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小麦!俄乌战争会如何影响全球粮食安全?

全球化时代的战争没有局外人。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能源和粮食版图上的关键环节。在他们之间发生的战火,必然将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间挑战全球粮食产业链的安全。其他国家的人民——包括无数本已处境艰难的弱势群体,也恐怕无法幸免于这一震荡。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大卫•比斯利(David Beasley)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乌俄战争让本就面临巨大危机的全球粮食供应雪上加霜:“自从二战以来,局势从未如此恶劣。”

一、俄乌战争严重影响粮食供应

乌克兰是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大国之一。俄罗斯更是一个巨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根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数据,按照热量计算,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食品出口大约占到全球交易额的12%。

具体到一些关键的农产品上,这一数字更为惊人:两国相加,在全球葵花籽油交易中占比超过70%,在小麦交易中占比超过34%(其中乌克兰占10%),大麦交易中则占27%(其中乌克兰12.6%),而在玉米交易中,乌克兰一国就占15.3%。

●俄罗斯(红)和乌克兰(黄)的主要作物占全球贸易比例。从上到下:大麦、玉米、葵花籽、葵花籽油、小麦。图:IFPRI

目前战事前景尚不明朗,恐怕不会很快结束,这意味着四月份开始的乌克兰小麦春播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雪上加霜的是,乌克兰最重要的小麦产区位于平原广阔的东部,比如马里乌波尔相邻的扎波罗热州和以北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这一带富饶的农业沃土,如今正好是双方激烈拉锯的区域。

●2020年4月,基辅附近的Husachivka,一台拖拉机正在给农地施肥。图源:路透社_Valentyn Ogirenko

因此,尽管目前市场上的小麦早已于去年夏秋收获和交付,但受预期影响,从2月底战事发生以来,全球小麦价格已经上升21%,大麦升幅高达33%,未来还可能继续上涨。这不仅将威胁到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也将影响全球的劳动力和工资价格。

●近期小麦期货价格一路飙升到历史新高。图:CNN

乌克兰和俄罗斯小麦最大的出口市场中,不乏几个人口数量巨大,经济条件较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人口超亿的埃及。2020年数据显示,埃及一年进口了24亿美元的乌、俄小麦;类似地,孟加拉国人口1.6亿,同年从乌、俄共进口7亿美元的小麦。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深陷内战的也门,3000万人口每年要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超过3亿美元的小麦以维持基本的需要。还有一些国家更是非常依赖单一的主粮进口来源,比如突尼斯,其进口的小麦中,44.7%来自乌克兰。

2021年发生在一些国家的自然灾害,更加加剧了对进口的需要。比如阿尔及利亚和土耳其在2021年都遭遇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旱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本是这些国家调剂粮食储备和消费的重要来源。

如今,乌克兰政府已经因为战时管制,禁止了大多数食物的出口。可以想见,就算这一管制放松,处于战争状态中的乌克兰公路、铁路和海港也无法正常运行。依赖乌克兰粮食的国家必须另谋出路。

对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国家来说,来自乌、俄的小麦是一条“生命线”。比如,埃及的大量居民都需要政府配给面包满足日常需要。但埃及国内自产的小麦,仅仅只能满足基本消费的一半不到。在每年进口的小麦中,有14.7%来自乌克兰,54.5%来自俄罗斯。面对当前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埃及政府已经宣布要在两年增加种植250万英亩的小麦,以尽量达到国内600万英亩以上的小麦自给红线。

●2021年8月,埃及开罗的一家面包作坊。图:路透社_Hanaa Habib

二、化肥短缺加剧粮食危机

有些人可能问:只要扩大小麦的耕作面积,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毕竟现在时间还来得及。然而,全球农业产业链已经是一个极为复杂,环环相接的体系。战争将从各个方面撼动这一链条。而链条的复杂性又会放大战争的影响。

化肥就是这一链条上最具传导性也最为敏感的物资。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出口国。IFPRI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出口的氮肥和钾肥占全球贸易额的15%和17%,而作为俄罗斯盟友的白俄罗斯也出口了全球16%的钾肥。很多需要依赖进口化肥的国家对这两国化肥的依赖程度极高。比如,蒙古和中非进口的氮肥中来自俄白两国的比例就在90%以上,秘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都超过50%。而在乍得、中非、尼日尔和马里在内的一系列非洲国家中,几乎全部进口的钾肥都来自俄白两国。

●2021年全球钾肥产量最多的国家排名。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分别是第二和第三大生产国。图:彭博社

