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vs.现实,真实的外卖骑手生活究竟是怎样的|食日谈 Vol.38

本期食日谈邀请食通社的新同事玉阳作为特别嘉宾——他不仅是我们团队的新成员,还有一段独特的经历:曾在2021年短暂做过四个月外卖骑手。他对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感兴趣,但他说,去做骑手并不是为了“体验生活”。在考上北大研究生之后的暑假里,他面临着真实的生计压力,加上和同事相似的经历,他很快融入了骑手的生活。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跟随玉阳的视角,深入了解外卖骑手的日常。作为一名饿了么专送骑手,从早上的晨会结束,开始接单配送,直到晚上收工,玉阳在一天的高强度工作中,几乎每分每秒都在面对各种挑战,需要即刻做出决断。周旋在站点、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面对系统的派单、投诉、考勤等等机制,他需要绞尽脑汁制定自己的策略,就是为了一点点的速度,收入以及更少的投诉。同时,作为真实的个体,玉阳也不可能永远像机器一样完成工作,在不同的人与系统快速的交互中,骑手内心的情绪和感受构成了外界难以察觉的另一个维度。

我们也通过玉阳的观察,看见在外漂泊的外卖骑手在社会中的位置:面对经济压力和工作的自由与束缚,他们如何寻找平衡?在极高的人员流动率下,外卖员对于这份工作究竟抱有怎样的态度?

此外,平台算法如何影响骑手的工作模式?在平台的算法控制下,消费者的同情之举究竟是否能够真正帮助外卖员?从骑手的视角出发,也许会获得不一样的结论。

外卖骑手作为一个群体,因媒体报道而受到公众的格外关注,成为零工经济时代之下劳动者的缩影。但相比各路二手转述,一手叙述和反思更值得被听见,希望本期节目能够帮助直观地你了解外卖骑手的真实状况。

本/期/嘉/宾

玉阳

一个生长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畜牧二分场,漂泊在北京的intp青年。目前主要关注数字科技、农业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曾在澎湃思想市场发表文章《算法之外还有什么:关于外卖员劳动自主性问题的探讨》

 

 

 

本/期/主/播

王昊

食通社编辑,劳动与技术议题的关注者。

 

 

 

 

 

晓晶

食日谈主播。

 

 

 

 

时/间/轴

00:53 在北京“最繁忙的外卖商圈”——中关村当骑手

14:10 遭遇交通事故倒在路边,站长问“单子能不能送完?”

17:52 严格的考勤机制,让外卖员不得不每天轮轴转

26:13 替你取餐的外卖员说,哪些餐厅最好别吃?

30:36 让玉阳最不开心的经历是什么?

35:33 风雨天点外卖,骑手怎么看?

36:01 外卖员的纸面“权利”:最低时薪、意外险和工会

52:59 过度强调外卖员的辛苦,和追捧会弹钢琴会颠勺的外卖员一样让人不舒服

57:06 读一首“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歌

饿了么专送骑手的工作服和头盔,但需要骑手自己掏钱购买。
玉阳当时居住的福缘门社区是邻近圆明园的城中村,也是外卖员的聚居区。“粗略地数了一下,用于送外卖的电动车,福缘门社区有1000辆左右。社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000人,这里没有楼房,只有平房和简陋的三层楼,楼内大多都是紧密排列的隔断房间。”
外卖行业的基础设施——充电柜。
骑手的日常:在车上睡觉(左)、在写字楼门口等待顾客(右)。
玉阳某日送外卖的路线图。

满负荷工作:先一口气送75份盒饭,半小时后又送17杯奶茶。
意外:后视镜被偷走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荔枝 | Apple播客

订阅「食日谈」播客

欢迎在各播客平台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回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食通君微信小号,备注“食日谈”,进入播客听众交流群。

本期播客创作团队

统筹/制作:晓晶

音乐:岜农

封面:万琳

供图:玉阳

编辑:王昊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