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峰会召开在即,何去何从引发争议
十天之后的9月23日,我国将在农历秋分这一天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而同一天,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将于联合国大会期间在纽约以线上的形式举办。
该峰会是由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19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视频致辞中倡议的。由于食物体系与饥饿、气候变化、贫穷和不平等以及自然资源退化等全球挑战之间的关联性,联合国希望能以这次峰会为契机,制定转变世界食物体系的行动和解决方案,并以此带动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持续推进。
上一次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召集的联合国粮食大会是在2002年。除了消除饥饿这个目标依然迫切,20年后的今天面临的是来自粮食不安全、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退化的三重挑战,还有新冠大流行给小农带来的巨大冲击。
尽管看似各界对变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达成普遍共识,但是对于应由谁来主导变革的过程,食物体系变革的核心路径等问题,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从会议筹备伊始至今,围绕会议的治理结构和未来改革的方向选择,小农组织和各类社会团体以及独立的科学家对峰会组织表达担忧,甚至是激烈批评和公开抵制。
一、跨国公司要操控变革?
在筹备初期,500多个由农民领导的社会运动、小农协会、民间组织、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一封联名信。
信中表示,由于世界经济论坛将深入参与到此次峰会的组织中,他们担心这将导致大型跨国农业公司过度主导食物体系变革进程。既然小规模家庭农户生产了80%的粮食,他们呼吁应该将小农置于粮食系统转型的核心地位。
在信的末尾,他们要求联合国解除与世界经济论坛的合作关系,重新考虑如何组织这次峰会,推动民主、透明、多边的治理结构。尤其是要让那些深受饥荒和气候危机影响的国家参与进来,让这个峰会真正能推动在2030年前消除饥饿以及其它联合国发展目标的实现。
今年2月,联合国食品权特别报告员迈克尔·法赫里(Michael Fakhri)在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早期峰会筹备材料反映了世界经济论坛转变食物体系项目的语言和框架。
他还指出,自 2008年粮食危机以来一直存在的关切是,如果依靠金融届和商界主导食物体系,将加剧该体系的不稳定性。工商业部门一直是食物体系问题本身的一部分,但没有受到问责。因此,让企业主导粮食系统峰会将危及全球食物体系的未来。
直到今年7月26日,也就是在罗马举办的峰会预备会(UN Food Systems Pre-Summit)期间,在业内颇有影响力的可持续食物体系国际专家小组(IPES-Food)也发表退出声明,认为会议组织方不仅没有理会外界就峰会组织和治理结构的质疑,而且目前各种进展更是充分说明,峰会被小部分利益集团操控。该专家小组指责峰会的组织者为整个联合国系统带来一个坏的先例,并担心由此之后会进入一个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所谓“多利益相关方主义”时代。
事实上,联合国有关食物体系的主要机构对小农户对转变全球粮食系统的中心作用早有共识。2019年5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粮农组织的罗马总部启动了“联合国家庭农业十年”倡议和全球行动计划,来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支持。
行动计划指出,这些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户,不仅提供了世界所需的大部分食物,而且在管理自然资源,确保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以及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报告中倡议要将家庭农业生产者置于食物体系改革的中心来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工业化集约农业VS多样化的粮食系统
有关峰会的另一个争议是小农担心峰会优先考虑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科技和创新实现的可持续集约农业。他们认为工业化农业会过多强调规模和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而且从疫情等情况看,工业化农业和较长的粮食生产链,极容易遭到破坏,使当地的粮食体系变得脆弱。
事实上,食物体系由多个系统组成,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不可能一种解决方式能适用所有情况,必须因地制宜的探讨解决方案。同时,有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单一化的粮食系统,多样化的粮食系统的生产效率更高,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病虫害、利用水资源等。
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曾在2019年发布报告,提出采用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及其它创新方法,打造有助于加强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可持续农业和粮食系统。农业生态学是一个近年在科学、农业、政治界备受关注的动态概念。它倡导将生态原则应用到农业中,采用有利于循环再生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同时确保粮食系统的社会公平性,让人们有权选择食用何种食物以及如何、在何地生产食物。
国际粮食系统亟需变革。然而在注重效率和产量的集约化农业生产和能对自然产生积极影响的农业生态学之间该如何平衡?集约式大规模的工业化农业给健康和环境带来的隐性成本需要纳入定价体系吗?如何在运用创新和科技的同时,尊重小农户和原住民的耕种传统和文化,维护当地社区的文化,确保本土农业知识和实践的传承呢?希望通过这次峰会的召开,能使多种粮食生产体系找到共存的方式。
三、来自全球农民、渔民、牧民
和其他小农户的声音
今年7月26-28日,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预备会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部罗马召开。这次会议通过线下会议和线上论坛汇集了青年、农民、原住民、社会组织、科研人员、私营部门、政策领导人和农业、环境、卫生、营养和财政部长等人士。
其中,在粮食生产者分论坛,来自各大洲小农户的代表等表达了对未来世界粮食系统变革的期待和建议。
南部非洲农业工会联合会(SACAU)首席执行官Ishmael Sunga女士说,最根本性的问题是全球食物体系不公平的机制。一方面是小农户的劳作养活了全世界,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却容易面临食物匮乏或者营养不足。另一方面,当全球食品业在盈利的同时,作为粮食产业链中最主要的价值创造者,小农户却常常陷入贫困。世界粮食系统里的风险分配和价值分配都出了问题,农民承受了太多的风险,而获得的收益却很少,我们亟需改变世界食物体系,实现价值在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平衡和公平分配。
