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他们决定不吃外卖了|315吃点好的
食通社说
作为一个不点外卖的编辑部,这些分享让我们感触颇深:对于平台来说,外卖只是一门生意;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外卖却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他们对于外卖的多样化观察和细腻感受。
让我们看看这几十位读者和我们分享的不想吃外卖的时刻和原因,也许你也能在里面找到共鸣。
其中哪位最像你的嘴替?那句话最深得你心?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通社也祝各位读者好好吃饭,“吃点好的”。也欢迎大家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加入讨论。
班味越浓,越容易吃外卖
@小张:19年在深圳打工,园区食堂非常难吃很贵而且排队很长,只好点外卖,但天天都吃那几家真的要吃吐了……
@面团晶晶:工作很忙的时候,回家就想做点其他更放松的事情,或者需要把工作带回家做。所以如果晚上回家吃的话,进地铁第一件事是点外卖。这样回到家,刚好外卖就能送到家门口,但是解开外卖小哥袋子,打开饭盒闻到饭味的瞬间,又不想吃了。后来我意识到,越忙碌,吃外卖的频率越高,就越没有胃口。于是我决定离开迫使我不得不经常吃外卖的工作环境。辞职后,再也不吃外卖了!
@每周争取少吃外卖的打工人:上一次不想吃外卖的时候就是上一次准备点外卖的时候……很无奈也很愤怒(无能狂怒的怒)。无奈是因为被每天长时间的工作时间束缚,下班已经是7点半,回家8点,几乎不可能回家做饭再吃晚饭。一边深知短时间换工作不太可能,一边也觉得每天身体里摄入太多不健康、种类也不丰富的食物,长久以往对身体负担很大。
@菊子:上班的时候忙和累,没时间和精力做饭,每天除了吃公司食堂就是外卖。辞职后几乎不点外卖了,一日三餐自己做。
@阿赞:之前上班的时候,每周都有在吃,后来离职在家自己做饭,现在已经三个月没吃外卖啦!
@樟一棵:总体来说,当生活节奏过快或者压力过大,会自暴自弃地高频点外卖,但今年以来没有点过。

不好吃,也不健康
@菊子:不止一次点完外卖又后悔。外卖的食物油多盐多,加上在餐盒里焖一段时间,吃起来味道一般,吃完也没有吃自己简单做的饭菜舒服。
@面团晶晶:有时候菜色已经捂得发黄,有时候饭菜带着点塑料味。也有好吃的时候,但大多时候想的是既然买了,就拨弄两口,但又吃不下,最后只能扔掉了。
@花园果子:外卖吃多了,糊心,嗓子不舒服,全身油腻腻的感觉。而且,预制菜质量参差不齐:难吃的真难吃,好吃的怀疑料多,普通的没滋没味。吃饭太挑,也要为自己的健康着想。
@阿赞:一点开外卖软件,看看那些商家的饭一点食欲都没有,最后还是宁愿出门买菜也不点外卖了。
@蔬果鉛:虽身处所谓美食之都顺德,一直也没吃到过特别心仪的外卖。
@栗子:读大学的时候,外卖刚兴起。有次室友回来,直接建议我们别点外卖,因为她兼职的餐馆环境不太卫生。还有一次,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个同学说,有天很晚的时候,她在学校美食广场看到有人在垃圾桶里盛油。
@Ni :有时候想了一圈附近的外卖之后,一点兴趣都没有,开始觉得点外卖无非是糊弄自己,并不会满足对美食的渴望。
@丽莎:外卖吃来吃去都是一个味道,为什么没有健康又好吃的外卖?
@三木森:外卖太油腻,周围好吃的没几家,每天为了找好吃又干净的外卖很头疼,这时候只想吃家人做的家常菜。
@LTL:真的点一次外卖后悔一次。哪怕堂食过还算满意的菜品,送到家也比餐厅味道差很多。偶尔看到陈晓卿接受采访的时候“揭秘”,说他从来不点外卖。本来咬紧牙关不肯说原因,估计不想得罪餐饮界,但最后还是说了一条可能在他看来最不得罪人的原因:餐厅会把做砸了的菜品给外卖。
@Busy:在公司加班,已经很累了,想到这个点还能吃到的外卖,基本都是连锁店或者烧烤,味道都不敢恭维,吃完了还很容易肠胃不舒服,想想都没食欲。
@咔咔:几乎周周点外卖,天天预制菜,看都看腻了。

