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卫我们的餐桌?| 今晚读书会直播预约
今年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温、干旱和洪涝,在不断刷新人们对极端天气认知的同时,也让气候变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退潮,大多数城市人也许会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仿佛并没有发生什么。
为了防止读者错过房间里的大象,《地球不在乎》的两位作者威尔弗里德·博默特和玛丽安娜·兰策特尔,以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为出发点,试图呈现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农业生产者面临的困境,让读者更真切地意识到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会毁掉我们的餐桌吗?
与柏林墙倒塌或是“911”恐怖袭击不同,气候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也不会在某个时间节点载入史册。它产生的影响不易察觉,却是持久且不可逆的。
这里说的气候变化,是有别于自然因素的、由人为因素带来的气候变化。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定义,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natural climate variability),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而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在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农业生产所遭受的打击不可忽视。在《地球不在乎》的12个章节中,两位作者基于调研和实地走访,讲述了十几种食物面临的危机。
比如气温的不断升高和降水的分布不均,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南欧西红柿主产区和埃及土豆主产区的作物产量逐年下降。升温或者降水减少,让热带地区越来越不适宜可可和咖啡生长。
另一方面,干旱和高温也带来了病虫害的狂欢,诸如地中海的橄榄果蝇繁殖的世代更多、蔓延区域更广、更易度过当地不再寒冷的冬天。
在海洋,气候变化带来的海水温度上升和海洋酸化,不仅使牡蛎和牡蛎难以形成钙质层,也会影响到海洋浮游植物这些初级生产者,从而直接威胁到整个海洋生态和海洋食物链。
威尔弗里德还调研了巴西和南美的农场,呈现出当地种植与全球市场供应之间的关系。玛丽安娜则参观了美国艾奥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农场,了解农场主对气候变化和当地农业发展方式的担忧,以及他们如何凭借智慧和辛勤劳作迎接挑战。
二、农业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在我们开始担忧未来是否会有充足的食物、是否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杏仁或巧克力时,两位作者也介绍了一些成功的解决方案,即有别于工业化常规种植的更可持续的种植方式,和农田里正在进行的气候变化适应实践。
书中第4章讲述农场主乔·贝克豪斯向有机种植转型的故事令人动容。
当时,他三岁的儿子安德森想玩农场院子里的大豆种子。乔知道这些豆种的表面都裹了一层化学肥料,还喷洒了防止病虫害的农药,于是大声朝儿子喊道:“千万不要用手碰它们。”
安德森却说,“爸爸,这难道不是我们平时吃的东西吗?”
被这句话触动的乔开始反思工业化农业的问题,之后他开始研究绿肥和土壤,尝试用顺应自然规律、更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种植。
三、做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除了积极适应气候变化之外,更有一些新农人希望用生态种植带动周围农户转型,更好地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比如阿拉善致良田农场的马彦伟。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毕业后,他义无反顾走进沙漠,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开始了近十年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在工作中,马彦伟了解到,解放后阿拉善地区耕地面积持续扩大,不断开发各大灌区,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地下水。
即便现在已从高峰时的近100万亩,下降到60万亩,但由于采取粗放的漫灌方式,以及较低的作物有效利用率,当地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由于当地地势东高西低,水势自东边的贺兰山依次向西边城市、农田、牧区所在的荒漠草原和更西边的沙漠补充地下水。
如果位于贺兰山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农区的地下水下降,就没有多余的地下水补充沙漠。过低的地下水水位还可能形成倒灌,造成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
2015年,马彦伟在阿拉善租地做起了农夫,希望通过生态农业,探索更加节水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
在改良土壤,也不牺牲产量的同时,做好地下水资源保护,推动地下水采补平衡,并在这个过程中,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以此来实现阿拉善地区的生态保护。
目前,除了管理致良田的160亩农地,马彦伟还通过帮助农户对接客户完成市场销售的合作方式,带动了10户农户从事生态种植。
四、成为行动者
食通社在生态小农与气候变化调研中,也看到不少类似的做法。
比如,广西桂林的戴云云选择更适应当地气候的老种子;广州仙娘溪的星哥,在种植姜类作物时,会用秸秆或杂草覆盖;北京平人农场的赵飞,在农场大棚里也终于等到了蚜虫天敌异色瓢虫幼虫的到来……
看到这些人的努力,读者的气候焦虑会缓解一些。坐在餐桌旁时,也会联想到背后那些与气候变化抗争的农业生产者吧?
今晚,食通社将举办《地球不在乎》读书会的第三次讨论。
文中阿拉善致良田的农场主马彦伟,将与大家分享《气候变化下的农业:土与水》;来自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的王金秀将分享《气候变化与传粉昆虫》。
期待与大家在今晚8点开始的读书会中进一步交流和讨论。点击下方海报,即可预约直播。
食通社作者 | 冯启华
负责食通社气候变化项目,自然之友玲珑计划伙伴。曾先后在媒体、金融等行业工作二十余年。伦敦商学院金融硕士专业,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美国弗吉尼亚理工自然资源专业线上硕士在读。爱自然,爱观察,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农业充满好奇心。
编辑: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