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食物森林,我的梦中情园|扣子奶奶
懒人吃货的理想是打造自给自足的懒人农园,收获物产尽可能丰富、付出劳动尽可能简约的永续食物森林。
当年在台湾学习朴门农法,开始接触“食物森林”,更早以前就听到过这个词,但是被我自动屏蔽了,误以为“食物森林”的前提是拥有一片森林,太奢侈了,与我无缘。其实是一种立体利用空间的同伴种植系统,可以小至方寸之地,嗯哼这个适合我。
食物森林通过对可食植物的分层,合理利用阳光和土地,在一定区域种植更多植物,收获食物的同时,土地也会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
学习时有一个内容引为知己,大意是在一个成熟的食物森林系统里,人类最主要的工作是收获。此言大合我意,作为一个懒人吃货,一定要在恶人谷付诸实践。

一、恶人谷的食物森林系统
刚刚完成开荒,门都没有时代,就斥重金买了两棵杨梅树种在路口两侧,想像有一天,两棵杨梅树的冠盖越过路面在空中交汇,形成一道杨梅拱门,这将是恶人谷最具诗意的门扉。这门别开生面,还可以吃到果子,为了好吃的大粒甜杨梅,花了双倍的钱。

只有孤零零的两棵杨梅树还不够,要实现上中下分层利用阳光和充分利用土地的综合生态,又在树下扦插了木槿花、中等高度的可食灌木,再种南瓜,有意识引导贴地爬行抑制杂草,综合利用阳光和土壤,食物森林,这不就有了嘛。

第二年在树冠下种了花生、黄豆,木槿花旁种四季豆,直接爬木槿枝上不必专门搭架子,这几样都是固氮植物,花生黄豆覆盖土地可以抑草,更加丰富的食物森林系统,也有了。

花生杆豆杆原地还田,覆盖抑草、氮素回馈、腐植质还田一举多得。被这片土地滋养出来的生命回归土地,就能越种越肥,食物森林的可持续运行,都到齐了。

枇杷树旁边种了生姜和玉米,本来还有甜菜和草茴香,但是出芽率太低,只活廖廖几棵,不能裸露土地等着长草,又种了黄豆、南瓜和地瓜叶。豆类是我常用的应急补位队员,但是接下来会继续培育草茴香,多年生植物。

河边临水处十几棵刺槐活了一半,第二年高达五米,第三年开始开花,可以吃了。刺槐身侧的芭蕉是低维护植物,地面种鱼腥草生命力超强可以免维护,靠近水沟是金针和野姜花,顺便备注一下,野姜花对我而言不是观赏作物,而是一道菜,综合蔬菜汤必备。

水滨食物森林已经吃到的有槐花、金针、野姜花、鱼腥草,祈祷明年能吃到茭白、荷花、莲蓬和藕。
二、懒人植物
水果是长期主义农夫最好的投资,妥妥永续头等生,恶人谷还大量培植薄荷、蒲公英、车前草、半枝莲、鱼腥草,都是药食两用的多年生宿根,不单种一回吃一辈子,也是活的地表覆盖物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抑制杂草,减少一部分除草的工作量。
同样的多年生宿根还有金针、茭白、野姜花,都是高个子的水滨植物,需要更多的阳光,第一年刚种下需要管理、拔草,等到活下来就不用多管了。她们的分蘖能力都很强,第二年第三年就能一株变一丛,她们长起来,周边就没草立足之地。
后来懒人植物行列慢慢扩大,加入一些生生不息的一年生植物。比如云南野番茄,只要果实落在地里,第二年就会自动长出新苗,甚至馋嘴小鸟拉的粑粑里没消化的番茄籽也能“播种”。
木耳菜也类似,虽是一年生植物,但有自我播种能力。
花生收获时漏网的果子落在土里,也会自己长出来。所以在水岸的斜坡上种了一些,太陡的地方不易管理,不好收就干脆不收,坐等来年新花生。

后来惊喜发现有些根茎类作物可以在地里越冬,第二年勿需栽种就能自己发芽。生姜、姜黄都是调味料、用量有限,吃不完的留在地里,第二年原地发芽。一开始是意外惊喜,以后就开始有意尝试根茎类。

当地特产槟榔芋,种在田埂上可以与水稻分层利用阳光,也形成一个食物森林系统。秋天成熟后挖出来保存期有限,稍有不慎就会长斑霉坏,留在地里随吃随挖,半年不坏。但是入冬之后还需要处理一番,露出地面部分不仅怕霜冻,还怕老鼠啃,要挖土覆盖才能安全越冬。槟榔芋第二年原地发芽不必再种,美中不足是发芽后的块茎虽然能吃,但不复粉糯,口感大损。
在恶人谷,吃,是检验真理的最高标准,懒,应该是次高标准。如果既好吃又是懒人菜,根本就是真理本理,必须大种特种。我围着水田四边种满,除了一面姜黄,其他都是槟榔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种到饱和供应。

三、好吃才是硬道理
我的梦想是自给自足,从“有啥吃啥”的基础版本向“吃啥有啥”的理想版本努力。水果自给最难实现。水果都需要好多年才能结果,偏偏吃货嘴馋等不得,自给自足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果。
吃货天生嘴馋,贪恋美味。鲜花和水果都是农药污染重灾区,我从来不买鲜花不操心那个,但是不能没有水果。在恶人谷实现蔬菜主粮自给之后,水果自产不足与外购农药污染的矛盾愈发突出,平日入口其他食物越干净,人越纠结,直到木槿花第二年挺身而出,救苦救难救我于水果荒。

