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前的战略规划会上,当我们讲起过去四年所做的工作,受邀来为我们出谋划策的外部专家朋友们说:“没想到你们还做了这么多!” 确实,除了公号的文章,偶尔在朋友圈发发自制工作餐和出差拜访的图片以外,食通社对…
在上一期的“宝器”系列文章中,我介绍了自己如何在猪屎网上建了一座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木屋,让我能在恶人谷的田野里安顿这副皮囊和心灵。 有的读者提了一些与建房有关的具体问题,让我觉得有必要再做一些解释。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南宋]王炎 对农人们来说,极端天气广发、频发的2021年无疑是异常辛苦的一年。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平均气温达到1961年以来最高,北方平均降水量高达…
还记得鲁迅笔下百草园的热闹场景吗?那是个充满着没听过也叫不上名字植物的儿时乐园。 食通社拜访过大大小小的农场也算不少,四川眉山的遇见家庭农场仍然让我们连连惊叹,大呼自己没见过世面。 “我们家种了二十多…
食通社说 去年10月,食通社围绕人类学著作《大吉岭的盛名》组织了4次读书会。作者萨拉·贝斯基在开篇便指出,食物体系(Food System)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们如何平衡社会价值(如公平、可持续性…
一、初入恶人谷 上面这张照片摄于去年6月16日,那天是我们进恶人谷的第一天。其实我的合作伙伴早就来了,但是一直做不到“进入”。因为十几年来,各种杂树茂竹芦苇茅草占谷为王盘根错节进不得人。 那天,我们租…
少吃肉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吗?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将减少肉蛋奶视为可以从自身做起的“环保行动”,特别是当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的时候。 但在日趋热烈的讨论中,由多国专家学者发起的“牧区、不确定性和弹性”(P…
一、母亲的火塘 从丽江古城西北而出,过拉市海,遥见银光皑皑的玉龙与哈巴两座雪山,一路穿行在金沙江沿线的高山河谷之中。 10月中旬正是当地秋收与冬种之交,两岸土地面积不大,但颇为平整,拖拉机突突作响,人…
2015年,机缘巧合,我来到了德国南部的一个共生社区,第一次接触到有机农业。此后,我先后以志愿者和德米特北部联盟(Demeter im Norden)农业学徒的身份在3家有机农场工作。满打满算,我在德…
食通社说 2021年,哪些公共事件令你印象最深呢?对食通社编辑部来说,无论是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大会,还是在英国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或是夏天一波又一波的洪灾,初冬北京突如其来的暴雪,都在提醒我们:人…
2020年疫情期间,我独自在台湾求学,压力非常大。我点了很多外卖,也常常在深夜吃零食。毫无意外,一年胖了10斤,大部分衣服都穿不下了。但是比变胖更让我内疚的是那些浪费的食物和制造的不可回收垃圾。外卖纸…
2021年的圣诞节正在临近。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新冠疫情后第一个“自由”的圣诞。去年,节日活动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圣诞庆祝大缩水,许多家族聚会都无法进行。今年7月,英国全面解封,人们充满期待地迎接即将…
对草原的研究,不知不觉已有二十年。吸引我的,不仅有草原上纯朴可爱的牧民、温驯帅气的牲畜和宽广深远的草原,还有在这里洋溢青春的知青、孜孜探求的老师和积极行动的朋友。 舒泥则是后面两类人物的综合体,求知加…
12月5日下午,上海松江布展示馆的后院晒起了一批彩色棉线,煮制茜草和石榴皮的香味还没完全散去。这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劳育工坊的师生们忙活了几个小时的成果:搓捻棉条、用手摇纺车抽出棉线,再浸入天然染料中上色…
食通社说 我们平时消费的肉类大部分是工业化集约化饲养的产物。这种模式以“产肉效率”和控制成本为首要目标,把大量动物塞进拥挤的空间集中饲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动物增重出栏。这种生产方式虽然降低了肉蛋奶…
写这则文字,是为了重新解读这个词。开头先做说明,此处“农家乐”所指,不是通常人们去吃农家菜的餐馆。 一、恶人谷午睡之乐 恶人谷夏天的正午,热浪翻涌犹如炼狱,南方人民此时共享同一个选择:午睡。有则网文《…
和中国仅相隔着喜马拉雅山的印度茶区,对中国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满货架的阿萨姆奶茶让年轻一代隔空“认识”了印度的茶园。说陌生,是因为虽然印度北部和中国接壤,但去印度一趟似乎并不容易。而且…
最近菜市场出圈了,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 先是时尚巨头Prada联合上海的乌中菜市场做了为期半个月的快闪店。整个市场穿上了Prada巨大耀眼的logo和装饰,里里外外挤满排队看热闹的群众。 但因为吃瓜…
都市的消费者如何认识食物的来源——农民和土地?农民又可以如何在城市展示“农”的价值?食物可以怎样把乡村和城市、人与自然连接起来?每年一度在广州举办的“丰年庆”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参与和连接的可能性。 食通…
国内外很多熟悉渔业的人都认为,渔业几乎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行业。 从几百年前活跃在欧洲沿海的海盗,纽约码头的移民组成的鱼市社会,到中国东南沿海传统渔民文化与现代资本、管理的碰撞,各种利益、势力纠缠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