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场13年,一位返乡青年忽然决定去“流浪” |食日谈 Vol.11

过去这两三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性,返乡种地、移居乡村的话题也成为媒体热词。

2022年的夏天,食通社来到广州北边的银林村,和这里的返乡青年和新村民们聊了两期播客。

在本期中,我们和银林村首先返乡从事生态农业的郭锐一起聊聊他十几年的经历。今年,郭锐在夏季的农闲时节在北方“流浪”40多天,拜访了多位熟识的生态农人,既是探访朋友,也是切磋学习。

银林村吸引了不少新村民来这里劳作、生活甚至互助育娃。我们也想知道,乡村为他们提供了哪些城市无法提供的条件和环境?新村民和老村民之间能形成新型的社群关系吗?郭锐又为什么会欢迎这样一群人来到他的农场?

本/期/嘉/宾

郭锐

2009年回到家乡广州从化银林村开始做常规农业,2013年在沃土工坊的支持下开始转型做生态种植,逐步建立了以堆肥改良土壤,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种植方式。他也是另一档关注自然生活与生态农业的播客“团力结构”的常驻嘉宾。

本/期/主/播

常天乐

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作为一个关心食物,但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人,一直在向农民学习。

王昊

食通社编辑。出差一路上道听途说,学到了各种二手农业知识。

郭锐自己开上小三轮,带我们逛农场。13年来,农场谨慎地发展,几亩几亩地扩展种植面积,这里是他最新租下的一片地。
郭锐拜访陕西绿我农场的大黑时,也不忘帮忙收麦子,周围邻居都羡慕大黑“最忙的时候来了个能干的人”。供图:大黑。
我们拜访郭锐时,正是龙眼成熟的季节。这里最古老的龙眼树比郭锐的年纪还要大。
银林农场的咖啡馆。下期播客我们还将介绍两位主理人的故事。
农场的堆肥是郭锐多年摸索出来的,用上了中药渣等材料。沃土农耕学校也曾经在这里举办关于堆肥的培训班。

时/间/轴

01:56 请到一位“为数不多”的返乡青年,读了大学又返乡种地

05:42 去批发市场卖菜没人知道你什么学历,只因为戴着眼镜获赠美称“四哥”

09:52 从常规农业转型到生态农业,突然不用农药化肥,做这样的转型容易吗?

15:47 在现场:郭锐的银林农场都有啥?

17:39 做了十年,郭锐如何评价他的十年“返乡”生活

18:18 为什么做着做着农场,忽然要去全国“流浪”四十天?

25:34 劳动换食宿,有技术在身,到哪里的农场都很受欢迎

27:25 在一般的认知里,除草是农药一大要素,这些生态农人为什么反倒要“留草”?

31:43 “流浪”了四十天,回归银林

33:01 从广州任何一个地方乘车一小时就能到的银林,欢迎大家来玩

34:54 农场的生活卷不卷?农场的一天什么样

38:52 有咖啡店、面包房的当代新农场:欢迎短期来访,更欢迎长期搭伙

想了解郭锐的银林生态农场,请关注公众号“一田公社”。

点击此处,收听本期节目

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荔枝 | Apple播客

订阅「食日谈」播客

欢迎在各播客平台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不定期回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食通君微信小号,备注“食日谈”,进入播客听众交流群。

播客创作团队

策划:王昊

制作:晓晶

 播客封面:万琳

音乐:岜农

推文编辑:王昊

联络邮箱:xiaojing@foodthink.c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