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好饭”让谁吃上了好饭?

打着“0元配送费,10元点外卖”旗号的美团“拼好饭”,因其低价策略,让不少打工人趋之若鹜。

尽管“便宜无好货”,人们不免担忧其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自己也曾经因为拼了一份“牛油炒饭”而拉了两天肚子,但正如一位美团用户评论的那样:“拼好饭可以不让人饿死,一顿10块,还要什么自行车!”美团各大城市10%-25%的订单均为“拼好饭”,足以说明这一产品的“成功”。

但我一直想知道,拼好饭的廉价背后究竟是什么?

一、劣币驱逐良币

今年过年回沈阳,我终于有机会了解商家眼中的“拼好饭”。

起因是和沈阳一家小型咖啡店的老板曾哥聊天,他说起他家为什么没上拼好饭:“他们业务经理过来谈的时候,要求我们把一杯美式的价格压到6块钱,都快接近成本价了。”

去年咖啡产量下滑,价格上涨,曾哥用的又都是品质好的豆子,实在无法满足拼好饭的压价。“我们是没有办法昧着良心这样做的。也有人用质量特别差的咖啡豆,味道并不好。”

我问:有没有上了“拼好饭”的商家,依然坚持用好的食物原材料呢?

曾哥用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回答给我讲了一个同行的故事:那家咖啡馆用的咖啡豆和他家的比也不差,但是上了“拼好饭”之后,价格被压得太低了,根本不挣钱。单量是上来了,在全沈阳茶饮榜上销量一度排到第二,仅次于瑞幸。

生意是越来越好,钱是一分没赚。马上就撑不下去了,现在正张罗往外兑店呢!”曾哥最后说。

离开咖啡店,我望着店的招牌,默默地记住了它的名字。这是一家不错的咖啡店,但在美团的商家列表上,你很难找到它。因为没有购买“搜索排名”,也没有“拼好饭”的流量,它被藏在非常靠后的位置。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

●曾哥的咖啡很好喝,但你很难在美团上找到它。

二、大厂技术创新还是小店忍痛割肉?

过完年,从沈阳回到北京,我也开始留意普通拼好饭商家怎么看这个产品。

有一天在海淀吃香河肉饼,发现店家虽然上了美团外卖,但是没有上拼好饭。店主跟我解释说:“一份肉饼我自己卖18块钱,到他们那边被压到10块钱。算一下食材成本、以及房租水电费用,这根本就是亏本的。”这位店主认为,那些没有堂食服务且更依赖平台和流量的纯外卖店可能更适合上“拼好饭”。

但我发现,如果无法控制食材成本,即使是对于那些房租压力较小的纯外卖店来说,“拼好饭”也只是赔本赚吆喝而已。湖北的张女士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她曾经专营一家淮南牛肉汤的纯外卖店,于2022年上线了“拼好饭”,但也仅坚持了不到一年,就因为持续亏本把店铺转租出去了。

表面上,美团对外宣称,“拼好饭”让外卖变得更廉价的秘诀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但在餐饮商家的体验里,“拼好饭”只不过是美团压价的另一种手段而已。只有商家进一步让利和压价,拼好饭才能够用低价吸引收货地址相近的用户在同一家店铺购买相同菜品的外卖。

●有的商家通过减量来应对“拼好饭”的压价策略,但最后还得搭上客服和差评。

三、流量作为一种压价武器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商家在明知道要亏本的情况下,也会上线拼好饭?

B站用户,IP地址为广东的梅女士这样解释道:“我家做餐饮的,今年上了拼好饭,就上几个菜,土豆丝肉丝,红烧茄子,小炒肉,腐竹肉丝,到手7-9钱一单。拼好饭基本不赚钱。但是正常的外卖,你不做美团的神券活动,就没有流量,有时候到手还没有拼好饭的钱多。”

远在沈阳开咖啡馆的曾哥也提到了流量。他没上“拼好饭”,除了不想降价,另一个原因是他暂时不需要引流。所谓引流是指,商家加入“拼好饭”后,主站店铺的曝光率和订单量得到增加,美团业务经理通常以此为砝码邀请商家加入“拼好饭”。然而,曾哥的咖啡店只有两个人照应,他们也无法应对流量带来的订单量。

他透露说:“每天多卖上百杯,人手少肯定忙不过来。也有一些小店会想办法去做,比如提前把咖啡萃取出来放到几个大桶里。放久了肯定不好喝。为了让顾客对口感满意,就会加入更多的果酱和糖浆掩盖,都是‘科技与狠活’。”

也就是说,在正常的外卖市场,流量已经非常稀缺,只有通过参与美团的促销活动才能获得。拼好饭虽然压低了菜品的价格,却能够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提高单量。看似成立的“薄利多销”逻辑,当利太薄,或者为负时,商家只能“降本增效”了。

我曾经看到一位厨师在B站点评“拼好饭”时这样说:“年轻人们听我一句劝,别点了,为你们好也为我们厨师好,现在我们店里都没几样新鲜食材了,我们都被美团逼得没菜吃了!”

