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上海人,为什么跑到北京用自然农法种了十年地?用农场主贤空自嘲的话说,这绝对不是正常人会干的事。 上周端午,我们开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距离北京市中心一百多公里的空空谷,拜访了这位“不正常”的农夫…
食通社说 昨天食通社的文章《为什么区块链不能解决当代农业的痛点?》收到了不少反馈。 有读者认为,农业区块链的失败并不是区块链本身的问题,而是配套的技术手段没有跟上。但也有人评论,技术不能越过产业最底层…
“区块链”不是什么新词。虽然像许多已经流行过,或正在流行的新词一样,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这并没有阻止这个时髦的新概念进入食农领域。 沃尔玛将山姆专卖店里售卖的食品信息放上区块链;国企中化集…
食通社说 只有窄窄一方阳台的城市人,怎样拥有自己的小菜园?有哪些蔬菜推荐新手试种?在播客食日谈的第二期节目中,我们和农龄6年的都市农夫王珏聊了聊种菜的那些事儿。 其实,王珏没打算靠北京东三环家里小院的…
一、剪板蓝 国道切入山间柏油路,起起伏伏,转转悠悠。途径许多村寨 ,夜色里灯点如星子,聚浮在山间,仿佛越过一座又一座星系。转过最后一个弯道,缓速下坡,视野逐渐开阔。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大利侗寨。 …
食通社说 上周三,食通社的线上读书会《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第一次讨论顺利举行。我们很高兴请到了本书作者长角羚和蚊滋滋,分享了山居七年实践过的生活技能,也就是书的第一部分“里山技”。 开启“…
2022年春天,疫情将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两浦东、浦西区分管理,也被大家称为“沪式鸳鸯封”。而一个月后,北京也因为城中心东、西城被周边需要封控的城区包围,获得了“京式铜锅封”的名号。 这期节目中,食通…
食通社说 今天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的115岁诞辰。她用一本书改变了公众和政府对化学农药的观点,也启发了无数同辈和后人,投身环保事业,努力让春天不再寂静。 卡逊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作家,也…
2022年,正值美国环保作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撰写的《寂静的春天》问世60周年。作为环保运动的先驱,卡逊让公众第一次了解农药污染,也迫使政府重视农用化学品的监管。 野生鸟类无法…
食通社说 2021年11月,食通社在广州的丰年庆访谈了瓦依那乐队的两位音乐人岜农和十八。他们不仅是音乐人,也是每年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返乡农人。在谈话中,我们聊到了几十年农业变革、社会变迁如何改变了…
食通社说 提起生物多样性,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濒危的野生动物,是正在消失的红树林,或者是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没错,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们身边,还有广大默默守护着粮食与农业生物…
从成都向西300多公里,就是位于横断山脉长江流域上游的川西峡谷。在这里,五条河流汇聚成气势磅礴的大渡河,汇聚之处坐落着嘉绒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丹巴县。 去年,我偶然知晓了丹巴县呷仁依村的登龙云合森…
中国的农村家庭都喜欢在房前屋后保留一块小菜地,主要供自家吃。这些“自留地”也被学者称为“家庭菜园”,和卖给市场的大田生产不同,农民在这类田地上会不用或少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这种“一家两制”背后,是否…
2022年3月初,作为食通社联禾计划的生态农业实习生,我来到广州从化的银林生态农场,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实习。 彼时,上海疫情水深火热,其他城市亦胆战心惊。广州历经三四次区域性核酸筛查后,也传来十几名确…
过去的很多年里,我都没有想起蕨苔。直到今年春天,邻居“凉虾”给我摘来一大把,叮嘱用腊肉炒。 “凉虾”得名于曾在明月村宇宙中心谌塝塝摆摊卖冰粉和凉虾。这些年,我眼见她怀抱对新生活的憧憬离乡又返乡,在村里…
想象中,隔离在家可以是一场悠长假期,有大把时间研究和享受美食。但真的发生了,我却没有胃口了。 一、第一天:没有官宣,突如其来 封闭来的特别突然。 5月2日下午,我正准备把衣服洗好,厨房收拾干净,然后去…
妈妈回到了村子里,做回了“姑娘”。那是新千年前夕的初夏,长江北岸的庄稼人家,离婚比稻穗还新鲜。 她深居少言,白日嗜睡,夜里失眠。常常拎着竹篓子,摸黑下水塘。天光微亮,外婆起了身,只见厨屋门口拦着提梁木…
在工业化、单一化、化学化的农业模式席卷全球,并且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温室气体排放、食品安全等等问题之时,中国各地都分散着一些特立独行的农民,逆流而上,探索更加环境友好、高品质的农业模式。 他们因地…
外婆家在渝东北长寿与垫江的交界处,这两年春节前后我都会回去住上一段时间,记录乡间的传统。 与北方的寒冷萧瑟不同,南方冬天的田园里充满生机。油麦菜、卷心菜、菠菜、芥菜郁郁葱葱,豌豆苗嫩得可以掐出水来。可…
坐标上海闵行七宝,一个一度因新增确诊数量惊人而在“闵行七子”中拥有一席之地的街道。 我居住的小区群叫静安新城,是当年为静安区搬迁居民修建的回迁房和新居所。现在,这里又因毗邻漕河泾的众多大厂和科技公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