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国航班只需要十几个小时的今天,要花整整两天才能抵达的山村似乎离我们很远。 八月初,我从北京出发,下了高铁、搭上拼车,翻过盘旋曲折的山路,途中做了三次核酸,终于在两天后到了甘肃陇南的深沟村。
我从7月11日开始加入美团外卖。到8月10日,共计工作了31天。 回看这段时间的经历,除了手上留下的黝黑的晒痕以外,有第一次送单时的快乐、有持续工作的煎熬、有大雨爆单时的慌乱、也有摔车时的崩溃和泪水。…
都说七八月份最适合去草原,7月初动身去内蒙牧区调研前,我不能免俗地想象了一番“风吹草低现牛羊”。 从呼和浩特市区向北前往四子王旗的路上,确实看到了不少羊群,甚至还有少见的马群,但沿路的草场并没有像预期…
父亲总说我没有上海户籍,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想了想,笑道:我应该是土生土长的“菜场人”! 我从出生、学步、说话、到第一次叛逆,都是在上海浦西菜场里度过的,我的成长也见证了90年代末至今上海菜场…
刚刚入伏,食通社离京南下,调研华地区生态小农所感受和经历的气候变化。 一、村里唯一一个返乡种田的大学生 第一站,我们来到广西桂林全州县。全州县地处湘江上游,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拜访在这…
6月14日,一场持续数小时的暴雨过后,距离广州市区一小时车程的银林生态农场变成了一片汪洋。 蔬菜成了水草,负责除草吃螺的工作鸭则开心地在田间嬉戏游水。早上十点多钟,一道闪电劈到农场的办公室前,险些伤人…
食通社说 只有窄窄一方阳台的城市人,怎样拥有自己的小菜园?有哪些蔬菜推荐新手试种?在播客食日谈的第二期节目中,我们和农龄6年的都市农夫王珏聊了聊种菜的那些事儿。 其实,王珏没打算靠北京东三环家里小院的…
2022年春天,疫情将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两浦东、浦西区分管理,也被大家称为“沪式鸳鸯封”。而一个月后,北京也因为城中心东、西城被周边需要封控的城区包围,获得了“京式铜锅封”的名号。 这期节目中,食通…
食通社说 2021年11月,食通社在广州的丰年庆访谈了瓦依那乐队的两位音乐人岜农和十八。他们不仅是音乐人,也是每年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返乡农人。在谈话中,我们聊到了几十年农业变革、社会变迁如何改变了…
食通社说 提起生物多样性,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濒危的野生动物,是正在消失的红树林,或者是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没错,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们身边,还有广大默默守护着粮食与农业生物…
中国的农村家庭都喜欢在房前屋后保留一块小菜地,主要供自家吃。这些“自留地”也被学者称为“家庭菜园”,和卖给市场的大田生产不同,农民在这类田地上会不用或少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这种“一家两制”背后,是否…
想象中,隔离在家可以是一场悠长假期,有大把时间研究和享受美食。但真的发生了,我却没有胃口了。 一、第一天:没有官宣,突如其来 封闭来的特别突然。 5月2日下午,我正准备把衣服洗好,厨房收拾干净,然后去…
妈妈回到了村子里,做回了“姑娘”。那是新千年前夕的初夏,长江北岸的庄稼人家,离婚比稻穗还新鲜。 她深居少言,白日嗜睡,夜里失眠。常常拎着竹篓子,摸黑下水塘。天光微亮,外婆起了身,只见厨屋门口拦着提梁木…
在工业化、单一化、化学化的农业模式席卷全球,并且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温室气体排放、食品安全等等问题之时,中国各地都分散着一些特立独行的农民,逆流而上,探索更加环境友好、高品质的农业模式。 他们因地…
食通社说 最近气温回暖,正是赏春踏青的好时节。但是春天并不独属于荒野和公园,厨余垃圾里的菜头若是好好利用,也能生根发芽。一个萝卜头,一个塑料盒,再加上一点水,几天后你就会有看到明显的变化。跟本文作者陈…
近来,各地频发的疫情又把抢菜送上了热搜。平日很容易就能买到的生鲜蔬果,成了供不应求的奢侈品。相信不少经历过这种“抢菜焦虑”的人,都萌生了自己种菜的心思:如果我家也有个小菜园,那该多好啊。 城市人的菜园…
把有意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安排到成熟的生态农场实习,既能让前者高效掌握务农的知识和技术,也能把资深农夫的经验总结、传承下去,并且解决农场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于是,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数月的筹备,20…
在新冠肆虐的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实践零废弃生活。而在20多年前的法国,也有一群人出于相似的理念,选择了更边缘的生活方式。这被新浪潮导演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记录下来,拍成了一…
扫描下方二维码 在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荔枝 订阅「食日谈」播客 新听众和老读者们,大家好。今天,食通社开启了全新的播客栏目「食日谈」! 我们希望在这档节目…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拼多多): 我们是多家关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机构。2021年7月,我们的伙伴机构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拼多多平台首次发现大量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售,并很快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