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说:中国有近4亿公顷的草原,论总面积比农田还要大两倍。草原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调节气候、涵养水土,也孕育了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但是近30年来,草原退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
分享嘉宾:马彦伟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2005年加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工作,离职后在阿拉善定居并创办致良田生态农场。 本文根据食学社第六期主讲者马彦伟10月25日的讲座整理而成,直播回放点击文末…
– 食学社说 –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的第一门“认识食物”系列暂告段落。此篇根据主讲齐苗老师10月6日第四节课内容整理而成,文中附有课堂直播的三段视频。欢迎持续关注食通社获…
– 食通社说 – 北京的菜市场正在消失。为了找到背后的原因,以及北京食品流通的未来,食通社和几位媒体机构的小伙伴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研读政府文件,走遍全市近20个仍在运营的菜…
– 食通社说 – 北京的菜市场正在消失。为了找到背后的原因,以及北京食品流通的未来,食通社和几位媒体机构的小伙伴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研读政府文件,走遍全市近20个仍在运营的菜…
第39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HRC)表决现场 昨天,食通社介绍了正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讨论的《农民和其他农村地区劳动者权利宣言》草案(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peasan…
– 食通社说 – “ 如果手里捏着属于自己的泥土 看见青禾在晴空下微风里缓缓生长 算计着一年的收获 那份踏实的心情 才是余生最好的答案 ” 这是养鸡的农…
– 食通社说 – 中国有近4亿公顷的草原,论总面积比农田还要大两倍。草原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调节气候、涵养水土,也孕育了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但是近30年来,草原退化成为一个重要…
– 食学社说 –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之一“认识食物”第三课—“土壤、动物、食物和环境”已经结课。课程回顾包括视频和文字,文字部分根据周晚晴老师的课堂录音整理而…
– 食学社说 –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之一“认识食物”第三课—-“土壤、动物、食物和环境”已经结课。课程回顾包括视频和文字,文字部分根据周晚晴老师的课堂录音整理…
食通社 作者 “一锅师太”夏莉莉 本名侯新渠。自然教育工作者、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者。关心人与食物的关系。《谈谈社区营造》作者。2016年移居四川蒲江明月村,创办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和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体系系列课程之“认识食物”第二课——“食物的标签”已经结课,课程回顾根据主讲齐苗老师的直播视频整理而成,文字内容有细微调整。感谢齐苗老师对可持续食物体系系列课程的贡献。 点击链接直达👉…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之“认识食物”第二课——“食物的标签”已经结课,课程回顾根据主讲齐苗老师的直播视频整理而成,文字内容有细微调整。感谢齐苗老师对可持续食物体系系列课程的贡献。
三年前,刚搬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市,我们随朋友到佛罗里达大学爱丽丝湖看鳄鱼。湖的对面是一块工整的菜地,就在学校十景之一的蝙蝠屋东侧。我们把菜地当成景点一样好好观赏了一番。 那时候,我们以为那只是…
三年前,我的先生庆明申请上佛罗里达大学的政治学博士。我们俩双双辞去杭州媒体工作,带着4个月大的女儿搬到了美国。我的心里一直有个返乡梦,却为了家庭走了一条看似截然相反的路。 没有想到,我们在居住的小城—…
– 食学社说 –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之”认识食物”第一课“食物背后的故事”于7月28日开课,线下和网上直播同时开展。现场有40多位同学参加,网上注…
– 食学社说 –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之”认识食物”第一课“食物背后的故事”于7月28日开课,线下和网上直播同时开展。现场有40多位同学参加,网上注…
– 食学社说 – 食学社可持续食物系列课程之”认识食物”第一课“食物背后的故事”于7月28日开课,线下和网上直播同时开展。现场有40多位同学参加,网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