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一个多月后,门头沟的村民们怎么样了

●北京门头沟陇驾庄,田野小道上倒伏的树木。图片:艾婕

永定河自西向东流入北京城区之前,依山势形成了许多个U字形的拐弯,陇驾庄村和水峪嘴村就坐落在河两岸。一座公路桥把这两座村子连接起来。

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地区遭遇的特大暴雨使永定河水陡涨,河水裹挟着一切,向低洼处的市区滚滚而去。当时的新闻报道称,洪水中的大桥无法通行,铁路丰沙线也被冲断,水峪嘴村完全和外界失联。救援人员尝试用绳索渡河,但也因汹涌的水势而失败。

●陇驾庄村地理位置示意图,这里位于妙峰山脚下,距离门头沟城区不到10公里。

山洪发生一个多月后,从这座桥上俯瞰永定河,看到的是仍然未恢复的灾后景象:

桥两侧的铁质护栏被洪水冲走半截,只剩下固定护栏的铁钉;河岸边的防洪堤已成堆放建筑垃圾的地方,泥土、石墙碎块、混凝土、倒伏的电线杆和高压线堆在河堤上。

一位大叔俯瞰着河水,惋惜地说,一个月前这条河不是这样的,“平时的永定河,河水很美、很清澈,现在全是垃圾。”

●位于陇驾庄村和水峪嘴村之间的水峪嘴桥,护栏已被洪水冲垮。图片:艾婕

●永定河河堤被冲毁,河岸堆放着各种建筑垃圾。图片:艾婕

一、重开的大集

这位大叔是来赶集的。陇驾庄大集平日里每周二、五、日举办,因为洪水关闭近一个月,刚刚于8月底复市。

我们到达陇驾庄的时间是9月3日上午,不久前,通往市区的公交929路刚刚恢复。

市集两侧的景象截然不同。西侧大多是村外的贩子前来摆摊的,摊贩们从皮卡和厢式货车里卸下批发来的各式蔬菜水果。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售卖小吃、熟食、百货的摊贩,看起来很是热闹。

●外来菜贩的摊位。图片:王昊

而东侧则是本地农户摆摊的区域,显然还没有从洪灾的影响中恢复。这里有近一半的摊位是空的,显得冷冷清清。仅剩的摊位上,也大多简单地摆着三四样蔬菜水果。农户告诉我们,因为受灾的缘故,很多蔬菜品类都没有收成。

一位本村的大姐跟我们推销她的青椒,她说,她家的十几亩地因为离永定河较近,都被洪水淹没,只剩下山上的农地还有产出。

●大集上本地农户售卖的洋葱。图片:王昊

另一位售卖蔬菜种子的大姐则告诉我们,集市刚刚复市不久,生意还远没有恢复正常:“平时这路上都是人挤人,根本走不动道。要换做那时候,我们都忙着做生意,哪有工夫跟你们闲聊。”

还有人说,那时村里断水断电,手机也没有信号。公路进出也受阻,附近的出租车都在这儿避难。洪灾过后的路面上覆盖着一层淤泥,足有三寸高。如今市场地面上还能看见残存的一层薄薄的黄泥,已是清淤之后的结果。

●陇驾庄大集的地面仍有淤泥。摄影:艾婕
李阿姨的摊位靠近市场的入口处,桌上只剩下丝瓜、桃子和马牙枣这几样还有收成的果蔬。买了她的马牙枣,我们和她闲聊起来。她说,原来她种菜,就希望自家人能吃上好菜,剩下的再拿到大集上来卖。“外面买的菜都打药了,和自家种的口感不一样。”但如今她自家都供应不上了,还需要去集市上买菜。

二、“人没事,地完了”

恰巧李阿姨还要去自家地里摘枣,我们请她带我们去地里看看。

顺着河岸向上游望去,能看到两岸的防洪堤已被冲垮,筑堤的鹅卵石铺满了河滩,岸上的树木被泛起的河水冲倒,脚下的路面仍然积着淤泥。河道自西向东延伸,支流与南面群山之间,就是陇驾庄村民的土地。

沿着农家小道往田野里开去,田里的景象更加触目惊心:一些三四米高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另一些勉强直立的树梢上,挂着被洪水泡烂了的衣服,据李阿姨说,这是山洪过境时留下的痕迹,“这衣服挂得多高,当时的水位就有多高。”

