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神奇草药膏,夏季蚊虫不怕咬 | 食学社

夏日蚊虫咬,做罐草药膏。7月14日,食通社驻加拿大的作者孙姗回国探亲,我们请热爱草药的她在编辑部做了一个车前草药膏工作坊。来看看我们都学了点什么吧!

01 从青草到药膏

〇工作坊准备就绪

本次工作坊,大家在孙姗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欧药草”中的药膏(salve)的制法,它与欧洲草药膏中的油膏(ointment),香膏(balm),乳霜/雪花膏(cream),药油(medicinal oil)制作方法在原理上没有太多的差别。它们虽然质地、颜色、味道很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用载体油(carrior oil,也译作基础油 )提取出植物的有效成分,做成药油,然后在药油里加入不同的固化剂来晾制成不同的质地。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一是延长它的保存时间,二是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具体步骤

1.采集、处理药草

采集药草,阴凉通风处晾干,让叶片表面没有任何水汽。在野外采摘植物的时候,要确保采集地的干净无污染,也注意不要贪心。比如这次孙姗老师采集车前草时,严格遵守“每发现十棵,才采一棵”的原则。

〇本次工作坊所用的车前草是孙姗在她加拿大农场周围采集的,因为采集的时候天色有点暗,也许采到了两种车前。

2.油浸药草,提取药性

待药草干燥之后,用油浸法让叶片细胞中的药用成分慢慢地释放到油里。这一步有三种可以使用的方法:

方法一:不使用任何热源,用油浸泡药草四个星期。

方法二:将药油瓶放到阳光下,浸泡药草两个星期。

方法三:低温隔水加热放入药草的油瓶,大概35-45摄氏度,浸泡四个小时。

三点注意事项:

1.用方法一、二浸泡药草时,瓶盖不可密封,否则的话水汽无法蒸发。可以用油纸、烘焙纸、纱布等覆盖瓶口。

2.用方法三的时候,要小心避免任何水滴进入油体。3.越依赖外部温度的油浸方法,在加热过程中油的氧化程度就越高,药油的保质期就越短。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采用方法一来提取药性。

从方法一到方法三,由于引入了阳光、火源,车前草药性的释放速度被依次加快。制作者可以根据制作时的具体条件,机动地选择。比如这次工作坊中用的药油就是经过3天的阳光浴、再用40度温火隔水加热了3个小时制成的。

〇这个加热药油的“专锅”,其实并不是专门为热药油设计的。你知道它原本是用来干嘛的吗?谜底在文末会揭晓。
药油传来阵阵清香。大家传递药油,闻气味,手也能体会药油的温度。

3.固化成膏

最后一步,我们需要根据药油的量,来计算固化剂——蜂蜡的用量。

蜂蜡在65摄氏度以上会融化,85摄氏度会变色,所以要隔水加热蜂蜡使其融化。同时,隔水加热药油,让它的温度与蜂蜡的温度相当。最后,将温热的药油倒入蜂蜡混合。再倒入容器,等冷却以后再盖盖子密封。

〇虽然做药膏的过程不需要很复杂的设备,但一定要用对材料。这次工作坊用到的浸车前草的载体油是冷榨橄榄油,葡萄籽油和甜杏仁油的混合(上图)。固化剂是蜂蜡(下图)。在场的学员们都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形态的蜂蜡(beewax pellets),打破了我们对于蜂蜡形态的固有印象。

药油与蜂蜡的比例,会决定药膏的软硬程度。油多药膏软,油少药膏硬。除了蜂蜡,还可以使用乳木果油(shea butter)、可可油(cocoa butter)等来做固化剂。使用蜂蜡,是因为它是平价的在地材料。

〇我们鼓励大家带闲置的二手容器来装药膏。有的学员找不到合适的容器,而有的学员多带了几个。倒药膏的时候,大家也想着给别人的瓶里匀一些。

贴士一:各种膏体的定义

油膏(Ointment):加入蜂蜡量比较少,质地比较稀的药膏。

香膏(Balm):加入了芳香精油的,带香气的药膏。

乳霜/雪花膏(Cream):在药膏的基础上,加水搅打成的悬浮乳液药膏。就像打奶油一样,油水混合物会神奇地改变质地,成为乳霜(Cream);增加水量就成为乳液(Lotion)。

02 车前草,全球人民家门口的神奇草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周南·芣苢》

工作坊的开头,孙姗讲起了她偶然与车前草结缘的小故事。

孙姗和丈夫带着儿子在加拿大渥太华已经生活了四年,目前他们经营着一个CSA农场,也做一些自然教育的课程。有一次,一群人在地里忙活,突然有个人被蜜蜂蛰了。荒郊野外,身边没有任何现成的应急药品。在所有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在周围的杂草丛里搜寻了一番,拔起一片灰绿色的叶子。他将叶子放到嘴里嚼了嚼,混着吐沫又吐出来,抹到这个人皮肤被蛰的部位上。过了一分钟,疼痛和红肿都褪去了!这个小意外,让从小满北京城收集植物,后来又在在生态环境领域求学、工作的孙珊惊奇不已。

而这片叶子,便是车前草叶。

车前草是一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蕮(音同“惜”)、车轮菜子、猪耳朵棵子、五更草、田灌草、牛舌草子、车轱辘草子,等等。《诗经·周南·芣苢(音“浮以”)》就是讲古人采集车前草的歌谣。

车前草的中文名字“车前”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它们总是长在“被车轮碾压过的”地方,比如马路、田埂、建筑周围。车前草的生命力旺盛得可怕。它们的种子受精后落下,一沾水就会变得很黏,很容易吸附到其他东西上。若有人或车从旁经过,它便粘到路人的鞋子或车轮上,被带到很远的地方。