这又让我想起那份让我拉了两天肚子拼来的牛油炒饭了。

●B站up主“爱德华说”的视频《拼好饭为什么这么便宜》解析了美团的商业逻辑。评论区很多商家和消费者都表达了对拼好饭的无奈。

四、当平台“护城河”是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坑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央视曝光了许多卫生环境脏乱差、使用劣质食材、只做外卖没有堂食的外卖店铺,甚至还有开在垃圾站旁边的“幽灵外卖店”。这类纯外卖店同时也是“拼好饭”上的活跃商家。

当时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对黑心商家的道德谴责,以及对平台监管缺位的批评上,却忽略了这些纯外卖店的行业生态本身就是由平台催化的。而“拼好饭”可能是最能够直接证明平台有意打造“廉价外卖”的例子了。

其实,“拼好饭”的逻辑需要放到平台整体的“廉价外卖”战略层面去理解。自2020年上线以来,“拼好饭”帮美团完成了开拓下沉市场、维持用户粘性、增加护城河深度的任务。据《晚点LatePost》报道,已经有1.2亿用户使用过“拼好饭”,接近美团用户总量的四分之一。

美团披露的数据显示,“拼好饭”单日订单量峰值已突破800万。据交银国际分析,2023年“拼好饭”总单量达11.6亿单,占美团外卖订单的6%,未来“拼好饭”在美团外卖订单中的占比有望达到20%。

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据知危编辑部报道,拼好饭单量在美团外卖总单量中占比已经达到10%。根据美团公开业绩会表述,这一数字在部分城市已经高达 25%,且预计未来占比将持续提升。

节节攀升的数字背后,是美团在开展“拼好饭”业务的过程中锻造出的,让外卖进一步变得廉价的“能力”。

有些人认为,一家店铺的拼好饭外卖和主站外卖的菜品在品质上并没有差别,区别只在于份量上。还有人认为,那些做拼好饭的“纯外卖店”很多也是善良的普通人经营的。这些当然也是一部分事实。

但作为消费者,我不禁担心,“拼好饭”商家在平台施加的压力之下,他们将会在具体的食物制作的过程中做出什么抉择:是使用鲜肉还是清理快过期的冻肉?是选择新鲜的蔬菜还是变质的蔬菜?一份鸡腿肉掉在地上,是选择直接捡起来放到包装盒里,还是重新给顾客做一份?

我们无法确定,面对生存或关店的选择,商家内在的良心能否经得起外在压力的考验。但我们可以确定的只有两件事情。

一,随着美团和抖音、京东、饿了么在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美团越来越需要“拼好饭”这种制造“廉价外卖”的能力,以加固自己的“护城河”了。

二,而在这些压力之下生产出来的食物,最终要进入到我们口中,由我们的身体消化,所引发的健康问题则要由我们自行承担。

五、外卖员还拼得动吗?

理解了外卖平台的廉价策略,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包括美团在内的各个外卖平台一直在用算法压榨外卖员,并且拒绝为他们提供社会和劳动保障。

事实上,由于“拼好饭”不止向商家压价,也把外卖员的每单收入又压低了几块钱,导致不少外卖员不愿意把“拼好饭”送上楼,引发矛盾。

●抖音上的一位外卖员晒出了自己和顾客因为拼好饭而起冲突的对话。
有人根据美团订单量和外卖员人数估算,只要每单外卖多收一块钱,就能为所有外卖员缴纳社保。但多年来,美团一直在压低外卖价格,就是因为担心,一旦提价,单量和市场就会下滑,哪怕每单一元都不愿意为外卖员争取。

随着政府部门越来越关注包括外卖员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平台数字劳工的安全和福利,京东、美团等平台也提出将为符合条件的外卖员缴纳社保。这个承诺会实现吗?这笔“额外费用”会由谁来承担呢?

如果最终美团的“廉价外卖”策略因其被迫重视劳动保障、商家利益和食品安全,而不得不提价,导致“护城河”被填平,它还能一家独大吗?消费者和商家会有更好的选择吗?

但无论如何,一家企业的“护城河”不应该是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坑”。

参考资料

晚点独家|美团冲击增长天花板,用拼多多的办法做外卖

穷鬼套餐流行,一线城市年轻人吃得越来越便宜了 | 谷雨数据

红餐网|10元拼好饭,究竟能赚多少钱?

知危编辑部| 10块钱一份的拼好饭,磨平了外卖商家们最后一点棱角

2024年美团专题报告:拼好饭,外卖新模式,“成团”提效 – 报告精读 – 未来智库https://www.vzkoo.com/document/20240710ace58c49bfa31a306d580736.html

美团2024年中期财务报告https://www.meituan.com/investor-relations

一条视频告诉你,拼好饭为什么这么便宜?-哔哩哔哩 https://b23.tv/rwP6JW6

食通社作者

郑玉阳

一个生长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畜牧二分场,漂泊在北京的intp青年,曾在北京跑过4个月外卖。目前主要关注数字科技、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

 

 

 

315在即,我们也想知道各位读者如何看待“拼好饭”和外卖产业,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也可以扫码参加我们“100个不想吃外卖的时刻”征集。

作者:郑玉阳

编辑:天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