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问卷,让中国小农的声音被世界听到!
提到生物多样性丧失,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濒临灭绝的旗舰物种,还是城市绿化的单调景观?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2021年报告,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首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食物生产体系,单一化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正威胁着全球86%的物种。
但是小规模生态农业却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积极贡献。生态小农通过多样化种植、轮作、留草、堆肥等方式改善农田生态,使用多样化的传统品种和自留种,有的还建立社区种子银行,保护在地农业生物多样性。
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这些采取各种生态农业措施的小农户在面对气候变化时也比常规农民更有韧性。
这也应和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Elizabeth Mrema)所言:“我们无法单独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要么就两个一起解决,要么我们一个都解决不了。”
食通社自去年启动了“生态小农与气候变化”调研,深入一线访谈中国的生态小农,了解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何感受,又是如何应对的。
点 | 击 | 图 | 片 | 阅 | 读
今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COP15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我们的合作伙伴农民种子网络将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生态小农的故事,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以及气候变化对他们的挑战。
过去的一年多,食通社发布了20多篇这样的故事。这其中有因冰雹突袭损失严重的北京农户陈艳红大姐;有两年内经历旱涝交替的广西稻农戴云云;有被广东盛夏高温影响,无法播种红薯的小玉姐;有内蒙古西部因干旱而缺草的牧民马大哥;还有把“生物多样性”作为农业第一要务,并且把这五个字放在农场名字里的北京天福园张志敏……
点 | 击 | 图 | 片 | 阅 | 读
2021年,食通社第三期“联禾计划”小额资助与农民种子网络携手,支持了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的12位伙伴,开展基于社区的种子多样性活态保护行动。
因为伙伴机构和我们的共同发声,“生态小农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议题不仅为食通社的读者所熟知,也越来越受到国内主流媒体、公众和学者的关注。
在即将落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上,我们的同事天乐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生态小农在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行动和经验,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需要的支持。
现在,这些分散的小农故事有机会汇集成同一个声音,再一次在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向世界分享。
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中国小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正视他们在气候变化面前的遭遇、适应气候变化付出的成本,以及展现出的本地智慧。
点 | 击 | 图 | 片 | 阅 | 读
我们也希望更多决策者看到,在政府制定各种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之外,中国的2.3亿小农也在变幻的天气面前默默守护自己的土地。
为了在本届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上更好地展现中国小农的状况,我们希望了解更多小农与气候变化的信息。
只要你在从事农业,无论是生态还是常规农业,是传统小农、家庭农场、新农人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都希望听到你的声音。感谢你抽出10分钟时间,点击链接 气候故事问卷表 – 农友篇,即可填写问卷。我们也会把问卷结果和大家分享。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