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带着对于未来职业道路选择的迷茫与对新事物的期待,我通过食通社的“生态农业实习计划”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乐闲谷社区农场。在此之前,我对农场的印象都来自于影视作品里的农田、草坪、牛羊群,这也…
食通社说 特大暴雨再次袭击北京。这一次,洪灾席卷北部山区。密云水库上游出现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达到6550立方米/秒——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水库上游多个村镇被淹,内涝严重。目前已通报密云和…
“抱怨和差错,每天凌晨都会密集出现。但我选择关掉手机埋头睡觉:它们没有严重到会让客户不跟我们合作、会让屠宰场破产。它们只是每天依旧会定时出现在眼前,推动我们的日子像往常一样转起来。” 2024年6月,…
《消失中的食物》 原作名: Eating to Extinction: The World’s Rarest Foods and Why We Need To Save Them 作者:[…
那款面包又卖光了。 周末,我像往常一样走进超市,购买下周的“生存口粮”。我走到烘焙货架前,寻找那款名为Jason’s Sourdough的酸种面包,却失望地发现:货架空空如也,只剩“正在补货”的白色标…
一、挂满枝头的荔枝 在我爸用手机发来荔枝挂满枝头的照片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家帮忙卖荔枝。 我的老家在广东省陆丰市,家里有将近一亩地的荔枝林。从我记事起,那边就一直种着荔枝,最年轻的树是我出生那年种下…
农夫孙文祥赤着一双厚实的大脚,站在水泥院里迎接我们。 7月初的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刚刚下过几场暴雨。正是难得的几天农闲的日子。再过半个月,孙文祥地里的玉米就要开始收割了。 2013年起,孙文祥与妻子、父…
山沟里桅子花初绽。我的花,终于开了。 一个月前的6月16日,是恶人谷周年纪念日。2025年,是四周年。 房前一亩三分地自足有余,屋后原本人类不宜的山沟花香浮动——必须感谢这双伤痕累累的手,用四年时间,…
从6月初开始,一条标题为“从垃圾围城到垃圾不够烧,中国速度让西方看懵”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把碍眼的垃圾放到炉子里烧个痛快,再将燃烧释放的能量用于供电,许多人大呼为这样“完美”的技术方案感到振奋。 …
题记 作为9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我们赶上了市场化和商品化浪潮,体验它们带来的纷煌而眼花缭乱的世界,与生为农民的父母辈一代凡事几乎亲力亲为不同,我们从日常衣着、生活所需,乃至到食物,大部分都承包给了机器…
食通社说 日本超市大米“短缺”,价格高涨的连续剧从去年夏天持续到了今年夏天。政府连续干预下,米价不跌,反而越演越烈,被媒体称为“令和米骚动”。不仅日本民众怨声载道,农民也上街抗议,农业大臣也因为针对大…
前阵子,有人调侃麦当劳变成了一个没有情绪的“中年人”,它不再充满童真和青春的活力,而是变成了死气沉沉的“牛马”食堂。可其实麦当劳里从来都不缺“牛马”。我很惊讶,包括我自己在内,似乎因为对麦当劳过于熟悉…
食通社说 “关于食物的故事是我们能讲的最好的故事。”今年5月,BBC资深记者丹·萨拉迪诺在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接受食通社采访时这样表示。 萨拉迪诺专注食物和农业报道。10余年间,他遍访30多个…
食通社说 “半年旱死,半年涝死。”广西部分地区的农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天灾。 先是60年一遇大旱。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广西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部…
本期节目是食日谈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在三元桥的线下店“集室”的一场随性对谈,我们请来了两位老朋友:康丽和金鹏。他们一个是来自云南楚雄的彝族姑娘,靠山里的蘑菇松茸一路读书;一个是东北大兴安岭的“野生食物”…
亚马逊雨林正以每年数百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20世纪头20年,巴西亚马逊地区毁林面积高达4400万公顷,超过我国云南省面积。畜牧业开发是非法毁林的首要肇因——低成本的牧场和饲料,奠定了巴西牛肉产业的廉价…
食通社说 又是一年618购物狂欢节,在兴奋地“买买买、拆拆拆”之后,你是否想过这些被我们扫地出门的塑料包装将会去向何处? “好好吃饭”既要自己吃的好,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生态,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身心健…
2023年,我拿着澳洲打工度假签,来到精品咖啡之都墨尔本打工学习。不过,因为经验不足、墨尔本年轻打工者众多,我无法靠咖啡馆的兼职工作养活自己。 偶然看到网上有人在墨尔本市中心走路送外卖,我觉得很适合我…
一、作为现代生活骨架的塑料 现代人,离开塑料,还能过日子吗?当一位美国女作家准备挑战“一整天不接触塑料”后,她才意识到:现代生活几乎无法离开塑料。起床10秒钟后,她只能把这个挑战改为:记录一天内触摸过…
食通社说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食通社持续关注全球肉类消费与亚马逊地区非法毁林的关系。2024年初,《香港自由新闻》(Hong Kong Free Press)与非营利组织“巴西报道”(Repó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