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农民收土豆,我对“丰收”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

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前夕,食通社决定去看看农民是怎么“丰收”的。正好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要去帮张家口的农友黄利峰收土豆,那就一起喽!

1

为了家庭而务农的快乐返乡青年

9月14日周六一大早,我们就从北京出发,目的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道尹地北村。全程320公里。

五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黄利峰的快乐返乡青年农场。他的母亲李凤梅阿姨已经准备好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莜面窝窝。

小黄说这里家家每天都要吃莜面,因为莜面非常顶饱,所以大家干活必须吃它。不过莜面窝窝制作过程比较麻烦,他们平时吃得比较多的是饸饹,因为做起来方便,干完活回家就能直接煮一大碗吃。莜面是用他们自家的黑燕麦做的。农场到餐桌,从来没有那么近过。

黄利峰是家中独子。2003年考上河北北方学院园艺系。在那里,他遇到了李遇夏,一个来自他家南边200公里村子的姑娘。毕业后,他们先后到了北京最早用有机方式种植的小农场—-德润屋,小黄负责种植,遇夏负责客服,俩人很快就成了农场的骨干,2010年结了婚。后来他们结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

2012年正式返乡的时候,李遇夏正怀了儿子涛涛,现在涛涛已经6岁了。“他多大我们就返乡多少年,”黄利峰笑称。今年年初他们又喜得小女儿悦悦。遇夏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做客服,发货,黄利峰则负责生产,所有种植都是亲力亲为,夫妻俩一刻也不得闲。

2

有机土豆,看天,也看人

小黄的土豆田施行轮耕,土豆秧打碎还田,用羊粪发酵做肥料。“我家地里一点药都不用。这边天气凉,虫子早早就冻死了,只要把羊粪发酵好,草籽都少,遇上小规模虫害也不管,我这面积大,随便它们吃吧。”

返乡六年,小黄对收入和生活状态都很满意。虽然赚了些钱,但没攒上钱,因为每年都要把赚来的钱继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老人们年纪越来越大,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了,购买小型机器可以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这些年,小黄先后添置了拖拉机,挖土豆机,还一辆大福田货车。

他家土质非常松软,脚踩上去感觉绵绵的,可见土壤结构很好,这些年有机种植,确实改善了土壤。用手稍微把土分开,就能看到一窝窝大大小小的土豆。

他说年景好的时候土豆大小差不多,今年年景不好,连下7天雨,接着又是一场大雾,土豆因此得了晚疫病,秧子都死了。秧死了土豆也就不长了,所以今年的土豆都偏小。他目测今年的产量可能比好年景下降一半左右。不过他每一块地都会把黑金刚、红玉、荷14、荷15、大白花五个品种混着种,这样也可以减轻损失。比如今年黑金刚产量还可以,多少可以补充别的品种减产带来的损失。

除了下雨下雾,今年前半年还一直干旱。旱的时候井水不够用:“我家地边的井是全村最好的井,以前六个泵一起抽水都没问题,今年水不够,浇水的时候不得不浇一会停一会,水抽不上来,地下水下降的很严重。”

3

收土豆:机器和人一起上

9月初的康保县晚上已经接近零度了。黄利峰说土豆是冬储菜,必须等天气凉了或者温差大了才好吃,才符合季节规律。黄利峰看了看天空:“你们看这就是钩钩云,有这种云说明最近还要下雨,所以要赶着下雨前把土豆都收了。”

当地人一般早上6点左右开始下地干活,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他家,四位老乡和利峰母子已经准备好了,一起出发挖土豆吧!

小黄已经把地里的草和土豆秧打掉了,这样才能方便机器进地里挖土豆。所谓挖土豆机,其实就是把土豆、根秧与泥土一起被挖掘铲铲起,经过输送带时,泥土和根秧会被抖落分离,土豆就被输送链尾端后滚动回地里,方便拾捡起来。

机器行驶在田里,后面还需要跟着一个人,清理输送带上的根秧苗。

劳动量最大的还是捡拾土豆。农友要做一遍初筛,把土豆按照大小,分别装进袋子里。

收土豆的过程挖土豆机出了好几次故障,最后一次干脆罢工,不得不开去修理。看他的朋友圈,发现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不过比起以前是拿铁锹和蹶子人工挖已经很不错了吧。

“挖土豆机国内做的最好的是山东的,人家那个机器2万多,链条比我现在的长一倍,挖出来的土豆光溜溜的,整整齐齐码成一排,人家那个真好。”他一边修机器,一边羡慕地说。

收完土豆,他看着堆满土豆的田地说:“收完了就把土豆拉到冷库,土地翻耕一遍,大雪覆盖,零下三十几度的冬天能把所有翻出来的病虫害都都冻死,第二年这块地就种小麦或者燕麦 。”

但是今天天气原因造成土豆个子偏小,谈不上“丰收”,而且一定会对销售和收入有很大影响。小黄倒是想得很开:“返乡的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和金钱物质没关系,其实幸福很简单。”

– 食通社说 –

在镜头前,黄利峰一家和一起劳作的农民,所表现出的乐观,对得起他们“返乡青年农场”的名号。但是一起劳动了两天,我们也发现,在看似“丰收”的背后,农民其实承担了气候、价格、土地等多重风险。

小黄通过有机种植提升土壤品质,多品种种植来分散风险,又借由农夫市集等渠道直接对接消费者,获取定价权。这些做法多少提高了他抵御上述风险的能力。这是他作为年轻一代的“返乡青年”,在积累大量有机生产技术和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经营和生存策略。

但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民,没有小黄的这些优势。在气候越来越多变、市场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缺乏主动权和自我保护的工具,无论丰收与否,收入和生计都面临极大风险和挑战。

在中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让我们不仅仅庆祝表面的“丰收”,也多思考如何实现真正的“丰收”:让农民得到有尊严的收入和生活,让自然环境不被农业生产破坏,让消费者吃到健康、安全的食物吧!

– 大厨来找好土豆 –

这次来帮黄利峰收土豆的,除了我们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还有北京著名的餐厅经营者和厨师耀扬一家。

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适合做薯条的土豆。小黄种植的品种,有的面、有的脆,有的适合炸,有的适合炖,有的适合炒。耀扬如获至宝,忍不住在田边就烧上一堆火,先烤上几个尝尝。

耀扬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是要憋什么大招吗?先看个视频一睹为快吧!

如果你也是餐厅经营者或大厨,希望加入我们,在菜单里加入生态小农食材,请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表单:

– 食通社预告 –

快乐返乡青年黄利峰的返乡之路有什么心得?
种土豆怎么样才能养活一家人,甚至惠及村庄?
敬请期待我们下一期的小农故事集,小黄和遇夏会是主角哦!

责编|常天乐

文字|马小超

图片|食通社、快乐返乡青年、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视频 | 冯可慧

版式|妞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