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们在找的生态小农吗|气候变化与生态农业调研对象招募

在工业化、单一化、化学化的农业模式席卷全球,并且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温室气体排放、食品安全等等问题之时,中国各地都分散着一些特立独行的农民,逆流而上,探索更加环境友好、高品质的农业模式。

  • 他们因地制宜,精耕细作,根据季节轮换生产多样的作物,把一小片土地玩出花样;
  • 他们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各式化学投入品;
  • 他们照料土壤就像自己的健康,让堆肥产生的有机质回到土地、进入循环,邀请蚯蚓和益虫共同劳动;
  • 他们不把“无用”的生命赶尽杀绝,给附近的鸟类、昆虫、甚至杂草留下共生的空间;
  • 他们也乐于向消费者自豪地展示生态友好的种植过程和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就近在农夫市集上出售,或者把现采现摘的本地食材送上门。……

他们也许是一直遵循传统的老农民,也许是重回土地的返乡青年,也许是志同道合的合作社,也许是勇于创业的新农人。但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爱,对食物品质的关注,对土地和农业的热忱,让他们成为了同行者。而常规农业粗放发展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的风险日益凸显,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们把他们统称为新时代的“生态小农”。

他们改善着人与食物和自然的关系,却仍要面对越来越难以捉摸的天气。对于广大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气候变化的影响真实而紧迫。去年底,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21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其中,北方平均降水量高出常年40.3%,居历史第二,而华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17%,形成阶段性气象干旱。

分布在全国各地生态农人们已经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气候风险、损失和挑战,食通社之前的两篇报道见证了2021年南旱北涝对生态农人的切身影响:《南旱北涝下的生态小农,去年的收成还好吗?》《立冬暴雪,京郊农民措手不及》

虽然靠天吃饭的农人是气候变化下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的坚持恰恰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中, 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有别于中国语境下的“生态农业”)被评估为一个面对气候变化变革性的适应方式。

具体来说,农业生态学通过建立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比如土壤有机碳,昆虫传粉、土壤微生物、虫害和杂草控制、水质以及生物多样性,让农业系统生产力取得长远的提高,并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勉强栽秧后,因为干旱而龟裂的稻田。秧苗生长关键期的缺水造成稻谷产量大幅减产。图:黄亚军

复杂而异质的气候变化影响意味着增强生态小农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格外关键。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准确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风险,也能学习、分享、总结在地的气候适应方法,特别是生态农业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优势。这也是帮助他们减少损失、聚焦风险、采取长期气候适应行动的第一步。为此,食通社和自然之友·玲珑计划项目联合支持了本次气候变化和生态小农调研。

在这次参与式和探索式调研中,项目组将以京津冀和珠三角两地为核心,走访调查30户生态小农,根据访谈内容和调研数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同时,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工作坊,邀请专家为大家剖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组织生态小农分享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措施和经验,并用文字、视频等方式,记录他们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实践和故事。

我们的长期目标是搭建一个生态小农应对气候变化的互助共学网络,帮助他们持续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争取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和政策支持,持续赋能可持续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本次调研项目的执行时间是2022年4月到7月底。为此,我们希望招募京津冀和珠三角两地的生态农户作为访谈对象,参与调研和共学。

●“蘑菇君”秦热(左)给项目团队提供了宝贵的调研建议。

我们寻找的生态小农

使用生态有机的种植/养殖方式,注重土壤健康和农场生物多样性,关注气候和节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原则上规模不超过两百亩(山地林地除外),作物不限;

无需取得有机认证,但处于一个PGS(参与式保障体系)或生态社群内的农场会被优先考虑;

尤其鼓励生产和生计受到极端天气影响显著、已经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或者有意学习气候变化应对相关知识的农友报名参与调研;

能保证参加4次线上共学工作坊(每次约2个小时)会被优先考虑。

调研流程

电话访谈,了解农场基本情况;

实地考察农场,了解农场面对的主要气候变化风险和应对情况,并观察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

电话访谈约一个小时左右,农场实地走访和访谈为半天到一天;

项目组自行承担调研相关费用,并为接受访谈的农户提供200元误工津贴。

根据生态农场报名情况,我们将综合考虑受访农户的地理分布、代表性和差异性等因素,邀请农户参加。欢迎生态小农扫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访谈对象报名表,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20日

 项目组成员

冯启华

食通社气候变化项目顾问。美国弗吉尼亚理工自然资源专业硕士在读。关注气候变化、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议题。

付茜瑶

环境研究专业毕业生,带着社会学的视角探究气候变化与可持续的食物体系。计划于秋季赴耶鲁大学就读环境科学硕士课程。

●2022年3月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集室,来自广州丰年庆的黄亚军(一排左五)在分享会后和大家合影。一排左四为玲珑计划导师吕植教授。你能找到本项目组的两位成员启华和茜瑶吗?

联合支持方

食通社 X 自然之友·玲珑计划

关于自然之友“玲珑计划”

旨在支持并赋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者和领导者、协助其更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领域真问题的公民气候行动计划。更多内容请看今日推送次条。

关于食通社

一个关于可持续食物和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编辑:天乐

海报:万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