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经济是什么?去合作社的源头看一看
关于本课程
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由食通社旗下的“食学社”联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共同推出,旨在加深公众和可持续食农的从业者对议题的理解,并且找到行动的方向和工具。
2018年食通社推出了可持续食物课程的第一个主题“认识食物”。第二个课程主题是合作经济。第一节课 “你所不知道的合作经济”由台湾写作者,也是多年合作社运动的参与者和观察者陈怡桦主讲。
四次课程的文章回顾可通过注册加入食通社共学社群获取:http://lxi.me/xd0bp 。10月3日,本课老师陈怡桦还将在共学群内进行线上互动,欢迎加入。
一 什么是合作社?
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关于合作社做了这样的定义:合作社是基于共同所有及民主管理的企业,为满足共同的经济、社会、文化需求与愿望,而自愿结合的自治团体。
虽然储蓄互助社是由德国人先开展的,但英国人最早创立了消费合作社,还在2016年把合作社七大原则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所以也可以说,合作社已经老到成为遗产了。
那我们就先去英国看一下合作社的发源地吧。
二 合作社的鼻祖: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
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于1844年12月22日,2019年就要庆祝175岁生日了。
1844年的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们纷纷进入工厂工作,而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大财富都进入了资本家的口袋,工人们没日没夜的劳动,右手领到的工资,左手又要还给老板或者资本家去购买日常所需。
一群在英国曼彻斯特近郊的纺织厂工人发现,他们花了不少的钱,买到的食物品质却很差:红茶里有小树枝,咖啡里掺小煤块,面粉里有石灰等等,甚至还会短斤缺两。他们实在无法忍受高价买到的劣质食物,28位纺织工人决定跳过无良老板,为自己供应安全、干净的食物,所以在这个工人聚集的罗虚代尔小镇上,他们的小食品店取名为“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工人们一起劳动,也共享商店的经营利润,采用一人一票的方式决策经营方向,给每个人以最大限度地权益保障。
由于大家都有各自繁重的工厂工作,小店最初每周只营业两天,供应面粉、麦片、糖和黄油几种生活必须品。但是这个由工人集资创办的商店资金并不充裕,一次只能进很少的货量无法和其他私营商店竞争,最初的三年只吸纳了少量社员,经营并不乐观。
社员既是股东也是消费者,产品质量的保障是公平先驱社很大的优势,加之本就深受私营商店劣质产品之苦的他们也对资本运作及合作事业有很多讨论和思考,在经营过程的不断摸索中制定了罗虚代尔组织和经营管理原则,这些原则也体现出了他们与其他私营商店非常大的不同之处。后来这些原则也成为了其他合作社开展经营活动的基础。
首先是社员出资,罗虚代尔先锋社只以社员出资的自有资金经营;第二是民主管理,由社员选出代表,重要议案由社员共同讨论决定,一人一票表决制,不分男女和认股数;三、按照交易额分摊剩余金;四、股金利息限制在5%以下;五、政治、宗教中立;六、现金交易,不赊账,防止工人负债,按照市场平均价格销售商品;七、促进社员及家属的教育。
本着这些原则和理念,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1880年的时候已经是有超过一万名社员,多网点和业态的综合型合作社了,也是发展到现在的英国合作集团的前身。而罗虚代尔镇上的第一家零售商店则于1931年改造成了罗虚代尔先锋社博物馆。
罗虚代尔先锋社的成功也带动了英国甚至欧洲一些国家合作社的发展,同时也揭开了现代合作社运动的序幕。
三 合作社七大原则
1966年,国际合作联盟在罗虚代尔原则的基础上,制订了合作社七大原则:
1自愿而开放的社员制
合作社由社员自愿组织而成,社员资格对所有能利用它并愿意承担会员义务的人开放,没有人为的限制或任何社会、政治、种族和宗教的歧视。
2社员民主管理
合作社由社员民主管理,社员一人一票制,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公开透明的经营和管理,强调社员不只参与合作社拟定经营政策的机会,还有决策的机会。
3社员的经济参与
社员需公平贡献股金,民主管理,可分配有限的盈余,合作社不强调资金的结合和交易的结合,社员贡献的资金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更好的运作合作社。如果是消费合作社,要通过合作社满足社员自己的消费需求,如果是劳动合作社,则要利用合作社来满足社员的劳动回报。
4自治与自主
合作社是由社员所控制的自主、自助组织。在与其他组织,包括政府,签订协议,或从外部获取资金时,必须要保证社员的民主管理及合作社的自主性。
5教育、培训与宣传
合作社为社员、社员代表、管理者和雇员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有效地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同时也包括对外的公众宣传,让更多人和组织了解合作的本质与益处。如果一个合作社不跟社员强调他们是一个合作社以及在做的事情,不能不断的确立共识,做教育的话,可能就会慢慢的变成被少数人把持的企业。对内持续不断的做教育,对外要持续不断的宣导,请大家一起认识合作社,加入合作经济。
6合作社间的合作
合作社通过地方、国家、地区和国际上的合作才能最有效地服务于其成员并发展合作社运动。与主流的市场主体相比,合作社还是较少人了解和参与的小众经济,所以这一原则是强调合作社之间加强合作,手拉手一起联合起来,让合作经济的力量更大。
7关怀社区
合作社要谋求的是社员经济、社会或文化上的最大利益,理论上,一个真的合作社不会像资本控制的连锁企业一样,在一个地区只做经营活动,并把赚到的钱吸收到总部或者少数资本家手中,而应该与在地社区产生联系,社员的生活跟合作社的产业都应该可以回馈、落实在社区里,繁荣本地社区。
这七条原则每一条都是经营合作社的必选项,穿插在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是将价值付诸实施的指导方针。比如选择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合作社应该优先于一般企业;还有对地区的反馈,真正的合作社会为繁荣在地社区贡献力量。严格的遵守每一条原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合作组织。
四 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1合作社的类型
一个判断合作社类型的简单办法是看合作社前边的名词短语是什么。
如果是劳动合作社,就意味着在里面工作的劳动者才是社员,也是合作社的拥有者。
