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当北京市民在故宫和景山排队看雪景的时候,京郊和河北的农民在忙什么呢?都说“瑞雪兆丰年”,农友们怎么看呢?我们和几位农友聊了聊,发现大家虽然对降雪有所准备,…
食通社说 在《扣子奶奶的宝器开篇》中,扣子和读者们分享了她2017年在台湾宜兰深沟村生活劳作的经历。这段经历也启发和激励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农民,回到土地,过自给自足生活。现在,她正在福建的“恶人谷”,一…
写这组文章,是想讲讲我在恶人谷务农生活中有趣好玩的故事。 一个奔六老奶奶离开城市住进田里,从零开始打造自己的“恶人谷”,实践从产地到餐桌零距离的生活,凭借自己的双手自给自足。这样的生活,不是田间诗章,…
一、靠天吃饭的丰收 2021年,华南多家食农机构联合举办的年度“丰年庆”大戏也进入第五个年头。在讨论今年的主题时,“靠天吃饭的丰收”呼声最高。 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的主题会不会有些不合时宜?毕竟,过去几…
“耶鲁农场,爱德华街345号。” 这是我两年前抵达纽黑文后,用谷歌地图收藏的第一个地址,即耶鲁大学著名的学生农场所在地。那年秋天,我在这里度过了几个愉快的傍晚。 那时我本科刚毕业,即将通过雅礼协会(Y…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 2020 年,全世界上多达 8.11 亿人面临饥饿。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这个数字仅在一年内就增加了 20%。但与此同时,全球尚有6.5亿肥胖者。在环境方面,全球食物体系产生了多达…
食通社说 本文是食通社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系列文章中的下篇。 以植物为主的膳食模式中,不仅需要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包含肉类、调味品、饮品等。在本篇中,我们将继续…
食通社说 膳食结构对于健康究竟有哪些影响?怎样吃才能规避膳食不平衡带来的疾病?今年由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将回答这些问题,并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新一轮修…
食通社说 上篇介绍河北唐山的有机农场三和雨顺的文章《我的食物我做主,自然生长的蔬菜最靠谱》发表之后,李技栋大哥对我们的编辑说,分享会讲了很多具体的做法,但是他担心别人如果没有因地制宜,贸然模仿这些做法…
食通社说 2021年8月,“明日之路”行动小组的阿念邀请食通社创始编辑常天乐,一起做了一期播客。这期名为《从种子到餐桌:为什么给小农赋权,关乎食物的未来》的播客,现已经在各大平台上线。 本文由播客的文…
深圳是一座随着经济发展而崛起的新城市。也因此,人们常常觉得这里缺少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有人还说深圳是“美食荒漠”、“广东美食洼地”,因为这里既没有什么著名食材,也没有本地的突出菜式。 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
十天之后的9月23日,我国将在农历秋分这一天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而同一天,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将于联合国大会期间在纽约以线上的形式举办。 该峰会是由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19年10月…
我是河北唐山三河雨顺农场的李技栋。 我以前是做农资经销商的,主要批发农药、化肥、种子。因为长期在农田和农户之间行走,所以了解其中很多真实的生产状况。我就发现农业生产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 比如种蔬菜,一…
食通社说 河北承德恋乡农场的任盈盈和温志强是一对九零后夫妇。常去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集友,也许会注意到他们总是笑脸迎人,还经常带着女儿可儿来赶集。可儿出生的前一天,他们还在市集出摊,而现在可儿已经三岁半…
营养是营养, 营养学是科学, 营养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迈克尔·波伦 一、营养学的困境 科学能够让我们吃得更健康吗?许多年以来营养学家们一直试图这样做。 1757年英国人詹姆斯·林德(James …
从雾霾到垃圾围城,再到今年频繁异常天气带来的水灾,环境问题对公众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让大家对污染问题、垃圾减量和分类、气候变化等环境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 这些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公众日常生活的…
一、我们还敢想象一个更好的社会吗? 记得几年前,我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同事晓云生发表过一次演讲,题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敢想象一个更好的社会了”。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但是坦白说,当时我从西北农…
在秦岭生活了一辈子,和山里的土法养蜂人合作也有快十年,但我从来没想到,一部讲述几万公里外欧洲北马其顿山区女养蜂人的纪录片,能让我有如此深刻的共鸣:“她的养蜂方式,居然和我们保育的秦岭古法养蜂如出一辙!…
食通社说 六月,我们读书会正在共读《末日松茸》。在每周一次的线上讨论环节,来自云南的彝族返乡青年李康丽和大家分享了她和家人从事松茸采集的历史,以及对松茸贸易和消费的观察。 本文根据康丽在读书会的分享编…
食通社说 在上篇中,弃医从农的六零后陈玉笏分享了她从农业小白到在大理拥有50亩归零农场的历程。那么,她具体是怎么来做生态农业的呢?在本篇中,她会详细介绍她这七年是如何摸索出一套对她、对大理的水土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