●挂在树枝上的布匹和塑料袋(上),随处可见堆积的各种物什(下)。图片:艾婕

走到半道,道路泥泞无法前进,我们干脆下车改为步行。

李阿姨家的地有两亩左右,但我们首先看到的却不是作物——不知何处漂来的巨大红色钢架矗立在土地中间。望向四周,到处是倒伏的树枝、杂草和泥土,它们和泡沫塑料、蛇皮袋、铁桶等上游冲下来的家用物什和垃圾纠缠在一起。我们甚至还在地里看见了玻璃罐装的咖啡豆,它显然不属于这里。

向远处望去,这片未经清理的垃圾之地一直绵延到山脚下。

“地里已经分不清哪儿是哪儿了。”李阿姨指着一地垃圾说。事实上,如果不是歪倒的玉米杆提醒,我们也很难看出这里原来是一片农田。洪水几乎将所有作物都冲倒了,只有长得较高的几棵果树幸免于难。厚厚的泥沙完全覆盖在土地上,有十几厘米厚且高低不平。

●李阿姨家被冲毁的玉米地,和随洪水被冲下来的金属板。图片:王昊、艾婕
●被冲毁的蔬菜大棚。图片:艾婕

李阿姨说,她精心喂养的母鸡也被洪水冲走了,鸡窝直接被埋进河泥里,老两口花了好大的劲才挖出来。“我原先有八只鸡,一天能捡六七个蛋。以前我给它们喂肉吃,喂麦片、杂粮粉、过期的奶粉,邻居不要的我都拿来喂鸡。”仅剩的几只宝贝母鸡被李阿姨带回了村里的家,她却受不了家里到处是鸡排泄物的味道,决定在家里重新搭一个鸡圈。

正午的艳阳下,李阿姨的老伴张大爷正在工具房边收拾垃圾。打开房门,各种杂物因为洪水而杂乱地堆在一起,还没有恢复原状。他指着墙上的一条水痕,那里是当时洪峰的水位,几乎和人眼一样高。“你们在城里看到的新闻照片,都只照了几块地方,来了才知道,全都是这样(破坏严重),没有好的地方了。”

●工具棚鸡舍旁清出的淤泥(上),和工具棚内的水痕(下)。摄影:王昊
老两口告诉我们,虽然这片地只有一亩多大,但清理垃圾、平整土地的工作“一整个冬天都干不完”。加之小路太窄,机械不易通过,只能靠人力一点一点清理。

洪灾后他们已经收拾了不少地方:原先工具房的淤泥被清理干净堆在一旁,收集的大木条也码在鸡窝边上。“这些木条还能卖废品,树枝子又不能烧,怎么办呢?”因为禁止燃烧秸秆的政策,村民只能在夜里偷偷地烧。

“这些个乱糟糟,看着就心烦,不想干。” 张大爷坐在田边点起一根烟。

“洪水一来,一整年的收入都没了。城里的居民旱涝保收,农民一场天灾,就什么都没有了。”

三、“劫后余生”

李阿姨的客户又打电话来催货,我们也就此老两口作别。临走的时候,李阿姨提醒我们,以后来赶集的时候再来找她。

作为妙峰山镇的镇政府所在地,又靠近公路,陇驾庄的灾情称不上是最严重的。在洪灾时期,这里也是镇上为数不多能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村庄。不少媒体都曾经报道过在这里发生的救灾故事——

洪灾期间,村里的水源井都被洪水倒灌,村民一度缺乏饮用和生活用水源,靠北京自来水集团送来的移动式应急供水设备和应急水车,才让村民们用上了水;除了用水,政府和救援队员争分夺秒地救援和抢险,才将积水抽干、道路疏通、通信恢复,将洪水淹没过的土地消杀……

我们在河岸边也见到了电力维修的施工队,他们正在路边重新竖立起电线杆。谁又能想到在不远处的农田里,还有一番难以收拾混乱景象。

●我们在村里见到的清运建筑垃圾的车辆,从洪灾中恢复尚需时间。图片:王昊

随着大集的复市,生活似乎在逐渐恢复正常。

中午,赶集的人群来来往往,村里开始堵车了。我们在村里的小饭店吃午饭,周围几桌客人都是和老板相识的村民,点几个菜招待亲戚朋友。忽然,隔壁桌的阿姨举着酒杯,提议干杯:“庆祝我们‘劫后余生’!”

人是活下来了,但元气要何时才能恢复,也许还是个未知数。至于给农户的赔偿,李阿姨两口子告诉我们,目前他们还没有听说。

食通社作者

艾婕

平时是国际新闻记者,啥都好,就是吃得太多了。

 

 

 

 

编辑:王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