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通社作者 扣子 农夫毅行者,村庄酿酒师傅。全职吃货,兼职农夫,业余写作。 熟悉我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不炒菜。 是的,恶人谷连炒锅都没有。当然我的一平方厨…
有多少物种在最近几十年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甚至快到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研究它们? 《寻蜂记》作者英国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类物种——熊蜂。过去几十年来,熊蜂属的物种经历了堪称天翻地覆的命运变…
一、收果的人今年没来 2023年12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赣南脐橙的核心产区,90后果农廖海和妈妈邹阿姨准备开始摘果。一大早,妈妈就召集了十几位亲戚来帮忙。按照惯例,亲戚之间不用付工钱,但主人…
2016年,我在三源里菜市场有过几次失败的买菜经历,最近为了看展打卡才重回三源里,发现它早已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艺术现场。 时隔七年重返,三源里变得光鲜亮丽:为了宣传新店,某咖啡品牌与因《中国奇谭》系列…
食通社说 今年10月,食通社联合全国数十家农夫市集、生态农场、发酵食物匠人、餐厅、出版机构、公益组织等多家共创方,共同发起了“酵醒生活节”。11月,我们围绕桑多尔·卡茨的《发酵圣经》举办了4期读书会,…
本期播客,我们将带你一探发酵食物“奶酪”的奇妙世界,以及布乐奶酪创始人刘阳——一位中国奶酪匠人的故事。 IT出身的北京人刘阳在法国留学时,偶然参与了搅牛奶和制作奶酪的工作,这段“特别解压”的经历让他深…
在《沙漠绿洲实习记》上篇中,我试图回归商业记者的职业本性,探讨生态农场的经营困境。但其实在阿拉善致良田农场实习的两个月里,当咖啡师,才是我在农场的日常。 致良田的咖啡屋,是我少数能为农场出力的工作场景…
5月,我辞掉工作暂别北京,跑到内蒙阿拉善的致良田生态农场生活了两个月。没想到在农场的第一个月,我每一天都在喝酒。农场咖啡屋里的啤酒,2/3是被志愿者们买走的,啤酒喝光的时候,大家就翻出去年农场自酿的西…
想象一下,你面前这盘蔬菜并非来自田间地头双手沾满泥土的农民,而是在金属与塑料构筑的垂直农业高塔中生长出来的科技结晶,你会是什么反应? 2018年在柏林时,我被当地超市里两三米高、5至6层不等的垂直农业…
食通社说 今年8月初,黑龙江五常遭遇了罕见的暴雨与洪灾,当地250万亩农田中有约40%被淹没。 洪灾两个月后,直播电商中却出现了销售五常大米的主播,以丰收的田野为背景,告诉消费者灾情并不严重,可以放心…
“黄鱼一上,黄金万两。”野生大黄鱼是浙江上海传统的席面菜、口彩菜。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或许没有任何鱼比大黄鱼的命运更加跌宕起伏。 今年10月,我在福建宁德目睹了一场大黄鱼夜捕。 夜捕是为了迎合市场对通体…
食通社说 正在广州参加丰年庆的编辑部12月3日(周日)10:30会主持一场关于预制菜和土食材的讨论。嘉宾之一的豆豆是一位以自制预制菜闻名的厨房达人。她和大家分享了自制预制菜的心路历程和保姆级攻略。如果…
你吃过酸面包吗? 市售的酸面包通常使用分离出来的纯度较高的酵母,这可以加快面包的制作速度,让成品质量更稳定。但这些优点却牺牲了其他传统混合菌种更具特色的风味、质地和口感。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
今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在迪拜拉开序幕。就在人类还在为拯救地球的责任分担而争吵不休时——谁该出多少钱,谁需要跳出舒适区、改变既有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气候灾害却正以变脸般的速度…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块土地长出两份收入——“光伏农业”宣称可实现清洁电力、土地高效利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发展等多重效益,常常被视为同时解决食物、能源和气候问题的多赢技术创新。 据学者统计,过去十多年…
过去几年的媒体报道中,摊贩因售卖的韭菜、芹菜等农残超标被罚款的例子屡见不鲜,少则5000,多则数万。 政府和公众给予食品安全厚望的高级超市、中高端电商的表现似乎也不比“低端”的菜市场好多少。今年,公益…
本期“食日谈”是我们与友台“大小电波”的串台节目,也是我们的第一次串台。我们将和“大小电波”的主播古寺,以及常驻嘉宾南衫一起探索发酵食物充满创意和美味的世界。 南衫作为巧克力品牌“巧力可”刚刚带着她的…
一、缘起 2018年,我在香港新界一个随时要被拆除的散村里,用刚从朋友那拿来的一罐发酵面糊糊,烤了我自己的第一个酸面包。现在回想起来,它其实没怎么发酵好,简直不能叫面包,可能叫“酸种大饼”更符合它的质…
暴雨、洪涝、台风、干旱……在气候变化的威胁之下,农民总是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群体。但容易被忽略的是,为了避免这些损失,他们也是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人。 去年,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the Interna…