如果是社区合作社,那社员就是住在社区里面的人。
如果是消费合作社,那就是由消费者组成的合作社,合作社为这些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台湾的情况和英国有些不一样,台湾合作社的法律规定必须在合作社的共同关系里面才能进行交易。比如你有机会到台湾旅游,觉得台湾主妇联盟里面的东西很好,想要买回去是不可以的,因为只有社员才能参与购买。
2合作社的运作形式:
看一个机构是不是真正在用合作社的形式运作,要看他们的工作分配。从出资、营运、购买等环节社员都要参与其中,消费合作很容易变成:社员交了股金,就不再有任何参与了。
以消费合作社为例:第一是看社员有没有在里边参与活动;第二看有没有出资;第三是有没有经常在里边消费。不管合作社的人数是不是越来越多,或者消费力越来越强,这三条是绝对的存在的,劳动合作社也是类似的原则。
英国的法律规定,组成一个合作社至少需要三个人,台湾是七人,大陆是五人。所以不同的法律规范也会影响到合作社的发展。在采访中,我遇到一个三人组成的劳动合作社,他们的工作是拍摄记录片,如果法律规定必须七人才能成立合作社,那么对一个初创的小合作社来说,七人的营运和行政成本会比三个人要高很多。一条法令看似简单,其中的影响却是不可小觑的。
3合作社是否盈利?
一般公司追求机构的营利,非营利机构包括基金会或者协会,而合作社可以说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企业。
台湾的法规把合作社和非营利组织放在了一起,人们可能会认为合作社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合作社是一个共同所有民主管理的经营实体,它要保持良好的运营,所以绝对不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在台湾,法律规定合作社每年需提5%以上的结余作为公益金,可以由合作社自己决定选择做哪方面的公益。
五 为什么选择合作社?
很显然,在合作社诞生的100多年里,它并没有成为全球经济社会组织形式的主流。但过去十年里,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很多国家的经济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现在仍然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所有资源都倾向于大资本,但是当大资本撤离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
金融危机之后英国的状况也非常不乐观,中小企业资金周转不灵,以至于纷纷倒闭。这些中小企业通常也服务于中小城市或社区,所以在金融风暴发生的时候,人们只能想办法自力救济,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成立了很多新的合作社。
于是,我们2016年又来到了英国,非常好奇当时成立的这些合作社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以及他们是如何运作的?
但是在我们采访结束后却发现了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劳动合作社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其实也非常回应时代,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步入职场的时候,不管是在哪里都常常会被不公正的对待,例如较低的薪资,被各种无缘由的杂事缠身,即使是设计类自由工作者也会遇到被轻视等状况。我们当时遇到了一个最小的合作社,由两个艺术工作者组成的协助年轻人成立劳动合作社的合作社。
在采访过程中,他们称之所以不用他们自己的本业成立合作社,是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只能随着人生的阶梯不停地往上爬,为什么不能横着走呢,他们认为劳动合作社可以让年轻人拿回自己就业的权利和尊严,因为在合作社里面是完全扁平的,不存在阶级和不公平。
我对当时采访的机构都问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会选择成立合作社?得到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如果我们不成立合作社,还有别的选择吗?
确实如此。比如说,一个服务于社区的零售店,如果是私人经营,店主或股东可以轻易决定它的去留,社区的居民可能会因为失去一家社区店而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路途去采购日常所需。但对社区的居民来说,合作社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合作社接纳所有人成为社员,所有社员也都可以是它的拥有者,并且来决定它到底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它的去留。任何一个人离开了,都并不影响合作社的继续经营。
六 结语
如今,合作社早已是一项全球运动。每年七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国际合作社日,每一年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希望借此呼吁人们去关注社会的一些问题,并用合作的方式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近几届国际合作社日标识与主题
2017年主题
“合作社不落下一个人”
2018年主题
“合作实现可持续社会合”
2019年主题
“合作社促进体面工作”
联合国是这样解释他们把“体面工作”作为2019年合作社日主题的:
根据一项最新估算,被世界各地的合作社雇佣,或靠其获得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超过2.79亿,占总劳动人口的近10%。
此外,其他研究也已证实,与其他产业的就业相比,合作社工作:1.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具可持续性;2.高、低薪岗位间的收入差异更小;3.在农村和城市间的分布更为均衡。
下期预告
在下一节课中,陈怡桦老师讲跟大家分享她在英国亲自探访的多个合作社,通过案例进一步解释合作社的原则、理念和操作方法。
作者 | 陈怡桦
客居南台湾的文字工作者。2016年春天,透过群众募资,带着来自80位朋友的赞助,到英国采访29个合作社及机构。2017年二月,这些故事集结成《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大不列颠COOP踏查报告》一书出版。
关于《哇!原来这也是合作社》
● 2016年 2月 至 4月,一共采访了:12个劳动者合作社、6个社区型合作社
● 4个消费合作社、1个住宅合作社、2个CIC、4个合作社推广机构
● 总计49位Co-oper受访,分布在8个城市、3个国家
课程统筹:常天乐
课程执行:马小超
图片:除说明外均由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