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乡农场:生态农业的八年打怪升级之路

从北京朝阳站出发,乘坐一个多小时的高铁,到达河北承德的平泉北站,恋乡农场的女主人任盈盈已经在车站外等候我们。盈盈个子娇小,头发一把向后梳起,精神干练,一脸松弛的笑意。这是今年9月初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的PGS拜访。恋乡的蔬菜、玉米、花生等食材在市集上深受欢迎,尤其是西红柿,甜润多汁,特别适合当水果大口吮吃。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有集友、生态农友、农学生……特意前来想要一探恋乡农场的种植技法。
农场距离高铁站近一小时车程。穿过县城崭新的楼盘、坐落山脚的木材加工厂和大片由绿转黄的玉米地,恋乡到了。暂别北京的灰霾和暑热,这里蓝天白云,青山脚下的农场气候凉爽。伴随着走地鸡咯咯的欢迎声,寸头、肤色黝黑、身板俊朗的男主人温志强向大家介绍农场近况,盈盈则转身钻入厨房,还有两个菜等着她来炒。


原来,经营农场最早是盈盈的主意。这对90后夫妻相识于农业院校。当时家里人并不同意他们做农业。但盈盈认为,“无论到什么时候,人都要吃饭。做农业,种得出自己的食物,那么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能有口饭吃。”这对于小两口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村里的父老乡亲还是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农村,到城里谋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在他们看来,像志强的堂妹们那样,或是做程序员,或是在市里最好的高中当老师,都是更好的选择。但既然盈盈打定了主意做农场,志强决定全力支持,并且打定主意要“做和父辈不一样的农业”。

一、虫害,生态农业第一关
最困扰志强和盈盈、以及每一位生态农友的,是虫害。
农场起步时,资金有限,只能一点一点投入,他们选择了种香菇。很快恋乡的香菇成为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的尖货。这次拜访时,还有集友问起当年的香菇,念念不忘。然而才种上香菇两三年,就开始闹甲虫。蘑菇摘下来,密密麻麻爬满了小甲虫。而且虫的生命力极强,就是晒干、冷冻了也还能存活。他们试了很多除虫办法,都失败了,最后只好放弃种香菇。
也有人问起恋乡的另一大招牌——西红柿,最近怎么也没有了?午饭后,志强和盈盈带着我们去地里转。原来,除了往年都要留心的棉铃虫害,今年春天,地里的西红柿遇上外来物种——美洲潜叶蛾入侵。它们在叶片上产卵,幼虫一经孵化便钻入西红柿的叶片和果实。幼虫蛀食后,果实表皮形成黑色孔洞,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会招致病菌,使得果实腐烂。我们走进大棚一看,已成熟的西红柿一面看着完美无缺,另一面却有不少虫子啃食的黑点。
志强随手摘了几个被虫子啃食的西红柿给我们,掰开一看,汁水直流,吃着酸甜解渴。黑点只停留在表面,果实的风味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只是,这种果实无法作为商品售卖。农场上的阿姨摘下来整整一筐西红柿,只能勉强挑出少半筐完好的果实,剩下的坏果,被志强麻利地拎去鸡舍,扔给了一千多只鸡吃。

