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即,粤西农户遭遇全球风王
一、台风南移,12级风圈围剿农户

郝南解释道,其实台风“桦加沙”的路径向南侧偏移了一点点,12级风圈覆盖范围几乎减少了90%,而台风造成的损失和风力等级直接相关。
此外,即使在12级风圈范围内,城镇建成区与农村地区受到的破坏也差异悬殊。
郝南介绍,一般而言,中国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能力都是按照12级风力设计的,12级风力以下,城市基本能很快恢复,而超过设防等级后,受灾损失就会成倍增加。而对农村地区来说,10级风圈已经足够对农林牧渔业及其基本设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这种损失很难避免,只能减少,这也是农村脆弱地区需要增加气候韧性建设的原因。
9月24日8时至9月25日8时,“桦加沙”台风期间,阳江市区的风力等级达到13级以上,破坏严重。而以乡镇、农村为主的阳江海陵岛和台山上、下川岛的风力到达了14-17级,上、下川岛作为两个乡镇,一度通讯中断。
二、阳江:网箱被打散,养殖户欲哭无泪
“复产复工无从谈起。擦眼泪,蹲在渔排对着天喊,伸冤呐。”闸坡网箱养殖协会秘书长曾宪光向食通社感慨,嗓音沙哑,他说海陵岛的很多渔排都被打散、打残,“网都打烂了,鱼都打跑了。”
曾宪光还清晰地记着17年前,2008年9月24日这个日子,那是台风“黑格比”登陆阳江的日子。它曾经带来16级的大风,是海陵岛40年水产养殖记忆里,最惨烈的一次台风。但“桦加沙”比那次还要严重。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曾宪光解释道,当地养殖业中,网箱养殖业由于没有面对极端大风的有效防范措施,损失尤其严重。目前,渔排使用的木料都比较好,对于11级大风有抵抗能力,但面对12级以上大风,束手无策。台风前,养殖户只能用长缆简单加固渔排,再低价卖掉部分鲳鱼。
但是卖也来不及。“家家户户都在卖,不是想卖就能卖的。”他告诉食通社,正常情况下,金鲳鱼收购价下在22-25元/斤之间。但台风来之前,收购价一斤比平时低了3.5到4元。

至于养殖行业整体损失,每户损失都在几十万、几百万,但具体金额无法计算,他说:“到现在还没有人报损失。阳江市各个单位要统计,暂时都报不出来。”
他向食通社举例,一个大型深海养殖户能有150多口网箱,每个箱子的长宽大概100米、养12到13万条鱼,每条鱼接近1斤——那就是1800万斤的损失。
当地渔业人士还说,从20年前,他们就在争取渔业保险,但是“每年争取,没有一次争取成功”。灾害风险太大,保险公司也怕亏本。
风险大,收益却在降低。“一年比一年差,亏本。”曾宪光说,多重因素影响下,这几年来,当地传统的近海木排养殖并不赚钱。近海养殖污染生态,水质不好,趋势上在被淘汰,生产成本也提高了。此外饲料价格也上涨了20%以上,供应商还要求现金支付。更致命的是,鲳鱼收购价还在被压低。
他说,现在只有自己有大船去深海养殖,并且能搞运输、搞贸易的渔民才有赚头。但海陵岛近海木排养殖目前还有462户,深海则不到100户。
在这样的局面下,做渔排养殖,农户必须贷款。曾宪光说,海陵岛许多养殖户把房产都抵押进去,但100万的房子,也最多只能贷出来四分之一。一些养殖户家里的备用金、“拜神的钱”都已经投入到养殖里去了,但贷款还没还完。
“不少人贷款养鱼的现在都是亏得都说不出话来了,我爸刚从果园回来,说果园附近养鱼的人瘫坐在鱼塘上。”阳江市另一个镇子的居民黄婷也观察到养殖户的困境。
黄婷的父亲在当地种了十多年的果树,但十多年的经验与心血并不能帮助他们抵抗天灾风险,果园损失惨重。当地种植业保险一亩保费要400多元,她问了一圈,附近受灾农民无一人购买。现在,镇农办向农户开放损失上报渠道,但不能保证有补贴。
村镇纪录片导演,B站up主“遇真纪事”在台风前后走访了湛江、茂名和阳江,采访了很多农民和水产养殖户。他发现,阳江各乡镇的损失比湛江、茂名等地都大得多,而且不仅仅在养殖业。在阳江,河南信阳夫妻种植的香蕉林,浙江台州夫妻种植的5万棵甘蔗树,也全军覆没。他们在农田边的板房也被台风吹散,墙倒屋顶飞。香蕉本来还有10多天就到收获期。种植户们都期待在中秋国庆假期内卖个好价钱。