吃也浪费,不吃也浪费
@林林:我点外卖经常吃不完。这种浪费行为虽然不是我主观的自发的,可是还是会让我有愧疚感。
@little plum:最近一次想点外卖的时候发现,冰箱里买了很多蔬菜,再不吃又要扔了。不想再扔蔬菜了!春天到了还是要吃春菜!

又贵又没有性价比
@深木:昨天正在感冒难受时,午睡醒来饿了。想点个外卖糖水降降火。店铺是1.5公里处的一家糖水店,平时都是走过去店里吃。打开美团,看着明显比到店吃贵了3-5元的列表,想到一碗糖水送到时使用的一大堆塑料制品,瞬间就不想点了。
@K:点外卖比堂食更贵,加上配送费后价格是堂食的1.5倍,且送过来会让食物错过最佳赏味期。
@线团:外卖很多时候和自己做饭比起来真的很贵。每次把点的外卖吃到嘴里的那一刻,我会产生瞬间产生不想吃外卖的想法:我真的需要花钱吃这个东西吗?
@娜娜:一年前,决定要减肥,健康生活,好好吃饭。现在早上和晚上在家吃,中午在饭堂吃。而且我计算了一下成本,不管是在饭堂吃还是在家吃,价格都比吃外卖要便宜,而且比较健康。

吃完外卖emo了
@林林 :点到难吃的外卖,感觉自己被骗钱了,还被骗了感情,打工人下班后满怀期待地在家等待着外卖到来,结果是个这,哭!
@樟一棵:24年底我的工作压力很大,有一次晚上加班前点了外卖,越吃胃越难受不消化,心情很委屈和愤怒,觉得自己像是《雪国列车》末尾车厢吃能量块的下等人。
@青然:最后一次点外卖,距离现在两个半月。那次之后,我再也不想点外卖了:米是凉的、粗糙的,菜也是凉的,还很多很稠的酱汁。我感觉自己像在吃猪食,有一种自己都没有尊重自己的感觉,非常沮丧和失望。
@林林:其实点外卖只是为了生存,并不是真正的生活。
@冲冲:有一次加班很累回到家,点了外卖之后等了很久才送到,饭菜都不是特别热了,口味一般般,再看着一堆的塑料盒塑料袋,有一种产生了很多不环保垃圾的内疚感,心情并没有比吃饭前好多少,感觉从身体上到心情上都没有得到正能量。
不忍直视堆砌在门口的塑料包装
忍不住点外卖的时候,我就会选“不要餐具”,也偏向那些包装材料用纸、玻璃或其他方便回收材质的商家。我试图呼吁身边的人都这么干,但收效甚微。
@栗子:上一次不想吃外卖是发现他们的打包真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包括包装袋、食物盒,以及勾选了无需餐具,但仍然会存在的餐具和包装。联想到这些塑料要被降解的时间,真的太长太长了,我很担忧,也会觉得地球消化这些有点辛苦。
@蔬果鉛:上一次特别不想吃外卖是读了“摆脱塑缚”公众号的文章,知道了外卖包装盒的健康隐患。
@泡泡熊:我一想起外卖的盒子,以及消失了的锅气,就会打消外卖的念头。
@Nathalie:因为产生太多垃圾,不健康,太油腻,塑料碰到热食物容易散发有害物。

外卖省时间?也不见得
@二月:已经戒外卖一个月了。上个月点外卖,外卖员送错了,等外卖员把送错给我的外卖送过去,结果对方已经吃了。店家说是外卖员的错,我只能吃这一份了,外卖员说要不将就吃,可以送我一瓶水。最后,我花了钱,付出了时间,却只能吃一份我不喜欢的食物,要不然就没有吃的。
@LTL:选择困难症发现,每次打开软件,都要选半天,还选不出自己想吃的外卖(主要还是大部分选项要么难吃,要么看着食材可疑,要么性价比太低)。发现有刷手机点外卖这点时间,去楼下吃个饭,或者下厨做个快手菜也够了,还能离开一会儿电子屏幕。
不想成为帮凶