二、既怕草,也怕除草剂
好在除草的重任只是在菜的幼苗期。一旦菜长过了草,就不必太担心了。“打个比方,果园里种树,树是大哥,草长不过树,可放任不管。菜地则不然。”志强说,“草比菜长得快。胡萝卜刚种下,秧苗瘦弱,人需要时刻关注天气,雨水一来草就疯长,雨停第二天都要赶早去地里拔草,反复拔过三到四遍,待胡萝卜苗长成,才能喘口气。“
此外,还要警惕附近农田的除草剂漂移问题。随着飞播农药的普及,近年来生态农场被连累污染的事情越发常见。在我们的PGS拜访表格中,“如果有其他常规生产为邻,农场是否有隔离措施,农药漂移怎么防范”便是一个必答题。
虽然老乡会给周边大田玉米喷洒除草剂,但是,第一,为了防止浪费,他们往往选在没风的天气喷除草剂;第二,恋乡农场的边界清晰,与附近常规种植玉米的大田有马路、沟渠隔开,相对安全。即便如此,志强说,今年的一场大雨过后,田间积水流到了沟里、漫过马路,所以依然要当心农药漂移的风险。
三、异常高温,晒伤的西红柿,不下蛋的鸡
《南方周末》报道,六月中旬,就在采摘日的前一天,承德突破40°C时,短短几个小时,恋乡的西红柿就被晒伤了,无法被售卖。侥幸熬过高温的西红柿,又因为缺水,根系无法从土壤里吸收钙质,继而患上脐腐病,表皮呈现出一块块黑斑或霉菌状。
作为恋乡的明星产品,西红柿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利润。但是,志强说,以前虽然也闹虫害,但因为产量高,还是能卖出不少。今年虫害更猖獗了,产量却因为高温干旱的天气而降低了。
就连母鸡也因为温度过高而不爱下蛋了。平常农场里的一千多只鸡可以产300多只蛋,但那些高温天里,盈盈每天只能捡50多只蛋。

四、招工困境
今年农场招人比往年更加困难,原因竟是野酸枣持续涨价——作为一种中药材,据说有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等功效。往年山上野酸枣市场收购价基本在2到3元/斤,今年野酸枣收购价格猛涨至15元/斤。上山采摘野酸枣,每人每天最多能有2000到3000元的收入,这使得周边村民趋之若鹜,由于收购价格每天波动,为了确保自身收益最大化,很多人干脆上山把树砍掉,摇落酸枣,形成一场公地悲剧。
五、返乡八年之后

盈盈和志强的女儿——2018年在农场出生的可儿,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让她有一个更稳定的学校环境,夫妇俩调整分工,由志强坚守农场,盈盈在平泉县城租好房子,接送可儿上下学。每天早上把可儿送去学校后,盈盈从县城坐车40分钟返回农场,下午再回到县城接可儿放学并留宿。如此一来,盈盈更像是朝九晚五到农场通勤的上班族。因为上学,可儿周末才能回到农场,盈盈也需要更多时间照顾可儿,因此农场平日的劳作管理,主要落到了志强肩上。
目前恋乡农场总面积50多亩。种植26亩,由于北方冬天气温低,露地种植时间只能在5月到10月之间,盈盈为不同季节制定了丰富的生产计划,全年可供应20至30种蔬菜:单是玉米,就有甜玉米、粘玉米、老玉米,到11、12月还有玉米面、玉米碴供应;再如花生,有鲜花生、干花生、花生米、花生油。为了一年四季都能让可儿吃上新鲜蔬果,夫妇俩今年在农场附近租了3个土墙大棚(土墙体日光温室),棚内墙由黄土垒成,保温性能好,冬天也可以种西红柿等果类蔬菜。

除了种菜,志强还负责养殖:玉米地里悠闲散步的柴鸡、乌鸡、芦花鸡,威风的大鹅,还有圈里白胖的年猪。菜地里被鸟啄坏、虫蛀掉的各样蔬果都是它们的食物,种类丰富、营养均衡,也许比我们这些城里人吃得还好。农场还有两条找鸡看猪的大狗,和九只性格迥异、到处溜达的猫咪。
从最初将农产品供应给学校、其他有机农场,到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合作,盈盈和志强决定再向前一步,2019年开始,恋乡开始尝试和认可、购买他家产品的一部分消费者建立一种基于深度信任的合作关系——私人订制:“您喜欢吃什么菜,我们就为您种什么菜!打破传统的社区支持农业’我们有什么,您吃什么’的模式。“
志强和盈盈返乡八年,虽然每一年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一直在坚持和不断尝试。志强说:“尽管地里发生了很多灾害,做农业的每个阶段都会有问题,能种出来的我们还是都会尝试一下。因为种的东西很杂,所以每年到头也总有收获。“
家人团聚,自给自足,扎根土地,踏实劳作,乐观面对充满变数的世界——还有比这更安心的生活吗?
本文插图除注明外
均来自食通社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编辑:令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