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不止于一种消费趣味
很多人把精酿啤酒看作是一种追求个性和独特品味的小众文化。但是,在口味单一且寡淡的工业啤酒出现之前,啤酒的酿造工艺和风味本就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风味的丧失,工业啤酒还削弱了发酵食物中本该有的微生物多样性,同其它追求“标准”“洁净”的工业化食品一道,瓦解着人们抵抗疾病的免疫能力。
因此,精酿从来不该止于一种消费趣味。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请来两位在酿造与烘焙领域的嘉宾——张凯(分野酿造)与大象(火星大象实验室),一起聊聊他们所理解的精酿与烘焙,以及他们与发酵工艺之间发生的那些故事。
张凯与大象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如何将酿酒与烘焙打通,用同一种谷物探索两种发酵艺术的可能。他们谈到了背后的实验精神,从清酒曲接种玉米,到面包与精酿之间的物质循环,再到如何在地球日用节能方式酿一锅“有环保使命感”的啤酒。
精酿和手工烘焙到底是什么?是风味驱动的表达,还是对食物系统的重新想象?本地化只是“原材料溯源”,还是一种更具创造力的饮食生态实践?我们还聊了聊精酿啤酒的发展脉络、风味与文化的碰撞,以及国内谷物供应链中的现实挑战。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啤酒爱好者、烘焙爱好者,还是“风味探索”的行动派,欢迎一起打开本期节目,和我们一起用味觉思考食物的未来。
本/期/嘉/宾
张凯
分野酿造和金桔计划的酿酒师。尝试通过在地的酿造项目,倡导一种更可持续的享乐主义。
徐鑫
me lab 火星大象实验室与谷语者联合创始人,《酸面包的细节》中文版译者。关注从谷物源头到餐桌的风味逻辑,将持续理念融入到日常研发与生产。
本/期/主/播
王昊
食日谈主播
晓晶
食日谈主播,每天都要吃面包,也爱喝点小酒
时/间/轴
05:50 什么是精酿?是一种工艺还是一种文化?它与普通啤酒的区别是什么?
12:27 为什么精酿酒馆里的“小甜水”越来越多了?
16:51 啤酒与面包的“上下游”闭环:酿酒剩下的麦糟竟然可以做成负糖饼干?
22:30 如何用十家北京面包店剩面包做一款“地球日啤酒”?
30:00 啤酒不只一种味道:“零浪费原料循环”做成的精酿别有风味
31:22 国内精酿和烘焙的原材料依赖进口,本地原料供应难在哪?
37:33 番茄、可可、蜂蜜……精酿风味的本地化尝试
44:31 听说过拼配茶,原来麦子也要“拼配”?
45:07 在地全麦粉的现磨尝试:为了香气,也为了稳定性
48:26全球气候变化与谷物减产:精酿面临的成本挑战
57:30 麦子的发酵旅程,关于味觉、土地与时间










相关阅读▼
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荔枝 | Apple播客
订阅「食日谈」播客
欢迎在各播客平台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回复。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食通君微信小号,备注“食日谈”,进入播客听众交流群。
如无说明,图片均由本期嘉宾提供
播客音乐:岜农
本期制作:晓晶
本期编辑:玉阳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