@李婷婷:我最终停止点外卖的原因是我一个朋友在大雪天点外卖,送到的时候外卖员手上都是血,她吓坏了,了解以后才知道因为雪天路滑,骑手拐弯的时候滑摔了,手上划破一口子。朋友本想给他止血,但他说还有另一单要送,表示感谢以后就走了。朋友从那以后就不点外卖了,我听完后,也不再点了,后来每次看到外卖平台的logo,脑海里都会脑补那个外卖员手上的鲜红血。
@LTL:无法接受有人因为我懒得出门,而在赶来给我送饭的路上,为了挣几块钱而遭遇车祸。这种观点也许也有些伪善,毕竟当代城市人的所有消费,几乎都建立在剥削他人和自然的基础上。但外卖是一种具体的、一对一的服务,和其它消费有所不同。
我也不介意挑战可能嘲笑我的人:如果车祸真的发生,你会心安吗?我们凭什么觉得自己多付了几块钱(甚至都没有“多付”),就拥有了让别人冒生命危险的资格?只有不出门的人才会以为送外卖是一份极其安全的工作吧。
“那外卖员失业的责任你能负吗?”我的回答是:我的食物开支用来支持更有尊严的劳动,如果你也这样,就会有更多有尊严的工作机会被创造出来,而不是那么多人被迫选择一份不安全又没保障的工作。
拒绝被卷入追逐效率的病态系统

@田女士:一直觉得外卖员这个群体拼命抢时间这种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病态,所以本人对外卖一直很抵触。
既然在国外不吃外卖没饿死,那在国内更可以了
@YC: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欧洲留学,那边外卖产业不发达,所以也就养成了去店里吃的习惯,回国之后也就保持住了这样的习惯。
@小张:留学的时候,别说外卖,连线下餐馆都根本吃不起,就天天自己做饭。
@loopy:2019年在美国纽黑文工作了半年。外食很贵,我几乎天天和湖南室友一起做饭带饭,也经常招待朋友来家里吃中国菜,或去美国朋友家参加potluck聚餐。那会身边没什么人点外卖,也就从没考虑过这个选项。2020年3月疫中回国,我在广州增城的酒店隔离了两周。这里盛产挂绿荔枝和丝苗米,我却生生吃了14天外卖。那一年,我再也没点过外卖。
@李婷婷:在国外读书时,因为住市区,吃饭很方便。但是有一家很喜欢的上海菜,离家有点远,那时候foodpanda刚刚兴起,经常想吃这家上海菜就会点外卖。点了几次以后才惊觉真的好贵!要给餐厅小费,要给配送费,还要给外卖员小费,加上税,两三个菜最后点下来70刀。
@LTL:在纽约念书的时候,偶尔也会点外卖,那时候外卖平台还没兴起,都是打电话去餐厅订餐,餐厅有专门跑外卖的人上门送餐,小费单给。当时,纽约还因为很多中餐馆外卖员时薪只有一美元而引发了大讨论和抗议活动,即使外卖员的主要收入其实来自小费,月薪其实比我这个拿奖学金的穷学生收入高。即便如此,小费也不能少给,就当是某种“懒惰税”,也变相提醒自己少点外卖省点钱。
回国工作后,有一年去纽约出差,住在朋友家,想下厨露一手,就偷懒想去wholefoods网上定菜,送货上门,结果发现各种服务费加上去,还真不如自己跑一趟,就没下单。也再一次感叹,国内生活的便利都是建立在剥削劳动者的基础上。
不点外卖,吃什么?
无论是定时去食堂,还是自己下厨,或者约同事堂食+放风,办法总比困难多。忙碌的都市人也总结出不少多快好省的好好吃饭小诀窍,具体有哪些?我们下回分解。也欢迎卧虎藏龙的读者们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继续参与我们“100个不想吃外卖的时刻”征集活动。没准下回就能在食通社读到你的故事啦!

策划:凯瑞
编辑:玉阳、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