亚洲农民协会执委、妇女自雇协会农业部长Reema Nanavaty女士认为应该支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还有女性粮食生产者们团结起来,使过长的粮食产业链去中心化,实现农户、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在粮食链中互相平等,让农业生产者能以合理价格获得生产资料,支持农民在粮食价值链中通过成为小业主和管理者获得更多的价值分配。另外,她表示小农户经常面临着气候变化和农产品市场带来的各种冲击,有必要建设农业韧性基金,为小农户提供金融支持。
国际钓竿基金会渔业总监Roy Bealey认为,随着海产品生产的贸易的全球化和工业化,数百万计的小渔民受到挤压,他们每天的食物供应或者工作都受到影响。工业捕鱼行为应该为他们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负责,未来应该要求他们使用负责任的渔具和渔业方法。
加拿大豆业和全球豆业联盟的首席执行官Gordon Bacon先生表示,我们需要研究一种新的语言,来定义什么是有品质的食物。因为现在不仅需要考虑食物的营养和健康,还需要考虑它是否环境和气候友好。我们还需要教育下一代消费者。一些年轻人可能觉得像扁豆这样的食物是属于祖母那一代的,转而选择那些广告里看到的食物,我们需要帮助他们知道哪些是真正健康的食物。
虽然在峰会的筹备中产生了不少的争议,但类似这样的论坛以及各个大大小小的平行论坛和官网上组织的国际、地区、国家和单独的对话平台,为各方提供了很多发出声音、提出建议的机会。
正如爱尔兰农业、食品和海洋事务部长查理·麦康纳洛格在介绍爱尔兰如何开展本国的粮食系统对话时所说的,粮食生产者对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他们的声音必须被听到,同时,应通过采取参与性决策体系,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开展对话,加强了解和构建共识。
四、全球食物体系面临的挑战
“食物体系”是指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营养的所有活动的统称,涵盖粮食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营销、消费等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农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雇主,是农村贫困家庭的收入和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全球40%人口的生计有赖于农业。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全球粮食系统的价值大约为8万亿美元——约占整个世界经济的十分之一。
长期以来,全球食物系统潜在的问题日益明显。从统计数据来看,自 2015 年以来,世界上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数一直在上升。尽管全球粮食产量足够养活所有人的,但仍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
根据多家联合国机构联合撰写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20》报告,2020年有超过23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30%)无法保证全年获取充足食物。同一时期,估计有超过1.49亿五岁以下儿童发育不良;超过4500万五岁以下儿童身体消瘦。
粮食系统面临的挑战不仅关系到能否为全球人口提供营养和健康这一问题。在现今的粮食系统中,过度使用化学农药、普遍实行的单作物种植系统、陆上和海上集约化动物养殖等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速度已经超过了大自然的更新速度。
与此同时,据各国报告,受到生态环境破坏和退化、过度利用、污染和其他威胁的影响,那些为生态系统提供关键服务的很多物种,包括传粉动物、害虫天敌、土壤有机物以及野生食物物种,都在逐步缩减。
随着全球饮食日益集中于少数农作物,膳食也明显转向深加工食品,粮食和农业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下降。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世界粮食与农业多样性报告》称,人类栽培种植了超过6000种植物作为食物,但仅有不到200种具有显著的生产水平,而现在全球9种作物(甘蔗、玉米、大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棕榈果、甜菜和木薯)的产量,就占到了全球粮食总量的66%。也就是说,养活人类的食物支撑体系过度依赖于少数农作物,这让全球粮食系统在面对沙漠蝗虫等粮食宿敌大范围全球入侵时变得异常脆弱。
而气候变化危机也在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威胁着我们实现全球粮食安全、消除贫困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全人类产生的近三分之一,甲烷排放量占比 40%以上。这些温室气体(GHG)排放在地球大气层中捕获热量,继而引发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力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包括改变降雨模式、干旱、洪水以及病虫害的地理分布。同时,海洋吸收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海洋酸化,这将影响我们海洋的健康和依赖于它的人们的生计和营养。
道阻且长。全球食物体系面临的三重挑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维度。围绕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的路线之争,也充分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利益方在其中的斗争和博弈。
如何推动一个更加公平、更有韧性、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面向未来的食物体系?你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讨论。
附注及参考资料
注:Food systems一般译作食物体系或食物系统,但在联合国体系内,food通常译为“粮食”,所以此次峰会的中文官方名称为“粮食系统峰会”。本文同时使用粮食系统和食物体系两种译法。
参考资料:
1.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常见问题https://www.un.org/zh/food-systems-summit/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2.概要: 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fao.org)http://www.fao.org/3/ca9699zh/CA9699ZH.pdf
3.世界粮食和农业生物多样性报告摘要www.fao.org/3/CA3229ZH/CA3229ZH.pdf
4.可持续食物体系国际专家小组退出声明www.ipes-food.org/_img/upload/files/UNFSS Wi thdrawal Statement.pdf
5.www.foodsystems4people.org
6.“联合国家庭农业十年”全球行动计划http://www.fao.org/3/ca4532zh/ca4532zh.pdf
作者|冯启华
曾任央媒记者,在金融机构投资领域工作十余年。伦敦商学院金融硕士专业,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美国弗吉尼亚理工自然科学专业硕士在读,希望探索和实践如何帮助个人、社区、公司和机构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
编辑: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