原生于东亚的车前草,如今满世界都是。在加拿大,原住民们管欧洲来的大车前(Plantago major)为白人的脚或英国人的脚(Whiteman’s foot, Englishmen’s foot),也生动地说明在加拿大生长的车前是由白人带去的。它们把“紧跟人类脚步”发挥到了极致。

〇大车前(P. major)在加拿大又被称作“白人的脚”| 图源:维基百科

车前草通常被归为杂草,但它其实是一味重要的药材。不光中医,世界各地的传统医药系统里都有对车前草药性的记载,常常用它来止咳、利尿、治头痛、腹泻和脓肿。现代医学也发现它有抗菌、消炎、加速伤口康复的成分。它的叶子、种子、果荚皮都可以药用。

选车前草来做药膏的原因,除了它神奇又快速的药性,也是看中了车前是“平民”草:分布广泛,又常在人类活动的地方出现,很容易获得。参加工作坊的学员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或者是居住的小区绿化地里都发现了它。然而,孙姗提醒说,当下城市绿化带生长的植物一般都被喷洒了很多化学药剂,不建议我们采集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车前草。

〇这次在药油里还加了另一种野草:蓍草(Achillea millefolium),菊科,千叶草。是一种在东西方都有悠久历史的药草,止血、消炎、镇痉;易经中用于占卜。

贴士二

植物学家把大约200种长相相似的植物归入了一个叫做“车前属(Plantago,后文简写成P.)”的集合。在车前属下面,常见的有车前(P. asiatica),大车前/宽叶车前(P. major),长叶车前/窄叶车前(P. lanceolata),黑籽车前(P. rugelii),平车前(P. depressa),等等。

03 植物的立体记忆

〇老师揪下一片车前草叶,也放到嘴里,嚼了嚼,又拿出来。

孙珊还给我们带来了整株车前草,分给大家品尝。

“是蘑菇味儿的!”许多人都尝了出来。

原来,车前草是药食两用的。早在先秦时期,车前草就被先民当作野蔬。关于车前草的食用方法,明代的《救荒本草》也有介绍,其实与众多野菜吃法类似,取其嫩叶焯水后加以油盐凉拌即可。

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段感受:

古语云“得心应手”,我自己的体会常常是“得之于手而应于心”。作为一个曾在实验室混过的纠结分子,现场体会各项操作,别有一番趣味。闻到被油提取的车前草的味道(油浸),学会对水和水汽的严防死守(干燥),看到加入蜂蜡后药膏凝结的过程(固化),在现场感受人与人互动中的能量传递,让我对“车前草”的理解变得生动而具体。老师严谨灵活的智慧,互动中大家真诚包容的性格,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多样性……这些不来现场,是体会不到的,就像去现场看演唱会和在电视机前面看的区别。

这位同学的体会,与两千年前一位小亚细亚的军医Pedianos Dioskurides表达了相近的意思。他在著作《药物论》中提到:“想要成为技术过硬的草药医生,那么无论是植物刚钻出地面,还是完全成熟,还是开始凋零,都应在场观察。植物总在变化之中,叶会变形,茎会长高,会开出花,会结出果,还有一些其他特征可能也会变化,不仔细全面地观察它们,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当然,当代不同于古罗马时期,如今的高科技设备让人可以用照片、视频记录下一株植物各个生长周期的模样,让大家足不出户地就能通过屏幕认识大自然。然而,它依然无法代替我们亲自走到野外探索植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一切障碍、疑问、欣喜、启发,交织在一起,会把我们带向更广阔和更深入的世界。

〇谜底揭晓:煮芦笋的锅(Asparagus Boiler)用它来隔水加热药油瓶,延展了这物品的用途。它的形状跟玻璃罐的类似,看起来真像专门为放进玻璃罐而设计的呢!|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1.《杂草记》(日)柳宗民 

2.《杂草的故事》(英)理查德·梅比

3.《救荒本草》卷一(明)朱橚 

4.《诗经·周南·芣苢》

5.《周易本义·筮仪》 

6. Rosemary Gladstar’s Medicinal Herbs: A Beginner’s Guide by Rosemary Gladstar)

●孙姗老师推荐的三本英文药草书:

1. “The Organic Medicinal Herb Farmer” by Jeff Carpenter with Melanie Carpenter 

2. “The Boreal Herbal” by Beverley Gray 

3. “Medicinal Herbs” by Rosemary Gladstar

作者 |孙姗,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曾创办北大第一个自然环保社团“绿色生命协会”。后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获得环境与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并于美国国立卫生院从事生物医学、野生动物遗传学研究五年。2002年起与吕植共同创办保护国际中国项目。2010年参与创建LEAD&Beyond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研修项目,任执行主任。四年前开始种地,体验土地、农耕、食物、生态,以及自给自足(Homesteading)的生活。现居加拿大,开办蕺(音“集”)菜园生态农场。

孙姗曾经在食通社发表过两篇文章:

《北美流行的超市攻略:遛边逛,不要去中间!》

《物种消失、土壤退化,人类再不看这份报告就晚了!》

这里还有一篇她的个人故事

食通社说

皮肤是人的第二个胃。很多人一年往皮肤上擦很多的“日化”品(日化=日用化工=Daily Use Chemicals),每年可重达公斤。我们非常在意内服的食物,却很少有人在意外敷的“给皮肤的”食物。

商场里卖的护肤品,成分表里有许多看似高端的原材料。正是这些消费者难以真正理解的原料们,让成品变得易于保存、运输甚至售卖。药油、药膏、雪花膏的制作材料和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了解了它们的制作过程,有助于大家看透花花绿绿的包装和言之凿凿的广告词背后,真正承担产品效果的部分,从而获得辨识力。

作者:万琳

编辑:棒恩乙、天乐

图片:除注明外其他由工作坊参与者拍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