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森特·德洛贝尔,来自比利时。今天,我来跟大家讲一讲我家“灰十字山羊奶酪牧场” (La Chèvrerie de la Croix de la Grise)的故事。&n…
作者 | 金书秦 经济学博士,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长期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 ●本文根据作者在食通社与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联合举办的“2019农友大会”上的发言整理…
食通社说 继六一天福园的“小农夫摘樱桃记”后,6月28日,我们赶在麦子成熟的时节,来到北京郊外的房山——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割麦子劳动之余,也请农场主张志敏老师分享生物多样性的…
如今,我们常常被教导说:要多食用当地食物和时令食材,因为其它食物牵涉到长途运输,要么是在高耗能的温室中种植的。这背后都隐藏着许多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但情况并非历来如此。16到20世纪期间,城市农民仅依…
在北京房山的天福园生物多样性农庄,自然放养的动物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这些小小“十万个为什么”和张老师的对话,不禁让人想起法国歌曲《蝴蝶》里的祖孙对话:
作者 | 冯利平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所在的粤北小城乐昌,端午节又有“过荒节”之称。“荒”就是缺粮的意思,因为每年这个时候,各家各户储备的粮食都吃得差不多了。但是端午前后,又是乡下忙着种…
作者 | 冯可慧 在距离爱丁堡一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的地方,有一个沿海的小镇,叫做圣安德鲁斯,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镇”。这个小镇只有三条主街,各个科系的教学空间都零散地分布在沿街的建筑里。小镇上的居民…
食通社说 :今年春节刚过,在农友金鹏的撺掇下,食通社联手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从北京一路南下,急行15天,沿途拜访了13位从事生态农业和乡村发展的返乡青年。食通社之前对这次行程做了简单汇总,详情请见:食通…
作者 | 齐苗 鲍勃·奎因(Bob Quinn)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图坦卡蒙种子,是在高中时去的一次乡村集市上。一位老人给了他一把比现代小麦大三倍的麦种。根据传说,这个学名为“呼罗珊”(Khorasan…
食通社说:明明还可以吃的食物,在超市却难逃被扔进垃圾桶里的厄运,造成巨大食物浪费。有一群柏林人,决定拯救剩食,把它们低价卖给有需求的居民,让“垃圾”重上餐桌。在柏林生活的小予,将以自己的亲身志愿经历,…
不知不觉已经立夏了,大城市里感受不到季节,除了忽冷忽热的天气之外,最能让都市人感受到季节变迁的大概就是超市的货架了吧。多山的地理环境和四季分明的气候,似乎让日本人天生就对季节特别敏感,日本人对“旬の食…
食通社说:加拿大的有机农业近10年来发展迅猛,有机农田、农民和消费数量迅速攀升。这背后离不开诸多有机小农和消费者组织的推动。来自加拿大的两位学者和农民在一次讲座中,向我们介绍了全国各个层面的农民和消费…
食通社说 :“你跑得比兔子快吗?你跳得比蚂蚱远吗?你蹦得比鸡高吗?” “瞧瞧我们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标枪叉鱼、拔河比赛、拔草比赛、花海接力赛、蔬菜速运、献给太阳神的礼物、田园寻宝!” “Run unde…
食通社说 :开春啦,也开启了我们今年的第一场“劳动行”。4月13日,十多位食通社的读者和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集友结伴,来到了“疯狂农夫”王鑫在大兴的溪青农场,但活动内容竟然是……捡垃圾?
– 食通社说 – 今年北京的冬天一改往年同期的连续阴霾,出现持续数日甚至数周的蓝天,让不少市民直呼生活在一个“假的”北京。然而当城市居民们坐在温暖的家中里捧杯热饮欣赏北京的蓝天…
– 食通社说 – 这是我们与《东北食通信》合作发布的系列文章之三。 主人公酒勾徹年轻的时候希望过一种可以不靠掠夺他人他国资源而活的生活,经过反复寻找困惑之后选择了“朴门永续”,…
作者 | 孙天舒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杜克大学环境学院毕业生。因为只对“吃”才能保持持久而高亢的兴趣,所以立志将探索”如何更好地吃”作为终身事业。目前从事可持续农业、农业国际援助和鸡丝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