三、台山:断电断网,鱼塘漫塘
台山盛产生蚝。张青也听家人说,从台山市海宴镇到广海镇的沿海蚝排,全部损失惨重。
大家依然在强打精神,迎接国庆黄金周的客流与生意。
沿海养殖户进行鱼排养殖,而在不直接邻海的水面里,则开展鱼塘(咸围)养殖。但台风过境后,鱼塘“过水”,几十个养殖户的千、万亩鱼塘连成一片。鱼、虾、蟹全部逃走。
台山市都斛镇莘村的一位青蟹养殖户就这样失去了他50亩鱼塘里的全部螃蟹,他告诉食通社,青蟹已经成熟,但养殖户都希望等着国庆再卖个好价钱,现在每亩塘的损失至少在2万元。
官方数据显示,都斛镇莘村咸围水产养殖总面积超过6000亩。
对这些养殖户来说,也没有什么防护措施可以做,因为鱼塘无法提前加固,“没有地方放那些泥。”24号,台风到来当晚,他们被要求撤离鱼塘。他自己出钱在镇子里住酒店,到了25号返回鱼塘时,“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水和草。”他的房子、船、鱼塘,被全部摧毁。
十多年前,他从广西来这里做水产养殖,与本村人签下鱼塘承包合同,每亩地要2000元。本地鱼塘多由外地人承包,“经常看到台风,本地人都不想养吧。”他发出苦笑。
台山已经受过一次灾。资料显示,台风塔巴在9月8日上午8点50正面登陆广东台山,中心风力11级,叠加天文大潮,引发严重海水倒灌,导致都斛、海宴及珠海莲州等地水产养殖遭受重创。
“之前也进了水,但没这次这么严重。”这位养殖户说。
水依然未退下去。25号,他花钱雇来挖机,重新把塘子四周的泥土围起来。
一位台山市赤溪镇青蟹养殖户也发来了自家受灾的视频。“玩完了,倾家荡产。”画面中,鱼塘完全垮塌,空荡荡的破损网兜里没有一只螃蟹,一些农户垂头丧气地站在被刮倒的彩钢棚旁边。这位八零后养殖户曾充满热情的在自己的视频号分享养蟹经验。
“不想说了。”这是他回复的最后一句话。
台山人有几十年的抗台风经验,在张青的记忆里,21世纪初,老家渔港里有两艘大船在台风天的南沙群岛沉船,200多人去世,幼儿园同学的爸爸就在那次灾难中离世。现在资讯发达了,渔民也不会再在台风天留在渔船中与船共存亡。
但面对愈加剧烈的极端天气,农民和渔民还可以抗住多久?

四、海水倒灌:重建之路,漫漫希望
郝南根据卫星地图和地形地势分析,此次珠江口附近的珠海金湾区、江门、中山、阳江的部分区域都遭遇了风暴潮。其中,珠江金湾区有一个小喇叭口地形,地形急剧收窄,风暴潮涨水最剧烈。在台风核心区域靠近珠江口外围、尚未登陆时,台风已经将海水推了上去。

和鱼排被毁、果树折断等肉眼可见的急性损失相比,海水倒灌带来地下水污染、土壤盐碱化和湿地退化等问题,其发生面积更大、更隐蔽,修复过程也更漫长。简单来说,海水倒灌不止造成土壤盐碱化,也会扰乱或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介导的碳、氮、硫、铁等元素的循环。当然,即便不知道科学家在微观层面的这些研究成果,农户们看着被海水冲泡过一遍的土地,也知道这意味着多么大的破坏。
海水倒灌也会改变土壤里重金属的分布。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学者做实验发现,盐度上升会影响土壤里镉的迁移性,或将导致水稻中镉的富集。也就是说,受害的不只是农民,还可能包括以大米为主食的消费者。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这种破纪录的风暴潮会越来越多,同时温度升高正在导致海平面上升——两者一急一缓,叠加作用之下,海水倒灌在未来还会进加剧。
今后怎么办?“继续(呲牙表情)”。一位在江门栽种甘蔗的湖南东安农户在视频号中这样回复。
他9月25日发布的视频里,几十亩甘蔗地浸在几公分深的积水中,所幸,“死里逃生”,被吹倒的甘蔗并不多。台风到来前,他用粗树枝和网线对整片地进行了加固。“我已经尽干了力了啊!希望您(台风)手下留情才好!”
今年,他打算回老家过年。明年,甘蔗地还要继续种。

文中黄婷、张青为化名
编辑:令钰 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