在欧洲,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的氮肥占总进口量的30%,钾肥则达60%。战争还将削弱欧洲自身的化肥产能。这是因为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也是化肥生产的原材料和电力保证。有近四成天然气供给依赖俄罗斯的欧洲,都已经调转态度,至少表面上呈现出“壮士断腕”的姿态。但高企的油气价格已经让欧洲化肥厂商不堪重负,纷纷减产或停产。可以想见,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反而会影响自身的能源、化肥和粮食供应。

●俄罗斯(紫色)和其他化肥出口大国2020年的氮肥出口量对比。图:Gro Intelligence

甚至不用等到西方明确制裁,俄罗斯政府在三月初已经威胁要停止化肥出口。事实上,战争造成的交通和物流中断也让粮食和化肥出口变得越来越困难。这让去年就已经翻番的化肥价格继续攀升,开战以来升幅达到40%,有些品类已经突破历史最高价。全球各国农企和农场主都在考虑减少化肥用量,甚至减少种植面积。由此带来的产量下降和粮价上升,不容小觑。

中国养殖饲料和榨油的大豆主要产地巴西就处于这样的困境中。2021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是国产大豆的3.5倍。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巴西将近一半的进口钾肥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目前巴西国内存量只够三个月。至于氮肥,巴西则只有5%的自给率,95%的进口中,21%来自俄罗斯。巴西的大豆农协已经开始呼吁农场主减少化肥使用,而这会让已经遭受旱灾的巴西大豆产量进一步降低,最终影响饲料价格,推高全球肉类价格。

在工业化农业高度依赖化肥保持产量的今天,2022年的化肥危机很可能和农业危机一样严重。这还不包括燃料——制裁导致的石油价格上涨最终将变为燃料价格的上涨,从而通过农机、运输和耕作成本,最终反映在消费者的餐桌上。

三、化学农业体系遭受严重考验

在恶劣的政治局势和生产-运输-消费环节的连番震荡面前,各国所能够做的,恐怕相当有限。比如,很多主张制裁俄罗斯的国家都出现了扩大种植面积的声音——美国有可能会利用原本被1985年农业安全法“封印”的“长期休耕保护农地”(CRP),试图增产谷物。《纽约时报》近日也刊文称,发达农业国家必须增加产量和不限制出口,并必须降低能源价格和保证化肥供应。

但现实是,一方面,单纯扩大种植面积而不解决化肥和其他农资的供应链危机,恐怕会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诸多政治和其他因素都阻碍了石油、天然气乃至化肥供给的增加。如欧佩克国家暂时没有扩大油气产能的意愿。更关键的是,就算能够扩大全球的供应以补偿战争和制裁带来的粮食不足,这些新增的部分能否真的提供到最脆弱最受影响的人们手中?恐怕是个未知数。

在全球供应链问题之外,眼前就有很多切实的食品供应困难。比如上百万难民正在涌入欧洲,势必对欧洲的食物供应构成压力。而在已经被战火摧残的乌克兰,日常的粮食供应也陷入了困境:乌克兰政府也宣布停止化肥出口以确保国内供应,种植业的危机尽管暂时未开始爆发,但畜牧业已经出现了包括缺乏运输和市场渠道、缺少饲料之类的困难。可以想见春天之后,同样的问题也将发生在种植领域。

这一切都决定了,乌克兰的战争并非一场简单的事件,它对全球的冲击将极为深远,并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动摇的也不仅仅是欧洲的和平秩序,也暴露了严重依赖化石能源投入的工业化农业生产体系的脆弱性。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章

https://civileats.com/2022/03/09/the-field-report-what-the-invasion-of-ukraine-means-for-the-food-supply/

https://www.ifpri.org/blog/how-will-russias-invasion-ukraine-affect-global-food-security

https://www.al-monitor.com/originals/2022/03/egypt-may-plant-2-million-acres-wheat-compensate-ukraine-war

https://www.middleeasteye.net/news/egypt-ukraine-russia-wheat-north-africa

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2022/2/27/22950805/russia-ukraine-food-prices-hunger-invasion-war

https://www.nytimes.com/2022/03/20/world/americas/ukraine-war-global-food-crisis.html

https://www.politico.com/news/magazine/2022/02/27/russia-weaponizing-food-supply-chains-00012130

https://agfax.com/2022/03/18/fertilizer-how-has-the-ukraine-conflict-impacted-exports-to-brazil-and-the-u-s/

https://www.lancasterfarming.com/news/main_edition/ukraine-ag-minister-dairy-farmers-will-fight-for-their-farms/article_dac6a8ca-9c06-11ec-961b-cf13da07b3f0.html

食通社作者 | 任其然

自由撰稿人。曾任时政编辑和文化记者。

编辑:天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