计划,我就抓住了这次机会。希望能通过身体力行的学习与劳动,了解生态种植、活力农耕的知识。也希望在土地上遇见具体的人,能够携手并肩,共建生态社区,一起昂扬!
02 中德农场
农场占地300余亩,已建有蔬菜大棚(百合、番茄、草莓)、农产品冷藏区、粮食加工坊、有机榨油坊、有机酿酒坊、生态养殖场(黄牛、鸡鸭)等一批基础设施,是一家集种植、生产、加工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态体。农场已通过国内有机、欧盟有机双重认证,获得中国大陆地区首张活力农耕认证证书,更于2021年底通过全国首批生态农场认证,为当地唯一获此殊荣农场,现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2015年开始实践活力农耕农法,国内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农夫之一,国内首批由全体老师特别指定的辅导学长,全职劳作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德农场,主要种植水稻、百合、番茄、草莓等作物,并建设有活力农耕酿酒、有机植物油压榨等生产线。
农场或许是个有机会接触户外自然、动静结合的安身之所。但我缺乏种植经验,对农业的现实认知甚少。土壤中的塑料垃圾曾令我不安,人类怎样可持续利用环境和能源仍是引导我思索的宏大议题。从当今的生态农业,我将探索自己长期规划中的一条支线,一种可能的事业。
03 沃野青青有机农园
90后摆烂青年,退役社工,热爱美食的同时在与生活斗争。
如果把自己看待成小说中的修仙者,那么我现在陷入到练气期的瓶颈,需要打破这个瓶颈才能继续前行,去寻找或打造那个充满鲜花的世界。
如果把自己看待成小说中的修仙者,那么我现在陷入到练气期的瓶颈,需要打破这个瓶颈才能继续前行,去寻找或打造那个充满鲜花的世界。
以下合作农场将继续接收实习生
04 绿我农场
2014年创建绿我农场,学习、实践活力农耕农法,成立本土活力农耕协会,作为讲师授课。改造了大量不伤害土壤结构,适合本土的农用机械。
2014年创建绿我农场,学习、实践活力农耕农法,成立本土活力农耕协会,作为讲师授课。改造了大量不伤害土壤结构,适合本土的农用机械。
热爱自然,向往本真、健康、自在的田园生活。希望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不忘初心,扎根土地,让身体更清明,让内核更稳而有力。
期待可以看见生态农业的真实处境与更多可能,看见人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学习到对自然与人类都更健康友好的生存方式,以及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踏上可持续生活的探索之旅。
05 归芯源农场
从事都市农耕,半X半农14年。做过小型都市朴门农场,学校食农教育,社区厨余堆肥,生态环保等项目。
20岁,还在当大学生,学人文社科的,想当流浪纪录片导演。
曾经在媒体行业实习,知道了食通社。我想我还年轻,难道竟然就要一直困在海淀区上学吗?而且我的祖辈都靠农业吃饭,我真的就能完全脱离土地而在城市的楼阁间生活吗?所以我报名了,很开心能得到参加的机会,期待南下学习农业知识!
00后,城里人,热爱自然,热爱脚下的土地。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出身,理论满当当,但实际没有种过几次地。目前在积极探索自己在农业领域的定位。
希望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自然中治愈自己,在农场中与他人建立联系,学习可持续的种植和生活方式。
普通人,追求简单、真实的生活。
向往生态农场这样简单而纯粹的地方,这里尊崇自然规律,用传统农耕的方式耕耘土地。这种付出就能看到收获的生活,它让我能与大地产生链接,感受到生命的节奏。想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相信它不仅能让我回归自然,还能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当然未知伴随着恐惧,在恐惧中不停地前行吧。
期待在农场的每一天,都能离简单、真实的生活更近一点。
希望尽自己所能,认真地体验在归芯源农场和深圳教育基地半农半x的生活,学习土地告诉我的,像一颗种子一样不停生长。
06 小柳树农园
65后,北京土著,前外企白领。2013年在北京顺义租地,创立了“小柳树农园”。致力于循序自然,为植物创造自然和谐的生长环境。
07 溪青家庭农场
85后,2011年开始研究、实践生态农业,希望用好的土壤种出健康有机生活。
90后,喜欢乡村,喜欢土地,喜欢小孩子。在城市与乡村的迁徙之间,发现自己对土地一直抱持着热情。也许是因为童年在江浙的农村度过了许多个悠长假期,也许是变成大人后又去到云南的村子里和小孩们一起看天看树看小虫。期待再次回到土地,从农业的视角重新认识土地。
08 悦丰岛有机农场
悦丰岛有机农场生产技术负责人,有机水稻乡土专家。同时对接省内外科研院所,收集、保育地方特色品种种质资源,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和推广运用的品种,如苏御糯,鸭血糯,本地芋艿等。
相信自然和植物拥有自己的智慧与节奏,面对自然的变化,与植物打交道的人们亦是如此,其中的细致幽微的种种深深地吸引我去探索,在过往的生活中未曾有过现实的实践,此次生态农业实习为我打开了这样一个窗口,可以让我带着自己的想法在现实中去碰撞,去接触事无巨细的过程,希望通过这次实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的本质,感受土地的力量。
09 乐闲谷社区农场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起跟随温铁军老师参与中国乡村建设工作,曾任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设计丰收总经理,创智农园运营总监,现任乐闲谷社区农场总经理。
实习是希望能放空自己的头脑,专注2-3个月的体力劳动生活,和喜欢自然的朋友一同在田野里劳作。
10 怡润种植农场之幸福果百草园
农友喜欢叫我颜萍姐,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到广东打工,漂泊二十载,回归土地,希望就这样生活在农场里,每日劳作,既锻炼身体又能养活一家人。每一寸土地都是微生物的乐园,当食物森林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森林时,生态才可能像日月更替四季轮回一样自然简单。
在建筑行业摸爬打滚了三年以后,因为工作与我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gap了两年,去年开始关注到食通社实习生项目,开始听食通社《食日谈》和《团力结构》的播客,逐步了解到生态农业,也了解到半农半 X 这种生活方式。
在踏入三十岁的今年,我想去探索属于自己的半农半 X 的生活方式,所以我申请了这个项目。我想从消费者的角度转变为生产者的角度,亲身参与其中,去摸去看去听去做去尝。我想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明白生态农业在做什么、怎么做。
热爱自然,希望通过实习计划,学习生态农业技术并修身养性,为从事的生态农业事业做准备。
11 银林生态农场
2005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09年返乡创业,2013年开始实践生态种植,先后学习自然农法,活力农耕,土壤改良等培训课程,持续学习和钻研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希望农场给家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条件,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也给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安全食物。
千禧年的孩子,创作者,一直在探索离土地和内心更近一点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对许多具体事物的遮蔽激活了我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也带着我走向乡村和农场。对农学知识的极度匮乏让我将以接受一切的心态去迎接这一陌生的领域,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更贴近土地,回馈到土地和农场里,也很期待能在这趟旅途中认识更多的事物。
期待在与土地工作的过程中,厘清自己的思路,遇见更好的自己。
12 亮亮家庭农场
晴耕雨读。先喂养自己,再分享多余。减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都是亮亮农场10多年来在践行的理念。它们看似朴素,但又是那么有力量。我想了解更多。
图:实习生、实习农场、食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