一开始种木槿花,因为她是铁杆懒人菜,四个多月花期里源源不断,热炒煎蛋炖汤煮粥百搭好用。后来发现还可以生吃,“水果,是用于生食的植物果实”,木槿花生吃味道清爽、口感不错,成了恶人谷水果自给第一梯队。
对吃货来说,仅仅“能吃”是不够的,必须还要“好吃”。
木槿花不仅可以直接代替水果,与冷渍洛神果酱搭配口味尤佳。一年生草本洛神是恶人谷最早自给自足的物种,花萼酿酒后做成冷渍果酱很好吃,但不敢多吃,原味淡糖太酸吃多倒牙,加糖太过香甜会腻。后来有了木槿花,配洛神果酱酸甜皆宜,刚好取长补短。今年新增紫苏杨梅酱,又多了一种木槿花伴侣,幸福翻倍。

我买的杨梅树是成年大树,第二年就结果了,但是果期短,只有一周。今年第三年结果,两棵树的产量烂掉大半。

杨梅太酸,吃几粒就倒牙,一天最多一小把,眼睁睁看着杨梅烂掉干着急。直到今年杨梅季节收尾,终于找到最佳吃法:加紫苏叶打杨梅汁。

不加水,料理机里只放杨梅和紫苏,一公斤杨梅出一杯零添加果汁,一口气就干掉了。杨梅季节是五月中,福建已入高温,杨梅配紫苏是绝佳消暑饮品。我的料理机可以调速,多次摸索调整到一个合理转速,既能打掉杨梅果肉取汁又不至打破杨梅核,打汁过后,分捡杨梅核喂鸡,紫苏杨梅肉加糖酿酒。酿酒之后的果渣做成冷渍果酱,木槿花抹紫苏杨梅酱,再加一点百香果,美到升天。
互相搭配美味翻倍的自产水果还有白地瓜。白地瓜和地瓜虽然吃的都是地下块茎,但根本是两种东西。白地瓜又叫白薯,是一种豆科作物,种子扁扁的,有点儿像小粒的蚕豆,个头比黄豆大一点、比花生小,开蓝紫色的花,像扁豆花。

这种豆科块茎水分足、味微甜,除了直接吃,还可以做综合水果沙拉。白地瓜切大丁,配杨梅紫苏冷渍果酱,再挖几粒百香果肉,拌匀入冰箱两小时,无敌好吃。

四、食物森林里的动物
试了好多种山药。最早是当地品种“大薯”, 又叫脚板薯,产量高,口感粉糯,白皮大薯和紫皮的都好吃,美中不足是不能越冬,经霜就会烂在地里。大薯越冬,坏处是必须挖出来,好处是比槟榔芋耐存,像我这种粗放型存储也能轻松搞定。
山药扛冻,白皮的红皮的山药都没问题,整个冬天随吃随挖,可以一直吃到五月,山药原地发新芽,且发芽后口感基本不变。

目前看来山药类作物最大的问题不是种、而是收。“成熟食物森林系统里,人类最主要的工作是收获”听上去似乎轻松,遇到山药其实不然。越是长势好,越往地下钻,偏偏这东西又娇贵,一碰就破、一拉就断。头一年种不懂得厉害,挖大薯动用了十八般兵器,最后跪在地上顶礼膜拜。
后来经朋友指点,用编织袋装土,收获时划开袋子就行。但是山药在里面似乎并不开心,都变成了袖珍版本。如果哪位高人有与山药共处的妙计,拜托赐教。
山药爬藤,这种绞杀型选手不宜与其他作物混种,只能跟鸭子搭伴。种在棚里怕被鸭子祸害,于是围着鸭棚外种一圈,等叶蔓高了爬上去,独享充足阳光,山药藤蔓兼给鸭子遮荫,鸭粪帮山药施肥,也是一种共生关系,是食物森林的另一种表现形态。

在恶人谷早起第一件事,先去放鸭子,一开门这群扁嘴家伙就忙忙地跑出去,拍着翅膀冲进水塘,我则忙着捡鸭蛋。
第二项例行晨课是巡园一周,清晨巡园至乐事也,忍不住想唱歌,这一阵唱的是”你会翻过山,看到万丈青天,飞鸟正越过海面”。池塘里的鸭子正摇摇晃晃爬上水坝,试图越过面前的网。被歌词吓自己一跳:可不敢给鸭子听到。这帮东西一旦越狱,我就惨啦。
自此开启忙不完的一天,各种种、各种收,各种拔不完的草、抓不完的福寿螺(稻田杀手福寿螺是鸭子最喜爱的零食),还有发不完的呆,每天傍晚最后一个任务是收鸭子,把池塘里嗨皮一天的鸭子赶回窝。万万不能放任鸭子夜不归宿,不然鸭蛋就会下在水里。附送偏门冷知识一则:鸭子夜间产蛋,具体时间很接近凌晨。知识来源:我五点多钟自然醒,六点之前开门放鸭,捡回来的鸭蛋百分之九十是热乎的。
后来想想,我和这个小小的农场的关系相差仿佛。这片土地养育我,置身其中的我播种、采摘,为食物森林除草修枝,使用旱厕用自己的产出为土地提供肥料。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滋养了我,我再回馈土地,我的存在,也是食物森林中的一环。
*编者注:扣子奶奶下一篇的题目是《置身田园,从忐忑歉疚到心安理得》,展开说说这个话题。
编辑: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